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臨近,與周主任的會談結束後,葉揚立即給各部下令,優先處理兩軍合作的事情。
然後,就馬不停蹄的飛回了西澳。一路上,除了停機加油外,幾乎都沒有過多停留。
他們甚至都沒有在大漢口停機,而是直飛南象、南洋,最後降落在澳北,這才休息了一天。
這還是因為葉揚,不想讓家人們,見到他一路風塵僕僕、憔悴的樣子。所以專門調整一天,這才轉飛西南澳地區,再回到牧場莊園與家人過年。
這可能是自打‘穿’來這邊後,過得最熱鬧的一個年,但讓葉揚鬱悶,也是所有的年輕夫妻,都會有的煩惱,長輩催生!
其實這個問題,他也問過頂爺,可頂爺的解釋是:體質。
因為葉揚的體質,飛速蛻變、演化、升級,從而導致人體機能,也從裡到外的發生質變。各種組織和個體,也在進行著超乎想象的演變,變得異常強勢!
雖然它們還沒有產生個體思想,但已經天然形成了一種自傲品性。就是對同類的不屑,排斥,甚至無意識的對抗!
即便是面對同等級別的組織和個體,相要讓它們相結合,產生反應,乃至演化、生成新的組織和個體,其過程也會是歷經千難萬險!很可能比大境界的升階,還要困難重重。
這也是所有強大的存在,很難有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句話說:無敵最寂寞。
或許,也有這方面的意思。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無極限的。
當你真正達到一定境界高度的時候,回過頭,許多事情,或許又會變得簡單化。
就比如,成就超凡後,人體的昇華已完成。強大的組織和個體,它們的意識也會變得超然起來,那麼不管是溶合還是對抗,對它們來說,也已經意義不大。
按頂爺的說法,不管是人還是所有的事物,寂寞太久了,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自然而然會發生轉變。
說人話就是,想有後、等著吧。
這能不讓葉揚鬱悶的嗎?更無語的是還無法解釋!人家還認為,你那方面有問題呢?
為了不再無語、也不再鬱悶下去,他不得不以工作為由,早早又‘離家出走’。
這讓葉老孃氣得不行!天天不是雞湯,就是參湯侍候著你,不領情也就罷了,還不知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嗎?特別是不告而別的那種。
這次迴歸,同樣是直達龍江。
久未歸來,但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雖然他也很想‘到處走一走、看一看’。
獨立軍團迴歸八路軍建制,以及從中分離出來的朝軍整編,都需要給‘嫁妝’,哪怕他們是‘二嫁’!
雖說人家過來的時候,沒有什麼‘陪嫁’,但畢竟人家進門後,那可是任勞任怨、無微不至的侍候‘公婆’,你總不能不表示一下吧?
更何況,對於財大氣粗的豪門大戶來說,還得交出一份上得檯面的‘嫁妝’才行。要不然,那些‘街坊鄰居’,還不用吐沫星子淹死你!
問題是,不管能不能‘上得檯面’,或者多大的‘檯面’,東西出門,都先得經過他這個‘當家的’點頭才行,這是規矩。
葉揚看著報出的‘檯面’,還算合理,也就批准了。
前兩年,剛剛過來的時候,朝軍只有萬來人左右。可是現在重組,竟然已經達到了集團軍的規模。
主要是將北朝地區,劃給他們治理的時候,從朝國各地過來的人。僅僅是一年的時間,就超過了百萬人,其中青壯竟有一半以上。
這還是因為,他們不想讓特區,給他們太多資助,這才儘量收宿編制,要不然,他們也能給你整出4個集團軍來。
但即便如此,整個東北地區的部隊人數,算上各家的警備力量,實際上已經超過150萬。
那一天的糧食,至少在200萬斤左右。
好在之前行動的時候,動作夠快,再加上特戰隊、情報人員,及大量熱心的老百姓,一起努力之下,沒讓小日子霍霍多少糧食。
要不然,這才剛剛收復失地,各方面的生產又沒有恢復,弄不好非鬧出饑荒不可!
特別是現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根本就無法從事糧食生產。因此僅籌糧一事,就夠後勤保障部門頭疼的了。
聽到他們報告這個問題的時候,葉揚非常慶幸,當初兩個特區,和北羅沙的大多數交易,同意讓它們拿糧食換,這才讓兩區儲備了大量的食物。
現在,包太地區的畜牧業,已經形成了規模。經過兩年的努力,也在大草原上的河流區域,種植出大片的糧食基地。
而東北鄉村,又在八路軍工作隊的努力下,完成了‘鬥地主’運動,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個的土地。
再配上特區的高產種子,以及科學的種植方法,相信不久後,這裡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成為國內最大的農食品基地。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阻礙,是小日子的破壞。
也正因為如此,葉揚不僅要幫助朝軍復國,還要收回龍江以東、直達大海這一片地區。
這裡讓小日子佔著,威脅太大了!特別是它們的海軍,可以隨意靠近任何一處海岸線,肆無忌憚的搞破壞,太不讓人省心了。
目前,小日子佔了遠東後,由於大量的羅沙百姓西逃,留下了大量的土地。
小日子就從本土,運來了大量的移民,再加上原來在東北拓荒者。現在的遠東區,形成小日子人口占多數的局面,它們在遠東已經順利站穩。
長此以往,小日子在遠東,很快又會形成龐然大物,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對龍江形成巨大的戰略威懾!指不定哪天,小日子不滿足西進,又整出來一個小版本的南下。
能不能下來先不說,但這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龍江的生產生活,阻礙社會的發展。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葉揚還是懂的。
但為何只是向東邊一方?這也是不想現在就給小日子,太過沉重的壓力,省得它狗急跳牆。
這也說得過去呀,咱不過是想擁有自己的出海口罷了,而且這地以前本來就是咱的,現在收回來不過分吧?
…………
經過三方研究決定,透過了葉揚之前的方案。
八路軍第1集團軍,配合朝軍,共計二十萬兵力。從朝北和綠江下游,分兵兩路,沿海岸線長驅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合圍小日子的主力於漢城地區。
人民軍第1、2兩個混編集團軍,騎兵集團軍,特戰隊第1、2兩個旅,及其它配合部隊,共計三十大軍。從烏里江上、中、下三段向東出擊。
航空1大隊,第1、2、兩個中隊,配合陸上的軍事行動。航空第2大隊兩個中隊,從包太調往大漠和龍江,配合1大隊的第3、4兩個中隊,震懾小日子海軍,逼它們不敢輕舉妄動。
航空第3、4兩個大隊,抽調部分力量,特別是6爺,分別從南象和西澳出發,轉場北方增強北方的空中打擊能力。
這一次,可不是演習,當然不能像上次一樣,倉促行事。
畢竟事關數十萬大軍,僅糧草一項的調運,至少也要準備半個月以上。這還是因為,人民軍有大量的機械化部隊,以及足夠多的軍卡,要是換做以前的人力推車,搞不好都要三個月的時間。
另一個就是彈藥,好在龍城和奉天兩大軍工基地,如今已經可以大規模的生產子彈,以及各種迫擊炮和彈藥,這極大的減少運輸的時間和成本。
此次行動,也只有人民軍的混編集團軍,有一部分的裝甲部隊,其他的都是騎兵和步兵。因此,東北這兩家軍工,完全可以滿足此次行動的彈藥需求。
二十天後,時間來到41年2月下旬。
小日子的西進正如火如荼,而我大華軍東北地區的部隊,也悄然東進,開始在烏里江和綠江東岸集結。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時,一件忽如其來的大事,差點就搞砸了此次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