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9章 李福的接班人

“李伯快請進。”

葉芷芸開口喚了聲,便見李福恭著身子笑呵呵的進來,身邊還跟了個小廝,年紀約莫只有二十出頭,模樣清秀,身子看上去也單薄。

只是就是這麼一個瘦瘦弱弱的人,走起路來卻如李福那般輕盈無聲,垂眸恭順的樣子除了沒李福那樣笑臉恭迎外,其他如出一轍。

“昨日未見李伯,近日可好?”葉芷芸笑問道。

李福恭首:“承蒙娘娘記掛,老奴一切都好。”

他對跟在身後的小廝介紹道:“王爺,娘娘,這位是李末,以後便由他接替老奴一職,老奴年紀大了,日後恐要力不從心,希望王爺與娘娘日後莫怪。”

葉芷芸見狀欣慰的笑道:“決定了?”

“是啊。”李福笑呵呵道:“娘娘所言,老奴回頭細細想過,老奴一直憂心戰王府之事,總怕旁人做不好,其實也是因老奴未曾放手讓他們歷練。”

說著,他看了一眼李末說道:“李末從小跟在老奴身邊,是老奴精心培養之人,娘娘那次說過之後,老奴便已經著手將戰王府事宜交給他處置,一番下來,還算滿意。”

李末與李福並沒有血緣關係,李姓也是李福前些日子賜的,只因身為戰王府的管家,不管是穿著還是姓名都需要得體。

“李伯說滿意,那定是極好的。”葉芷芸看向李末:“你是李伯推薦之人,以後戰王府的事,就全仰仗你了。”

李末恭首:“是,小的一定盡心盡力。”

“既然李伯有了接班人,可有想過接下來的打算?”怕李福誤會,葉芷芸笑著繼續道:“這府裡院子還有許多,李伯便挑一間舒心的住著,頤養天年。”

“呵呵。”聽葉芷芸這麼說,李福心裡高興,說道:“謝過娘娘,老奴已經想好了,徐嬤嬤旁邊的院子不錯,老奴便在那處住下,閒暇時還可去徐嬤嬤處討杯茶喝。”

而且那院子不偏,李末要是有什麼問題可以及時找他商議。

葉芷芸聞言不由掩嘴笑笑:“這麼說來,你與徐娘還能搭個伴。”

“就是覺著王爺與娘娘養著我們這些老人,讓老奴有些難為情,還望日後王爺與娘娘別嫌棄才好。”

“瞧您這話說的。”葉芷芸好笑:“戰王府養你們兩個還是綽綽有餘的,就別操這些心了。”

“是,老奴聽娘娘的。”李福說著,笑道:“那老奴便不打擾王爺與娘娘了,接下來戰王府的一切事宜,會由李末稟報娘娘。”

說完,他又回頭耳提命面的吩咐道:“有什麼問題,你隨時來找我,犯錯也不打緊,莫要耽誤了府中的要事,可聽明白?”

“是。”李末連忙恭首。

待李福退下,李末便朝葉芷芸跟墨宸淵稟道:“王爺,娘娘,宮殿的建設程序已經過半,其中主殿與寢殿已全部完工,主殿可容納數百文武大臣,寢宮也已裝飾完畢,王爺與娘娘此時便可考慮立國開朝事宜。”

“這麼快?”葉芷芸有些訝然。

“勞工所得報酬高出別處許多,吸引了大批百姓前往,人一多,建得便快。”李末說著,垂眸翻了翻手中的小冊子,說道:“李老管家此前請了不少鴻儒大家擬定科考考題,因情況特殊,鄉試與會試已經省去,屆時報考之人直接進入殿試,透過之人王爺可直接錄用。”

“這算是大雜燴了。”葉芷芸蹦出一句。

“大雜燴?”墨宸淵眉尖微挑,這形容雖有些奇怪,但聽意思,竟意外貼切,不由笑道:“芸兒總一語中的。”

“嘿嘿。”葉芷芸得意了兩聲:“可不是。”

“除了皇宮宮苑,靖陽江大橋進度順利,預計在今年年尾便能竣工。”李末繼續稟道。

葉芷芸一聽神情更驚:“年底?”

靖陽江江底地形複雜,所建大橋要求甚高,怎麼也該需要個三五年,這才過了一年左右,怎麼說就快完工了呢?

“是,靖陽江大橋因建設難度太大,除了李老管家蒐羅的名匠,也吸引了大越各地的隱世高手,他們不為錢財的投入到靖陽江大橋的建設中,所以便快了許多。”

隱世名匠,光聽名字就知道這些都是性子高傲之人,錢財是他們最鄙視的東西,他們投入到靖陽江大橋的建設中,全是想要挑戰這座大橋的難度。

有這些人的加入,靖陽江大橋的進度頓時以肉眼所見的速度進行著,今天才打了橋樁,明日就已經開始鋪石板,再過兩日,一段橋路就已經完成了。

因為速度迅猛,靖陽江江岸如今每天都圍了不少百姓,以往建設得慢,看不出橋有什麼變化,如今他們就像在見證一方宏景的誕生一般,格外興奮。

葉芷芸欣喜,看向墨宸淵:“待大橋完工,我們可要好好感謝他們才行。”

頓了頓,又擰眉:“可是他們不為財不為名,要怎麼感謝他們才好?”

“這個簡單。”墨宸淵抬眸對李末吩咐:“你去打聽打聽這些隱世名匠的喜好。”

李末頓時明瞭,點頭:“是。”

除了以上兩件事,還有挖渠引水,招兵養田的事。

水渠與河流的開鑿在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動工,如今三個月過去,主河流已經穿過了雍城地界,正引向黍城。

主河流之中又挖了許多細渠,以主河流為中心綿延至雍城四處,因規劃繁複,工程巨大,為保工程儘快建成,李末在這件事上加大了人手。

這樣一來,那銀錢自然就花得更快。

稟完造渠引水一事,便是招兵。

李末從袖中將招兵的名單奉上,從三月開春至到現在,共招得青年壯兵三萬,童兵兩萬,共五萬餘人。

葉芷芸一聽就擰了眉頭:“童兵兩萬?”

“是,這些都是身在郭城的孤兒,原是做著一些勞力維持生活,一聽戰王府招兵,便都報了名。”

這些沒爹沒孃的孩子做勞力,因體力小賺的銀錢也不多,去參軍的話,拼一拼說不定還能建功立業什麼的,他們當然會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