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看了一眼最新的檢查報告後,發現沒有大問題,就讓他們辦理出院手續。
但是建議他們在醫院附近待上一兩個星期,還有一系列化驗和複查事宜。
顧嘉年把他們接回了家,給陸晨熙準備了一個全新消毒過的房間。
為表感謝,陸澤熙攬下了每天往返六次,接送顧星玥早中晚上下學,下午送晚飯的任務,還給她買了許多禮物。
顧星玥從前非常羨慕其他同學,放學有哥哥在學校門口等著,沒想到她也真真切切的體驗到了。
這位哥哥性格好,長的好看,最重要的是身高一米八五,常年鍛鍊,身材完美,一般人比不上。
每天佔據校門口最顯眼的位置,靠在腳踏車上等她,她出來後一眼就能看見,但從沒見過他玩手機,只是單純的等待。
會和辰哥哥一樣溫柔的喊她“玥兒”,會親切的和她周圍的同學打招呼,會哄她吃一些不願嘗試但健康的食物,會把她的書包取下,背在自己胸前,這讓她在眾多朋友中再一次賺足了面子。
騎車技術非常好,載著她欣賞清晨的日出和夜晚的星空,幫她緩解學業上的焦慮,陪著她一起拼喜歡的樂高,週末帶她一起戶外運動。
十五天太過短暫,她想讓哥哥一直留下來,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他們離開時,顧星玥往陸澤熙的手裡塞了一個折滿星星的許願瓶,告訴他不要開啟,放在桌上能看見的位置就好。
他們選擇週六一大早從外地回來,與陸明輝接應後,直接來到學校,沒有提前告訴星辰,曉曦也不知道,想著給他們一個驚喜。
結束了上午的課,蘇言言從樓上下來找陸曉曦,經過陽臺,往樓下看了一眼。
“曉曦,曉曦,快出來,哥哥回來了。”
她跑到教室門口,朝著還在埋頭寫字的陸曉曦大喊。
“啊,在哪裡?”
陸曉曦邊說邊丟下筆跑過去。
“樓下,你快過來看。”
蘇言言見她出來,就跑到陽臺指著下面不遠處的休息亭,他們四個人全部都回來了,正看著樓梯出入口方向。
陸澤熙突然抬頭,隔著一層樓的高度,她朝他揮手,他也認出了她,隔著幾十米的距離,她居然能看清他眼裡的高興和想念。
陸曉曦伸出腦袋去看了一眼,就拉上蘇言言哭著往樓下跑。
跑出樓梯,遠處的人都站起來,臉上都是開心的笑容。
這會兒她們才終於敢確定,結果是好的。
“媽媽,哥哥沒事了對嗎?”
陸曉曦跑過去就被許瑩抱住,六歲之後,她們還沒有分開過這麼長的時間。
“沒事,真的,媽媽不騙你。”
許瑩擦去她臉上的淚水,摟在懷裡親了親。
蘇言言坐在陸晨熙身邊看他,天氣暖了很多,但他依舊穿著羽絨服,戴著厚重的圍巾,帽子和口罩。
即使這樣,還是能看出衣服裡的身體有多消瘦。
她一直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哥哥突如其來的病更加堅定了她的想法,她要去一所醫科重點大學,學習最頂尖的技術。
“辰辰!”
接到兩個妹妹後,陸澤熙眼神還沒離開樓梯口,直到看見要等的人出現。
他跑過去,在圍繞他周圍學生的驚訝聲中,將他抱起旋轉著飛起來。
“誒,你們怎麼回來了?”
喬星辰抱緊手裡的書,吃驚程度大於失重程度,明明昨天晚上影片,他們都還在小姨家,說要再觀察兩天。
“那你驚不驚喜?你現在可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以後我就是你的小弟,讓我幹什麼都行。”
陸澤熙覺得他一定是他們家的福星,讓他提前升了職,讓哥哥避開了厄運,也讓妹妹的成績穩步提升。
“太驚喜了,不過不要這麼看我,我這也是不求回報的自願行為。”
這句話也算原話返回,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純粹的友誼,沒有摻雜任何不好的想法。
“辰辰寶貝,超級超級喜歡你。”
“把我放下來吧,暈了。”
其實再轉上幾十圈也不可能暈,奈何周圍學生太多,再這樣下去,他真做不到淡定從容。
“你們都很喜歡辰辰老師吧?”
陸澤熙讓他穩穩落地,看向周圍還在看熱鬧的學生。
嗯嗯、是的、對……
回答他的全是肯定的聲音。
“他真的真的真的特別好,值得所有人喜歡,希望他以後即使換了工作,你們也要一直喜歡他。”
……
家裡準備的歡迎儀式比新年還要熱鬧,陸晨熙從下車到樓上的房間,一路都在大家的簇擁和保護下。
他們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族,每個人都自覺戴上了口罩,也沒有近距離接觸病人。
移植雖然取得階段性的順利,但每兩個星期需要去醫院做一次常規檢查,每天按時吃藥,持續觀察兩個月。
陸澤熙回家後的第三天就返程了,他的身體恢復的很好,一個月過去,沒有出現過嚴重不適。
哥哥好起來後,陸曉曦也放鬆了緊繃的神經,安心學習。
校園裡無形中變化的氣氛,讓她覺得自己離高考那麼近又那麼遠。
十點晚自習結束後,隔壁的高三教學樓沒有動靜,燈火通明。
深夜宿舍樓裡的樓梯口,許多借著樓道燈光,挑燈夜讀的身影。
一日三餐,食堂裡無數跑入,迅速解決溫飽,又飛速衝出去的高三學子。
距離高考不到五十天,廣播迴圈播放加油勵志歌曲,大馬路兩側的樹上掛滿了橫幅。
每天午睡後從高三樓傳來陣陣口號聲,連帶著校園裡的小動物也緊張起來。
最近班上頻繁出現“進入高三,很大可能會換老師”的訊息。
她們班的成績一直很好,在文科所有班級裡面佔據第二第三的位置。
但是之前喬老師也說過,他沒有帶考經驗,能陪她們到高考的機率很小。
最後是李瑤從她舅舅,也是班主任亦是教導主任處得到了準確到答案。
只有喬老師不會跟著他們上高三。
得知這個晴天霹靂後,所有同學開始變得憂心忡忡,上什麼課都提不起精神。
也有人在想辦法,所有人把政治成績考的再高一點,讓學校看到喬老師的實力。
馬上就要進行的期中考試,是個證明的好機會。
說幹就幹,有人額外買了各種補習資料,有人幫助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同學,有人利用大課間時間,站在黑板上給全班講解題目。
各科老師都有了驚奇的發現,上課沒有人犯困,全部坐的筆直,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回答問題,還都學會了課前預習,講起知識點來一點也不費勁。
課後來辦公室問題目的學生明顯增多,特別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拿著基礎題來認真請教,還有成績好的學生拿著自己購買的輔導書。
好像班上的所有同學突然之間都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陸曉曦的問題倒是少了很多,她把每門課的知識點做了細緻的歸納總結,花費了大量課外時間。
她的成績一直在平穩的提升,每次考試都比前一次有進步,是班主任在考後的班會課上,作為典型經常表揚的物件。
很快,期中考試結束,成績出來了。
班會課上,班主任一臉神秘,把成績單看了一遍又一遍,嚴肅的外表下是藏不住的笑意。
當他說出整體排名第一,單科第一第二時,全班沸騰了。
他們做到了,完勝創新班,在建校以來都算得上是神一般的存在。
趁著班主任心情不錯,有人說出挽留喬老師的話,高考路上,一個老師都不能少。
班主任很驚訝,像是明白了什麼,看向李瑤,當時跟她只是無意中透露。
這是年級組做出的決定,留下的也不只是喬老師一個,是上是留徵詢了所有老師的意見。
也有老師力挺喬老師上去,但他給出的解釋是,不想僅僅是為了驗證自己的能力,押上一百多名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