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章 明爭暗鬥

五月初,南京。

蜿蜒流淌的長江繞城而過,巍峨高聳的城牆透著古樸厚重的氣息。

自從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就成為了大明朝的留都,也稱為南都。

雖南京依然保留了六部等中央機構,實際上卻已經成為了擺設而已。

南京的紫禁城等宮殿也大多數年久失修而顯得荒蕪破敗,透著一幅殘破的景象。

而現在隨著北京的淪陷,南京這座留都又凸顯出了重要性,重新的成為了大明朝的核心所在。

馬士英率領大軍擁著福王朱由崧前往南京而來,一幅勢在必得的姿態。

南京六部等東林黨人心裡雖有萬分的不情願,可是面對數萬虎狼之師的進逼,他們也只能妥協。

一旦他們不願意擁立福王朱由崧為新君的話,勢必會導致內訌,讓留都南京陷入廝殺混戰。

東林黨人想要爭權奪利不假,可是他們的心裡也很清楚。

一旦真的撕破臉皮點燃了內訌戰火的話,他們無兵無將,自然只有引頸就戮的份。

對於東林黨人而言,在道德和律法的框架內解決問題,才是他們的強項。

而動用刀兵武力,這是他們的短板,他們才不會傻乎乎的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較量。

所以最終他們還是妥協了,決定改變擁立桂王朱常瀛的決議,改為擁立近在咫尺的福王朱由崧。

在東林黨人看來,他們在朝野擁有著極大的勢力和影響力。

縱使是福王朱由崧登基為帝,也依然離不開他們的輔佐和支援的。

要是沒有他們的擁護支援,福王朱由崧將幹不成任何的事情。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等人為了避免南京陷入內訌的戰火,主動的退讓妥協,同意擁護福王朱由崧。

福王朱由崧得到南京方面的訊息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對於福王朱由崧而言,這也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他雖然有馬士英率領的軍隊護送,擁有著碾壓南京東林黨人的強大力量。

可是一旦真的動了刀兵,那麼在道德層面上,就會讓他陷入不忠不義的被動局面。

畢竟別人擁立登上皇位和自己帶兵搶奪皇位,是兩個概念。

特別是在這個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度,一旦他真的靠著武力奪取皇位,他勢必會被史官狠狠地記上一筆。

這不是福王朱由崧願意看到的。

現在南京的兵部尚書史可法等人妥協了,這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而兵部尚書史可法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也是親自渡江前往了江北的浦口,到馬士英的兵營內,拜見了福王朱由崧。

而後在史可法這位兵部尚書的陪同下,馬士英簇擁著福王朱由崧渡江抵達了南京城外的燕子磯。

朱由崧登岸後,並沒有直接進入已經張燈結綵,煥然一新的南京城。

為了宣揚自己的正統地位,朱由崧在眾多廷臣的陪同下,去祭拜了位於南京城外的孝陵。

孝陵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

朱由崧先行的祭拜孝陵,也是向世人宣揚自己忠孝形象以及正統的地位。

無疑,朱由崧的這一番做派,讓史可法等人也是對他多了一些好感。

畢竟對於這些飽讀詩書的東林黨人而言,道德仁義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事情。

朱由榘先行的祭拜孝陵,至少在道德忠孝方面,也是讓他們挑不出什麼毛病的。

在完成祭拜孝陵的儀式後,朱由崧這才從南京的朝陽門入城,在萬民的跪拜歡迎下,進駐到了南京的守備府暫住。

雖然朱由崧得以成功的進入南京城,可是對於這一次妥協的東林黨人而言,心裡著實有些憋屈。

要不是看在鳳陽總督馬士英麾下有數萬大軍護送,朱由崧豈能如此輕易的進入南京?

朱由崧的確是進入南京了,東林黨人無法阻止。

可是在讓朱由崧繼位的事情上,他們為了發洩心裡的不滿,也是故意的設定了一些障礙,挖一些坑。

“皇嗣下落不明,現在倘若是殿下繼位,一旦皇嗣到了留都,屆時難以安置。”

南京的戶部尚書高弘圖一直都是反對福王朱由崧繼位當皇帝的。

現在朱由崧眼看著馬上就要登基為帝了,他自然不甘心。

所以他指出崇禎皇帝雖然死了,可是還有幾位皇子下落不明。

相對於福王朱由崧而言,這幾位崇禎皇帝的兒子,更有資格成為新皇帝。

要是福王朱由崧現在繼位當了皇帝,以後崇禎皇帝的兒子突圍到了南京,那怎麼安置呢?

所以他看似是為了福王朱由崧避免到時候被動尷尬,實際上還是想阻止朱由崧當皇帝。

“為大局計,殿下理應先繼任監國。”

朱由崧都到南京了,而且身後還有兵馬的擁護。

戶部尚書高弘圖自然也不敢逼的太緊,不讓對方馬上當皇帝,但是當一個監國卻是可以的。

只要崇禎皇帝的兒子下落不明,那就有理由讓他一直當監國。

這樣避免了朝廷群龍無首的局面,也避免讓他們不喜歡的朱由崧直接當皇帝。

畢竟當皇帝和當監國是有很大區別的。

當了皇帝那就是九五之尊,那可是最高的權力象徵,到時候他們這些廷臣只有乖乖的聽話。

生死都掌握在對方的手裡。

但是當監國卻是不一樣,僅僅是名義上統治這個國家而已。

一旦崇禎皇帝失蹤的兒子找到了,那麼這個監國隨時可以被廢掉......

面對東林黨人挖的這個坑,朱由崧自然心知肚明的。

他才不願意往裡邊跳呢。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當狗屁的監國,直接當皇帝不好嗎?

現在他有馬士英兵馬的擁護,一旦時間久了,這個就不好說了。

“本王無子嗣,一旦皇嗣到了留都,我將視為己出,居東宮。”

福王朱由崧也不是傻子。

別看他平日裡吃喝玩樂不學無術。

可是在皇帝的問題上,那也是相當的聰明,不會退讓的,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既然戶部尚書高弘圖試圖拿是失蹤的皇子說事情,那他也很直接。

要是崇禎皇帝的兒子真的活著的話,那他也會視為己出,立對方為太子。

反正無論如何,自己這個皇帝是當定了的。

朱由崧的回答讓戶部尚書高弘圖也是啞口無言。

“現在我大明危如累卵,朝廷也急需新君穩定大局,臣奏請殿下立即登基......”

馬士英看到東林黨人還不死心,竟然還想搞小動作,自然也是不願意的。

福王朱由崧當監國,這算什麼?

所以他也是當即的站出來,直接的奏請福王朱由崧登基為帝。

“為大局計,請殿下勿要推辭。”

正當東林黨人錢謙益想要站出來反駁的時候,魏國公徐宏基卻是一改常態的表示擁護福王朱由崧為皇帝。

魏國公徐宏基先前也是反對朱由崧為皇帝的,現在看到馬士英等人勢大,朱由崧當皇帝已經是勢在必得了,自然也是見風使舵。

隨著魏國公徐宏基的改變態度,一大幫想要擁有定策從龍之功的廷臣,自然也就跟著附和了。

在朱由崧要當皇帝的大勢面前,東林黨人這才發現,他們的阻止是那麼的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