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小日子高層的計劃,從本土新調來的差不多10個師團,全部是用於打通華北、華中兩大戰略區的主力軍,可它們萬萬沒想到,卻成了第一波被打擊的物件。
特別是華北的4個3字頭的師團,僅僅只是第一輪打擊,竟然已經出現了三成的傷亡?
這一結果,讓小日子大吃一驚!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小日子的大意。它們根本就不知道,國軍會突然發起這麼大規模的攻勢,也沒有想到華軍有如此強大的攻擊武器。
第二就是小日子部隊一貫作風,它們遭到打擊的第一時間,不是尋找掩體,而是先集合隊伍?結果就是無數的120迫擊炮以及火炮的炮彈,像雨點般落入集合隊伍當中,從而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這也得益於人民軍教官,對八路軍、晉軍等部隊,教導和訓練出來一批專業的炮偵、和特偵以及情報隊伍,包括偵察、滲透和預測等,專業技能的準確性。
第三個就是此次作戰,不管是晉軍、中央軍還是八路軍,三大戰區各部隊,都做到統一思想、服從指揮、以及精誠合作等作戰理念。
空中打擊、炮火覆蓋、然後是全自衝突擊,緊隨其後的主力全面進攻!
這樣的作戰模式,以及部分隊伍優越武器裝備的效能碾壓,不管對方是什麼部隊,損失都不會小,更別說是第一次參戰,又毫無準備的4個新師團了。
然而這還沒完,接下來的戰鬥,更讓小日子的部隊吃盡苦頭。
如果是4個師團中少了一個,另外三個可能還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可問題是,4個師團全部遭到了重創!
再加上八路軍武功隊,國軍廠衛行動隊等精英小分隊,全都統一對通訊系統打擊。這導致小日子各支隊伍上下失聯,很快就出現了混亂。
特別是其聯隊部,這個承上啟下的部門,更是那些精英小分隊首選的打擊目標。
小日子的部隊,最主要的編制,就是聯隊。而其主要的作戰模式,同樣是以聯隊的形式進行。
一個完整的聯隊編制,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陸軍作戰體系。其中情報兵、偵察兵、炮兵、包括到醫護兵都有小編制,完全可以獨立作戰。
哪怕是在運輸和輜重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弱點。但總體來說,聯隊所能發揮出的戰力,是非常強大的。
要不然,小日子一個野戰聯隊,怎麼可能打挎中央軍的兩個主力師?
因此,打掉其聯指,也是特種作戰理念中,能起到的效果最為明顯的一種戰術。
他們的學習、訓練,許多都是圍繞這種任務進行的,所執行最多的‘斬首’行動,也是以‘滅聯指’為多。
而對於小日子師團指揮部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更糟糕的情況了。
找不到聯隊長,如何指揮?直接指揮大小中隊?這個當然沒問題。
可問題是,一來師團與下邊的隊伍,畢竟是不瞭解,根本無法作出最優的戰術安排。
還有就是,本來只是指揮兩、三個單位,一下子忽然直接指揮二、三十倍,肯定會出現人手不足。接下來就會越忙越亂,忙中出錯等現象,這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就是,戰役層面指揮戰術作戰,通常都會出現許多變數。
例如國軍統帥,就有這樣的失策,你說你一軍之首,竟然插手指揮軍長、師長?先不說會不會影響最後勝負,就說那些司令,肯定會寒心,擺明就是不信任人嘛,這就犯軍事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大忌!
而對於小日子那些大小隊長們來說,突然聯絡不到直屬上級,第一反應肯定是繼續聯絡,而不是越級上報,這也是犯了兵家大忌,通常是不能這麼幹的。
但這個時候,戰鬥還在進行著,作為隊長,一時間根本就無法判斷怎麼做才是最有利的?是反擊、防禦,還是‘轉進’?
但不管是反擊還是防禦,很快它們就發現,這兩個方法都行不通。並且,還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最後只能‘轉進’?可往哪‘進’?還有,沒有接到命令的‘轉進’,可是違反軍令的!
它們這些大小隊長當中,當然也有不少精明能幹之人,在進退兩難之時,是不可以‘坐以待斃’滴。在這種時候,就可以越級請求戰術指導了。
但問題又來了,一種情況是聯絡不上,或許應該是向後‘轉進’,找到上峰,這才有可能‘接收到’命令對吧?
另一種是千辛萬苦聯絡上了,但如上邊說的,師團部一下子來了這麼多請示,總是要研究一下,才能給出‘最佳方案’。你不能匆忙下令,因為軍令如山,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一個失誤很可能就會兵敗如山倒?
研究、討論,當然是需要時間。
但國軍絕大多數隊伍,難得‘痛打落水狗’!怎麼可能會給小日子留時間?
結果就是,小日子的大多數部隊,就在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中,由迷茫到震驚,再到驚慌失措!然後越來越多計程車兵,在混亂中受傷、死亡。
當然,小日子這幾個師團,雖然剛剛組建,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是弱旅。
小日子有它們一套徵兵體制,以及比較先進的組織、訓練等體系,並有一項‘獨特’的洗腦方式,在其‘為天王盡忠’為最高榮耀的思想下,也還是有一定的凝聚力。
特別是它們的軍官,幾乎都是軍校培養出來的正牌,很少有‘泥腿子’。這在當下各國軍中,論軍官技戰術指揮能力上,絕對排得上班級。
而由這群正牌子士官帶出來計程車兵,自然差不到哪裡去?
再加上較為強大的軍工體系,以及數十年的準備,在裝備物資極大保障的情況下,它們絕大多數部隊,都具備較強的戰鬥素養。
因此,哪怕是在‘轉進’的過程中,還是表現出一定的能力。
各個隊伍並沒有一味地逃跑,在後退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潰不成軍。反而是在各大、小隊長的組織,依然組織起來區域性的防禦,從而使一些隊伍不至於全軍覆。
不得不承認,小日子的一些部隊,在防禦作戰確實非常頑強。
哪怕是僅僅一箇中隊,不到兩百人的兵力,竟然可以多次抵擋住國軍,一個團上千人的多次進攻。即便是後來被全殲,硬是讓國軍出現極大的傷亡。
當然,這也有國軍許多部隊,在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後,老兵大量減少,新兵的經驗、素養等不足,以及裝備物資方面的諸多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國軍在冀魯地區的行動,在總體上,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殺傷小日子主力的同時,消滅了大量的偽軍部隊,各部都繳獲頗豐。最重要的是,控制住不少重要的據點和要道,使接下來的戰鬥,減少了諸多阻力。
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接到各處戰報之後,在震驚之後,很快做出了反應。
下令將主力集中,迅速組織防禦,又將東北、以及海軍的飛機派來助戰,止損的同時,也幫忙防禦。
另外,各佔領區的警備部隊,組織大量的偽軍隊伍,以一箇中隊率領一個團的方式,快速投入前線作戰。
這也導致第二階段,雙方的作戰,變得越來越慘烈!傷亡數字飛迅上升。
說回華中這邊,戰鬥同樣慘烈!而且從戰鬥一開就如此。
國軍方面,雖然打贏了大漢口會戰,但絕大多數的隊伍,都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特別是第三戰區和九戰區,許多部隊都是從滬上和京城戰役退下來的。有些隊伍甚至幾乎都拼光了,只剩下一些軍官,戰士們幾乎都是新兵。
更為不利的是裝備物資,只能優先補充一些主力部隊,不少隊伍物資嚴重不足。
在主力部隊完成第一階段作戰後,後面跟上的部隊,由於各種等原因,許多部隊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完成這種大規模的戰役,從而導致後勁不足。
因此,華中戰場在戰役第一階段,就進入膠著。許多陣地相互爭奪,多次易手,雙方都出現了大量的傷亡。
但總體來說,形勢還是對國軍有利。
一來,此戰的一個目的,就是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哪怕是三比一的傷亡比,小日子也損失不起,就算是勝利。
再說了,咱們還有青藥這個神器。近一年來,隨著海外逐漸開發,在南華和飛揚集團的努力下,許多地方都開始大規模生產。
特別是星國、西奧和波斯這三個地區,因為沒有戰火,葉揚將一些重要的企業,都遷移和新建,且還在擴大規模。
第二個,打亂了小日子的戰略部署,破壞它們想把三大戰略區連成一片的計劃。
第三,告訴世人,我軍不但還有戰力,還可以組織起來大規模的反擊。
此戰,極大的打擊小日子的囂張氣焰,讓其叫囂的‘短時間內亡我國家’,成為一個笑話。
還有就是對主和派、和投降派的極大震懾!這對鼓舞抗戰士氣,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對統帥和國府來說,政治意義巨大,而且影響深遠。令世界各強國,不敢再小看我中華!
為了這個政治目的,統帥下令,把原本要留作預備隊新編師,也全部都投入了接下來的戰場上。
有了這三個師的加入,國軍在華中,很快就找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