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章 大戰降臨西方

小鬍子阿道夫的參謀們,對鐮刀閃擊方案的每一個細節,做了周密的考慮和安排。

又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軍事演練,讓每一個軍人,從將軍到士兵都明白,它們所擔當的角色。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的是,在西方攻勢行動之前,各方勢力的準備情況。

第三帝國僅用了七年時間,其陸軍的兵力,就從凡爾賽條約中規定的1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250萬。其中的一大半,都投入到了西方攻勢。

不得不提的是,這些進攻部隊當中,除了正規陸軍之外,還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隊一一黨衛軍。此次行動,它們投入三個師,共10萬餘人。

黨衛軍才建立一年,卻已經成為第三帝國,乃至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

加入該軍的標準非常嚴格,100名帝國軍人之中,僅僅只有7人合格。

該軍是第一支使用實彈射擊訓練,配發最先進的單兵裝備,以及發放迷彩服的部隊。且全部都實現摩托化,其運動能力和戰力,幾乎都達到天花板級別。

自打小鬍子阿道夫上臺後,實施了一系列激進政策,特別是軍事和外交,都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效果。

他早早就對帝國南邊的國家動手,且還是血不血刃;而對波國和北挪國的勝利,也是易如反掌。

這使得帝國計程車兵,對部隊的裝備、訓練和領導,都充滿信心。

總而言之,此次西方攻勢,第三帝國投入的是極其強大的力量。其組織嚴密,準備充足,部隊訓練有素,而且勢氣非常高漲。

反觀時下的西方陣營,不管是政府或軍方,從上到下,大多數存在這樣的心理,都認為戰爭,會透過談判的方式解決,不用放一槍一彈。

雖然,蘭西國為了防止第三帝國的進攻,組織了2百多萬的部隊。但這些部隊的裝備卻不盡如人意,許多重武器,還是一戰時期用過的。

能派上用場的武器,如防坦克炮和防空炮等,都非常奇缺。

還有一個就是,其戰術條令中,對於坦克和飛機的使用,都遠遠落後於第三帝國。

它們的統帥部,包括絕大多數將領都認為,坦克的第一位置,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戰。坦克部隊並不具備單獨作戰的能力,也無法單獨完成作戰任務。

哪怕是它們比第三帝國,還多了數百輛坦克,但其裝甲部隊的數量,卻只是對方的半數。絕大多數的坦克,都被分散配置到步兵師裡。

另外,由於蘭西國的空軍,只有3百戰機和1百多架中小型轟炸機,吉利國皇家空軍,支援了3百多架飛機。

但可惜的是,這些戰機,也和坦克裝甲車一樣,被分散在各個地域。使得陸軍指揮將領們,無法快速集中空中力量,以便適時而用,這也是西方攻勢當中,聯軍最為致命的缺點之一。

西方聯軍,還有一個缺陷,就是它們的指揮系統,始終不大靈便。

主要原因在於,聯軍的司令甘林,他是一個自信到自大的傢伙。很少和手下的將領導們交流,喜歡把自己關在司令部裡,然後下達一些自認為是的命令。

再加上,第三帝國的空軍和特務們,在大部隊行動之前,將聯軍的指揮系統,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從而導致甘總司令的命令,根本就無法在第一時間下達到位,有時候甚至已經延遲數日之久!

蘭西軍絕大多數士兵,都存在厭戰心理。他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儘量遠離前線,在大後方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這使得全軍普遍素質不高,缺少系統訓練,對現代化戰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軍營裡,更是普遍存在士兵開小差,經常請假,且超時不返的事情。但軍官們也不敢嚴厲處罰,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種情況,也存在於不少軍官之中,無法做到以身作則。

最要命的是,這種現象,在所有的西方聯軍中,都普遍存在。

就在西方聯軍,還在混混沌沌混日子的時候,戰爭的陰雲,終於在一九四一年三月初,降臨在西方。

如鐮刀閃擊方案計劃的一樣,10號日出時分,第三帝國的空軍,開始對低地國家的公路、鐵路、機場等,狂轟濫炸。

同時,北部邊界遭到進攻。

數以千計的空降兵和傘兵,投入鹿丹和海牙。這些部隊,成功突襲了守軍,在地面部隊出動之前,就佔領了來因河上重要的橋樑。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空軍佔領它國的戰例。此戰對於整個戰役的勝利,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為了掩蓋空降兵不足,它們還運用了以少充多的謀略。將大量的假傘兵,同時投入到作戰地域。

這一詭計,在守軍中造成了恐慌!動搖了軍心。

對另外一個低地國家比國的進攻,也是由空降兵打頭陣。它們的首要目標,是位於艾貝特運河上的兩座橋樑,以及挨本要塞。

該國防線的主要重點,就是埃本要塞。這個要塞,控制著通往西邊的主要道路,和運河上的主要橋樑。

比國花了數年時間,精心打造了這個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

要塞設有炮臺,安放著雙旋轉收放式加濃炮,和速射機槍,還佈置了防空炮火和偽裝陣地。

東北方向的陣地正面,有高達40米的陡坡,聳立在艾運河上。西北邊,築立一條很陡峭的低道戰壕,設有機關槍和反坦克炮陣地,另外還有探照燈。

另外兩面,同樣有戰壕和陣地,並設有高大的圍牆。諸多佈置,使要塞顯得更加堅不可摧。

西方聯軍認為,以埃本要塞之堅固,至少可以抵擋五天時間。這樣聯軍就有足夠的時間,在迪爾河沿岸,從容不迫的展開部隊。

老實說,埃本要塞的佈防設計,已經做得非常出色。只不過,對手卻使用的進攻方式卻出人意料,且還是史無前例的,確實是讓人防不勝防。

進攻埃本要塞的任務,第三帝國參謀部,交給了一支特戰小隊完成。

這支小隊,都是由訓練有素的傘兵、工兵組成,總共也才八十來人。因為埃本要塞的防禦幾乎無死角,唯一沒有防禦的就是空降兵。

黎明時分,這支傘兵隊,乘坐的滑翔機,與數以千計的帝國飛機,同時超過了國境線。在守軍還貓在防空洞裡,它們就在要塞頂部猛然著陸,僅僅十數分鐘後,它們就出其不意的佔領了數個陣地。

接著,傘兵隊又分散成數個小分隊,利用新型高爆炸彈,摧毀了一個個陣地和炮臺,並牽制著要塞裡上千守軍。

一天後,第三帝國的陸軍部隊趕到,它們攻佔這座要塞,僅僅付出了6人陣亡,10多人傷的代價。

這座聯軍號稱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以如此方式落入對方之手,是一個極具諷刺的事件。

隨著第三帝國的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低地國家,聯軍總司令甘林,卻為小鬍子阿道夫的進攻策略,與他預想的一樣而感到欣慰。

他從容不迫、且非常自信的給手下的司令官們下達命令,實施應對第三帝國進攻的不雷變體計劃。

只是讓甘林想不到的是,等聯軍到預定點,卻驚愕的發現,絕大多數區域,敵人比它們還要早期到達。

更糟糕的是,由於第一要塞過早失守,友軍根本就沒有時間,組織起有效的防禦力量,防線幾乎一瀉千里。

甘總司令的不雷計劃,剛啟動就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