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小鬍子及其參謀部,不但全盤採納了葉揚的建議。同時,還達成了與飛揚集團的一系列交易。
這使葉揚一時名利雙收,只不過這‘名’只能在第三帝國的高層知曉而已。但這‘利’,卻是實打實的豐厚啊!
不說其它,就說之前從烏國用‘收廢品’的價格,只在西奈半島停放一段時間,現在轉了一圈,又回到黑海沿岸,但‘廢品’卻成為戰略物資的價了。
這還不是最大的一頭,最大的是油氣!
要知道,波斯灣和紅海,包括地中海南岸,最不缺的就是那玩意了。
而以前的‘地主’們,哪知道家裡有寶?等到‘土地所有權’歸了別人家裡的後,再多的寶它們也只能看著眼饞了。
不過,葉揚才不會‘傻不拉幾’的天天挖、處處挖?而是‘溫水煮青蛙’。
在各個小族群裡歸划著來,只要打了井,本錢、技術、裝置到買賣、運輸,一條龍咱全包了!小地主群群們就等著分紅就好。
並且,每次分紅後,大量的鮮果冷飲,那是一個限量著買啊!在南象一塊大洋能換10箱,可到了那邊,10個大洋1箱可能都買不到了。
更‘可恨’的是,這些果飲御完後,又能把低價原油,拉到地中海的煉油廠,然後再換上高品質的成品油,從南岸往北岸拉,一趟下來又是十幾倍的‘利’。
這諸多的利潤中,飛揚當仁不讓為老大,陳氏船業也可撈到不小的好處。剩下的就是各位‘原駐地’老闆們,包括波斯當地的人,以及生產、供應商們了,有錢大家一起賺麻。
各原土小老闆們有錢了,不能光享受吃的吧?生活起居,可是大事啊!於是建材市場上,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高階貨,房子蓋好,那是一個美呀!當群主們紛紛開始各種享受之後,飛揚和南華也就更‘忙’了。
各種各樣的高品質的產品,甚至是鑽石等奢侈品,又紛紛走進小士豪們家裡。如此反覆迴圈,交易量大了,金融業也就應運而生。
全球的金融巨鱷們,像聞了腥味一樣,萬里重洋而來。可一來後發現,人家人民軍的銀行,不僅實力雄厚,所有的規章制度,管理等方方面面,不知領先它們幾個班級?
這千山萬水的,你也不能自跑一趟吧?好在,人家的宗旨是有財大家賺,只是大頭麻,當然是‘有實力’的吃了。
這麼龐大的資本入駐,又促進了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形成了以原油為龍頭,金融、服務等行業為紐帶的特殊經濟模式,讓原住民很快過上了‘美妙’的生活!
現在誰敢造反?這些原住民第一個就不放過它!至於以前管著他們的那些洋大人,見鬼去吧!只要還敢回來,有的人會教會它們,什麼是‘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
第三帝國制定新的攻擊方案,中央集團軍群,並沒有大的變動,只不過是作戰部隊的兵力,以及軍備物資增加了太多。
這也是因為,有了飛揚龐大的物資,從海上過來那是又快又穩。不僅不用再千山萬水,還能節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
比如原先運送油氣和食品、藥品等,這些都是除了裝備彈藥之外,最為重要、也最須要頻繁運送的戰略物資。
可現在不用送了,而槍支彈藥也用不了那麼多人送呀,剩下的人車馬牛不能吃乾飯吧?
小鬍子一聲令下,又成為數十萬部隊,浩浩蕩蕩開向了前線。
如此一來,它小鬍子的預備隊,反而是比北沙更強悍!而前線上兵力對比,對方本就差了一大節,兩項加起來,優勢可是呈現幾何式增長。
這要是動起手來,它小鬍子如果還帶怕的?那就真的可以回家帶孩子了。
特別是南方集團軍群,所有的交易物資,都先由它們保管和運輸。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旗下哪一個部隊的物資,不是‘盆滿缽滿’?天天都吃飽了撐著,士氣能不嗷嗷叫嗎?
因此,現在誰要是敢不讓它們建功立業?指不定非鬧出譁變不可!就是小鬍子本人也不行。
‘藍色方案’,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此時,從北邊的奧利爾到南方的亞速海,這條進攻線上,第三帝國集結的進攻主力,就有7個集團軍,共74個師的兵力。
這些部隊又分為上中下三路。
上路,作為計劃的首輪突擊任務。
正如小鬍子軍每次突擊先鋒,都由裝甲部隊實施一樣,此次任務,還是由霍斯將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擔任。
霍斯的集團軍,下轄11個師,其中有3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其它的部隊,也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它們的任務是,推進至沃洛日和頓河上游。
為霍斯提供掩護的,是衛克斯將軍指揮的第2集團軍,該部還包括匈國的一些部隊。
集團軍轄1個摩托化師,4個步兵師和2個匈國的步兵師。另外還節制匈國的第2集團軍,有4個步兵師。
擋在它們前面的北沙軍,是布良方面軍。這個方面軍,只有4個集團軍的編制,從北到南部署,分別是第3、48、13、40集團軍。
該方面軍雖然編制數量較少,但裝備相對最好,是北羅沙南邊三個方面軍裡最強的一個。不僅如此,為了應對小鬍子軍的進攻,還新增加了一個第5坦克集團軍。
中路為主攻方向,因此小鬍子把最強的第6集團軍,部署在這裡。該集團軍共轄18個師,其中有兩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大部分都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且作戰經驗豐富的正規師。
集團軍司令是保羅斯,在哈爾科和別爾哥一線集結,戰役目標是攻佔頓河邊上斯大城。
斯大城,是北羅沙帝國南部最大的城市,人口也最多,經濟基礎雄厚,城市工業發展齊全,有不少工廠聞名北羅沙全聯盟。
它還是南方的交通中心,鐵路縱橫東西南北,水路又是頓河的重要港口。
更重要的是,該地區還是南方油氣田,向北羅沙心臟地帶輸送的必經之路。
如果被小鬍子攻佔,那麼北羅沙將失去一條‘左膀右臂’,整體的國家防線也等於是殘了!到時候,別說是反擊了,就是防守起來,也會漏洞百出。
可偏偏防守該地區的北羅沙部隊,還是鐵哥指揮的西南方面軍。雖然也還是號稱有5個集團軍,分別是第21、28、38、9、57集團軍,但所有的集團軍,都在烏國的慘敗中,幾乎消耗殆盡?實力極其弱小,士氣更是低迷。
‘藍色方案’最大的改變,就是最下邊的南路一線。
這一路,同樣是以兩個集團軍為主攻部隊,分別是克萊斯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理查德羅夫率領的第17集團軍。
克萊斯的裝甲部隊,轄16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另外,還節制羅國的4個步兵師。
它們將率先突擊,跨過頓涅河和頓河,原計劃是向裡海的油氣田進發。但現在策略改了,南下只是佯動,北上才是目的。
羅夫的第17集團軍,轄12個師,其中有羅國的4個步師,它們將以克萊斯的部隊齊頭並進。
為這兩支部隊,擔任預備隊的是南意的第8集團軍,轄6個步師,但裝備太差,根本就靠不住。
東邊的北沙軍,為南方面軍也轄5個集團軍,但和西南方面軍一樣,同樣是在烏國被打得落花流水。
真正的藍色方案,不僅僅是要出其不意擊潰北沙的預備隊,還要圍住其南方地區所有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