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第十四天,軍訓考核
教官說的好訊息,我們是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考核算什麼好訊息?考核背後蘊含的意義誰不知道?
無非就是軍訓結束了,若是在以前,我聽到軍訓結束了,我或許會非常高興,但現在,我真的高興不起來,因為軍訓結束就意味著教官要離開了。這讓我怎麼高興的起來?
自從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我的情緒是一點也不高,考核這個事情的本身對於我們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麼事情,無非就是一場考試而已。誰能理解啊,我已經對教官產生了憧憬,我一直在想著還能在教官那裡學到什麼,這麼突然就要結束了,我的心裡很是不捨。
不管怎麼說,時間總歸是發展的,軍訓第十三天過去了,第十四天開始了。
“考試內容,考場劃分,考試標準,評分標準,大家都知道了嗎?”
“知道,我們班導都說了。”
“知道就好。”
“考試是為了檢測大家的訓練成果。”
“也是給大家的軍訓做一個成績肯定。”
“大家放開心態,認真對待就好了。”
“教官,手下留情啊。”班導亞洲沒有了以往的輕蔑,似乎對這件事很認真,也似乎是對教官很尊重。
“怎麼又這麼說?你是看不起我,還是看不起同學們?”
“主要是,你也看到了,大家都這麼努力的訓練,應該有一個好的結果啊。”
“對啊,都這麼努力的訓練了,還擔心什麼?”
“教官,總之要手下留情啊。”
“再說,再說的話,我估計我要嚴肅了。做這種事情不是作弊嗎?”
從來沒有想到教官是這麼的嚴肅。這和一直以來的幽默不同。
在教官看來,考核或許壓根就不算什麼坎坷,只是一般事情,不太想這個事情上多上心。
也確實是,在教官看來考核的事情,無非就是一個檢測。以及對過程中的努力的一種肯定而已。
規劃考核場地。仔細排查考核流程。今天的日程就安排好了。
一般來說,確實很平常,考核對於我們來說太常見了。
即使像這樣的考核,我也是經歷過的,比如中考的體育考試,高考的體育考試,比如英語的口語考試,無非是排隊而已。
但這一次非常的不一樣。至於怎麼不一樣,說出來或許沒有什麼直觀的感受,對比著說吧。
此時的我們每個班級都是正常的佇列過來的,按照身高排的佇列,不是按照考核名單排列的,所以自然要重新站佇列。
考核順序是按照學號排名來的,其他班級的同學是在教官念到名字之後排隊,我們班級也是,不同的是教官。
此時的每位教官手裡都有一個名單,而我們四排長手裡沒有名單。
按照學號排名,自然排佇列的時候,要看著花名冊。
而四排長卻是兩手空空。但四排長依然開始給大家排起了佇列。
“文莞。”
“到。”
“第一個。”
“柏合。”
“到。”
“第二個,自覺點,燁子第三個,旖旎空一個。”
“洪磊,一帆,雨瑤,藝雅,安燕,成才,十個一列排好。”
此時的我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教官說的太快了,我們到顯的有點侷促了。
“煥鈞,嘉豪,瑞剛,詩婷,東蘭,舒寒,翔宇,林昕,雅靜,林瀅一列。”
這麼快的點名,即使再遲鈍,我們也意識到了,教官沒有拿名冊。
這讓我們這些人慌了,我們這些人在開始找自己的位置,畢竟實在是太快了。
按照自己的學號找自己的位置,只是我們只能是徒勞,壓根不知道自己站在哪裡。
“華輝,羅強,耿陽,彥章,駿程,莉莉,史越,劍妹,江珊,鑫坤。”
這個時候班長林瀅和副班長普駿程才後知後覺的開啟揹包拿出名單。
“教官這是我們班的花名冊。”
“不用。我記住了你們每一個人。”
可是教官壓根就不需要花名冊,第三列列排完,直接開始排列第四列。
“通道,發明,阿凱,康華,王玥,作蒼,秦煜,馨茹,雅琦,藝玲。”
看著教官說到了這裡,我有點期待了,期待教官一口氣把我們班的每個人都說完,也期待著教官能有點小失誤。
期待教官一口氣說完,是想看到教官的厲害,期待教官有失誤,是想看到教官不那麼光芒耀眼。
然,事實只會那樣發展著。
“媛媛,小蔓,楊瑩,露倩,華塔,豪樂,劍飛,琦琦,文裕,舒悅,晗潔,舒婕,佩瑩這一列十三個就這樣。”
一個班級的所有人很快就被教官念完了,可能是因為教官的效率,所以我們也排的非常快,其他班級還在唸名字,我們這個班已經完成了佇列順序。
“教官你太厲害了。”
“哪裡厲害?”
“我們這麼多人的學號,你竟然都能記住,我是一個也記不住呀。”
“你是不是有點不客觀了?我確實記住了你們每一個人的學號,但你說你一個也記不住是不是有點不實際了,至少你肯定知道自己的學號。”
“教官,我說的是除了我自己的,其他的人我記不住。”
“未必吧,你前面一位同學或者後面一位同學的學號你肯定知道,不僅如此,我想,第一位同學的學號,第二位同學的學號,還有最後一位同學的學號,亦或者是你好朋友的學號應該會知道吧。”
“不然,你們怎麼可以肯定我排列的隊形是沒有錯誤的?”
教官說的沒錯,教官說的那幾個人的學號我確實知道,至於其他人,我想應該差不多,大家或許不知道其他人的學號排列,但自己周圍的同學學號肯定是知道的。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我想這個世界沒有誰比自己更清楚了。
但要我說出任何一張名單的序列,我是說不出來的。
“教官,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名單的?”
“不,我記住的不是名單,我說過的,我是記住了你們每個人。是每一個!”
教官你好壞呀,說的我有點感動了。
“教官,我問的是,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隊形的?”
“想記住就記住嘍。”
教官,你知不知你很皮呀,你這個輕鬆的樣子,怎麼就那麼讓人著迷呢?
“其實也不難,有一種記憶叫做無意識記憶,只要看一眼就記住了。”
“還有這技能?我要是學會了,那,教官,你教教我們唄。”
“關於記憶力,之前我都教過你們了,只不過你們沒有這個基礎,要想達到過目不忘的層次,還需要鍛鍊的,這個方法前幾天我都說了幾回了,再說就有點多餘了,這個方法主要靠悟,領悟的悟。”
啊,啊,啊,我想我的內心一定在爆鳴。
這個方法,怎麼被說了很多次,我怎麼沒有記憶的?
“之前有說過?教官,我覺得你還可以再說一遍。”
“強化記憶,聯想記憶,費曼學習法呀,等等,比如我在看到這個名單的時候,我就在想著隊形,在各個隊形的各個位置安排的是誰,我都有著預定的想法,然後我在想著怎麼去安排,用什麼語氣,在什麼環境,多重記憶之下就記住了呀,就這麼簡單呀。”
簡單?簡單嗎?我怎麼感受不到?
從第一個排列到最後一個,全部排列完畢。這樣的點名。
我想整個軍訓過程,應該只有教官一個人能夠做到吧。
“好了,接下來好好考試就行,展示出你們平常的水平就行。平常心平常心,說不定你們就會超長髮揮。”
“在這裡待命,我去監考了。記住保持好現場紀律,展示你們的最佳狀態,這是你們檢驗自己的實戰。加油!”
看著其他幾個班級的同學才開始進入狀態,我不得不感嘆教官的效率。
“每個班級都按照學號順序排。”連長再次強調一下。
“都好了。”我們的教官很直接的說著。
我們班是第一個按照學號次序安排好的班級,這個時候,我們也有空看著考場的情形。
“收到。”其他教官隔著一段距離也喊著。
“四排長,你先去把那邊安排一下。”
因為我們教官此時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確實沒有什麼事情。
看著四排長去別的班級安排事情了,我這心裡多少有點不舒服的,總感覺有點失落一般。
此時其他幾位教官走到了一起,開始安排考核的事情。
此時的我開始心跳加速了,四排長在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慌,但四排長去了其他地方,我的心好像意識到要考核了。
“這樣啊,我們調換順序考核。”
“一排和二排調換一下,四排長不在,三排和五排先調換一下。”
看著其他班級都進入了考核模式,我的緊張開始顯現了。看著嚴肅的考官,我心裡沒有底氣了,因為我不知道日常的訓練和考核到底有多少不同。
“開始吧。”隨著考官的口令到達,我們的考核正式開始。
“第一列,出列。”指揮員喊著。
從出列開始,到考核完,結束退場,全程結算成績。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第二列準備。”
按照教官說的,不管自己是什麼水平,首先要拿出自己的精氣神,狀態。
行進的佇列是否整齊,動作是否多餘。在整個排面中,不要有不一樣的,即使自己的姿勢非常標準,也不要冒泡,要保持著和大家一樣的步伐。
考核開始後,我的心態反而平靜了下來,因為這樣的考核方式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要知道日常訓練中,我們這個班級早就不知道練習過多少次了。
按照以往教官教我們的方式,此時的我在腦海裡早不知道演練了多少遍,口令的下達,動作的標準樣子,以及要保持的精神狀態,這些早就熟練於心了,甚至讓我說,讓我來指揮,我也能夠熟練的駕馭。
這些素養可不僅僅只有我掌握了,我們班的每個人都能運用起來,所以我們班級的行進,匯操完全沒有問題。
日常的努力讓我們這個班級在考核的時候完全和別的班級不同。
不一會,我們的考核就結束了。
即使考核結束了,我們這個班級依然嚴肅的站立在原地,此時的其他班級處於休息的狀態,而我們這個班級處於訓練狀態。
這種狀態是我們自發的,根本就不需要別人督促。這種狀態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是一種眾生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整個操場只有我們這個班級在進行訓練。
軍姿定型,練精氣神,練形體,練眼神,練氣質,練毅力。
“四排的學生,成績都這麼好啊。”
連長的話讓我們很意外,因為這是當著我們的面的說的,或許連長不知道我們這個班是四排,也或許是連長知道我們這個班是四排。
“這個班級的學生就是這麼優秀。要是不相信的話,你們可以再考核一次。”
教官也是很嚴肅的回覆著。
負責人看著教官嚴肅的表情,再看看我們這個班級的狀態,似乎也確實承認了這個現實。
“先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首先大家一定要低調。”
考核結束回來之後,教官又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看了一下其他班級的成績。我們班級的成績是最高的,很高,可以說平均高出十幾分。”
喜悅,難以言說的喜悅,雖然沒有說我個人的成績,但聽到這個整體的成績,我也是非常的激動。
“謝謝教官。”班長林瀅帶頭說著。
“不用謝我,這是你們辛苦訓練該得的成績,你們的表現值得擁有這樣的成績。大家或許沒有在意,在考核的時候,我給你們的成績也是進過對比的。你們的表現比其他班級的同學都要優秀。”
“當然,你們的成績太高了,很多人對於你們的成績持懷疑的態度,可能會復考,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是今天,也可能是以後。但不管什麼時候,我希望大家學到的東西能夠一直運用起來。對於作風,紀律這一塊,希望大家以後能夠一直保持。”
“或許在以後,這些就不再是作風,不再是紀律,而是涵養,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