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
三個四角包銅的木箱井然有序擺放在地毯上,捧珠蹲下整理成匹的錦緞,手中富麗鋪展的纏枝蓮紋在燈光下折射出極為奢華的質感,看得人歎為觀止。
“小姐,這些是庫錦,我以前在紅府見過。”她拿出一匹細細觀看,“這是二色金,上面的牡丹紋應該是金線銀線織繡出來的。”
越明珠興致缺缺。
不是對珠寶華服不感興趣,只是她連枕套都用的鑽石紐扣,見多了就沒那麼稀罕。
置身紅木布藝沙發,牆壁上燈影綽綽,慢慢回想今天張啟山說過的每一句話,以及他那些來自東北的‘親戚’們。
不對勁。
【哪裡不對勁?】
沒意外突然上線搭腔的託管系統。
她梳理了一遍大腦,斟酌用詞:【那些人的年齡不對。】
【太年輕了。】
誰家沒有老弱病殘,就算是路途遙遠堅持不下來,也不至於長途跋涉後成功抵達長沙的全是二十上下的青壯年吧?
未免也太平均了。
平均的...簡直像養蠱一樣。
本來不該這樣無端揣測金大腿的親戚,可當她目送張小魚張日山領著那些年齡相仿的張家人踏月色而去,成群結隊的步入黑夜中時,腦海中卻莫名閃出這麼一個毛骨悚然的念頭。
託管系統覺得很合理:【有沒有可能在東北就已經被張啟山篩選掉了。】
他是生意人不是慈善家,還有要從軍掌權的抱負,當然是找勞動力,而不是平添負累。
【不會。】
長沙張家女眷也不在少數。
當年她父親和張啟山父親排在第二批南下,第一批就是他父親得力下屬的家眷們,像管家以及處理碼頭上生意的夥計們的親屬,自張啟山父親去世後,就一直由他安排照應。
當初要不是她技高一籌,說不定這會兒已經被分配給這些女眷照顧了。
【將求於人,必先下之的道理張啟山不會不懂,他要別人賣命,怎麼可能反過來讓人割捨信義。】
只是疑惑歸疑惑,那種場合又有外人在,一開始也就沒直接問出來。
【算了。】
【咱們也沒工夫去管外人閒事。】
越明珠:【聽出沒,張啟山話裡話外都透著一絲風雨欲來的痕跡。】
估計他從軍就這一兩個月。
突然從東北帶回這麼一批人,要麼是準備培養未來軍隊中的嫡系,要麼就是打著替他看守長沙家業的算盤。
【宿主的意思?】
【等著吧。】她嘆氣:【最遲明天就該安排我了。】
晚飯過後,就看見管家特意被叫去了書房,估計要聽他離開長沙一個月自已的近況。
含皮量過多。
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張啟山真的有在替我做長遠打算,那他——】
說到這裡,捧珠正好獻寶似的舉起布匹,越明珠凝神靜氣,自然流暢的接話:“什麼庫錦?”
這個詞一說,原主相關的記憶就跳出來了。
“想起來了,是前清貢品。”越明珠沒敷衍,認真看了眼她手中有著“寸錦寸金”之稱的雲錦,“確實如傳聞中一樣‘機杼奪天工’,瑰麗無比。”
金大腿給了整整三箱,其價值不言而喻。
之前在庭院中看見有許多人搬進搬出,就是在卸箱子,她的伴手禮自然不止這些,其他都暫放庫房,日後慢慢整理。
捧珠連連點頭:“小姐,不如用這個給你做幾身旗袍,一定非常好看。”
“算了。”
她夏天衣櫃全是洋裙,旗袍沒幾件,“留著做冬裝吧。”
“冬裝?”捧珠低頭看手裡的料子,“這麼好的料子,那豈不是到了冬天才能看見小姐穿它,太可惜了。”
“要不給你做幾身?”
“不行,這可是貢布太珍貴了。”
“清朝都亡了哪兒來的貢布。”
反正託管系統已經下線,越明珠乾脆過去和捧珠一起整理:“你要是不想引人注意,我們挑匹素一點的。”
“不行不行絕對不行。”
“我是小姐,我說行就行。”
......
隔天。
一個人在餐廳吃早飯。
自從作息規律,起床有了固定時間段,越明珠就給自已單獨定了早飯時間,比張家規定的時間晚一個小時。
她舀著燕窩,抬頭問管家:“他一早就來了?”
“他”指的是張日山。
下樓時正好看見人進書房。
“是,張小爺早上八點就到了。”管家微微俯身,緊跟著就告知她張啟山有事找,讓吃完飯就過去。
越明珠點頭表示知道。
也就是金大腿現在對她態度不一樣,換剛來張家,估計昨晚就得把事情全部安排好,連帶著她一起,喘氣的功夫都不給。
不過他的雷厲風行在越明珠這裡,也勉強只能延後一晚。
兩人書房分開。
張啟山的書房她來過幾回,偶爾會借閱書籍,沒辦法金大腿藏書種類繁多,雖然沒到開私人圖書館的程度,但是古今中外都有。
連她以為張啟山不會感興趣的民間靈異雜記,民俗怪談都有。
從前看《大千錄》還在裡面看到過有關殭屍的描述,考慮跟道家有點關係,原本打算跟齊鐵嘴打聽打聽。
奈何對方躲人技術一流。
自借銅鏡後就一直避著她,據說還能掐會算,不知道是不是算到越明珠要登門故意錯開時間下村去收田租。
禮貌性的叩三下,她推門而入。
遮灰擋塵的厚重窗簾只掀了一半,晨光依稀能照清書桌後方位於帶扶手靠背座椅上的張啟山。
書房整個地板都鋪著羊毛地毯,走上去幾乎沒什麼聲音。
她來到書桌前。
一眼掃去,除了見過的檯曆、檯燈、墨水瓶、鋼筆以及一對雞血石印章...還多了幾份文書,以及明顯是從報紙上剪裁下來合併成冊的檔案。
匆匆一瞥,心中隱約有了猜測。
昨晚和託管系統的未盡之言在這一刻閃過腦海:【如果張啟山真的有在替她做長遠打算——】
“明珠。”
張啟山把文書和成冊的檔案推送過去,“我打算送你去上學。”
【那他一定會送我去上學。】
全在意料之中。
先送她去學校繼續學業,再看國內局勢如何,戰亂起就視情況而定看要不要送她出國留學。
這就是他對自已的安排。
越明珠嘆氣。
就說玩了大半年總感覺哪裡不對,這可是民國,但凡家裡有條件,怎麼可能不被家長壓著去上學。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