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文字的威力

第三十九節、文字的威力

什麼東西在腦子裡划過去了,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那可不就是知識嗎!

班導你這是給我們這些大學生丟大分了。

說起來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只不過班導這個嘴替說出來了而已。

“教官你在看什麼?”

“你這水接著不容易啊,還沒喝呢,就要解答你這麼複雜的疑惑。”

“不用這麼複雜,教官你不用有心理負擔,一瓶水而已。”

“就連你都這麼說了,一瓶水而已,哪個幹部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教官你想挑戰一下自己的軟肋嗎?”

“只要你開金口,我立馬給你帶過來。不,不用我帶,我們班裡好多人都喜歡教官的。是不是啊兄弟們。”

“是啊,是啊,我們都喜歡教官。”

“誰讓你們在訓練的時候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女生也就算了,你們男生鬼叫什麼。”

真想認真的對著教官說我喜歡你,可是我好像沒有這個勇氣,只能在嬉笑中以一種玩笑的方式稍微吐露一下。

“說回這瓶水呀,知道孔子論水嗎?”

“是上善若水嗎?”

“那是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對對對。”我覺得我們的班導絕對不知道這些。就連教官都無語了,懶得說什麼了。好像沒有什麼興趣和班導聊天了。

“教官孔子論水是怎麼說的?”

若是班導不問,我估計教官不太想說,畢竟無知己,無人能懂,很沒勁的。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教官嘴上在說這些話,而眼睛卻一直看著水,不,應該說好像是在觀察。

這種表情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保護,教官似乎不太喜歡看到我們愚蠢的樣子。

這是我猜測的,畢竟我們這裡的每個人的學歷可都比教官高一點點。

可我們這些人在教官面前就像是小學生一般,真的感覺自己非常的淺薄。

子貢問道:“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仔細觀看,是什麼緣故呢 ? ”

孔子說:“水麼,能夠啟發君子用來比喻自己的德行修養啊。它遍佈天下,給予萬物,並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處,萬物生長,有如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有如君子的高義;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萬丈深淵,毫不遲疑,有如君子的臨事果決和勇毅;滲入曲細,無微不達,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惡名,默不申辯,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達胸懷;泥沙俱下,最後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於改造事物;裝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滿則止,並不貪多務得,有如君子的講究分寸,處事有度;無論怎樣的百折千問,一定要東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仔細觀察。

“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水性向下,隨物賦形,有如君子的高義,隨物賦形,你天天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周圍的人都是這樣。”

“其萬折必東,似意。無論怎樣的百折千問,一定要東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你沒有觀照自身,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你的生活經歷或許讓你的認知產生了偏差,感覺絕大多數的成就都是靠:命!但有高認知的人,有洞察本質宇宙真相的人,到最後都會知道,橫向比較是靠命,縱向比較靠努力。橫向已經是現狀,如何努力打好手中的牌,才是人來一世的意義。”

“你們都是高材生,未來的社會精英,若是成為社會的頂樑柱,請不要瞧不起普通人,有的人不是不優秀不努力,只是不夠幸運。”

教官的話說完了,但現場更加安靜了。若不是有風,我感覺這個世界唯一在動的只有自己那個跳動的心臟。

“語言既有解構的能力,也有結構的能力,兩者對稱。所以,對人說話,有時候是福祉,有時候是災難。不懂你的人,你對他說,就是災難。懂你的人,你對他說,就是福祉。而真正的福祉,其實是稀缺品,真正的災難確實很多,因為,沒有多少人真的懂你的。”

“你的目標是什麼,未來的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你是否有清楚的認知,對你說這些,我不知道是好事還是不好的事。因為很多事情即使你知道了,但你沒有執行能力,沒有毅力想要去做些什麼,那麼你會很痛苦。”

“須知萬里長城非一日之功,過急則亂,亂則不穩,欲速則不達,很多事情不是立竿見影的,比如教育學習這一塊,他就是有滯後性,學到的東西往往不是立馬就用到的,常常是很長時間之後才會用到。”

聽著教官的話,我好像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是深刻理解教官說的意思,可是在腦海裡又好像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要努力,要不斷的提升自己,難怪會有一種說法,有些事情只能意會,無法用言語能表達清楚的。

教官說的那些話,我好像是懂了,但你要我去說,哪怕是描述一下,我都完全不可能描述出來。

像我這樣的人若是來說,估計也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天天玩,那是因為你周圍的環境就是這樣。

哪裡會像教官那樣水性向下隨物賦形,聽著像不是直接點出班導的狀態,但仔細一想,可不就是直接點出來的嗎。再一想好像有所不同,畢竟這是讓班導自己思考意識到這樣的狀態。

果然有文化就是不一樣,若是我自己估計也就無言了,阿巴阿巴啥也不知道了。

“教官對論語竟然這麼的熟悉,前幾天我還在看看回憶著,想著下次能夠和教官交流一下的,沒有想到竟然有這麼大的差距,果然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

“毛主席曾說:“孔子當年他那套東西沒有市場,周遊列國到處被趕出來!為什麼戰國七雄唯獨秦國不允許孔子的弟子進去?從商鞅變法以後,其它允許孔夫子的弟子講學的,相信孔夫子學說的國家都滅了!唯獨不信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夠統一。”

“為什麼?德服君子,不足以震屑小!現實生活中,鮮見君子慕強,畏威之輩不計其數,因而法家思想更行之有效!德服君子,不足以震懾宵小,小人畏威不畏德。”

“一定程度上來說,論語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之前和大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說的,一種說是論語很有用,一種說論語只能用一半。”

教官的話又再次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以前我意識不到論語的意義,只當是義務教育中的一些課文,為了應付應試教育而學習。當我認識教官之後,教官讓我感受到了四書五經,感受到了中華流傳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子貢一出五國有變,這是何等的威能,然而此刻教官卻有說著另外一番話,這讓我有種矛盾的感覺。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有用還是無意義?

“看書別隻看一半,孔子全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只有你的拳頭夠硬了,你才有資格以德服人。有德行,事可成佛,也可化魔。不要把“仁”當成德,跟君子之交就如君子般,跟小人要比小人還要狠辣,跟無賴要比無賴還無賴,所以孔夫子那套只是一面,不能全用。”

教官說的話讓我想起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的學習繼承,只是我這個年紀好像分不清精華和糟粕,實在是有點糟糕。

“教官,你這麼說很容易讓我迷茫啊,我都不知道你說的道理是正確的還是迂腐的。”

“沒必要非要搞的定性,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有人將社會的“真相”分為三個等級,你可以參考一下。”

“三個等級?”不僅僅班導認真的聽著,我們這些人也在聽著,似乎真的想要參考一下。

“第一等是“雞湯”,被普通大眾掌握;大家信手拈來,比如培訓課和各種短影片裡的內。第二等是“絕學”,被社會精英掌握,需要深度學習才能吸收。第三等是“帝王術”被帝王將相掌握:屬於天機,天機不可洩露,永遠不會流落民間。”

雞湯?絕學?帝王術?這個劃分讓我這個聽眾很是疑惑,畢竟此時的我不知道自己處在哪個等級。

按照說法,我應該死處在雞湯這一等級,畢竟我還只是學生,還在學習中。

絕學,我是沒有的。帝王術,那更是開玩笑。

“因此,世界有三套邏輯!第一套針對普羅大眾,教人如何老老實實的做一棵韭菜,比如奶頭樂理論,比如二八理論。第二套針對少部分精英,讓他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第三套針對極少數謀局者,幫他們更好的管理好世界;尤其是第三套邏輯,只能在帝王中流傳,幫助他們和管理世界。需要極高的緣分才能接觸到這個層面的認知,比如張良就是得到了黃石公的真傳,才幫劉邦得到了天下。”

聽到教官這麼說,我很是不舒服,因為我發現我自己啥也不是。

以前上學的時候,背誦古詩,學習數理化,揮斥方遒,激昂文字,八百里分麾下炙,信心滿滿,感覺自己就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可是現在的我發現,我啥也不是,沒啥可驕傲的。

要能力,沒能力,要治國方略,沒有治國方略,從前以為自己在書上看到了大千世界,對這個世界有所瞭解,原來自己只是井底之蛙,井蛙語海,夏蟲語冰,沒見過的世界何其的波瀾壯闊。

簡短的幾句話,讓我們瞬間冷靜了下來,可是冷靜下來之後,我們的訓練積極性好像也下來了,我們從積極訓練變成了安靜思考。

至於思考什麼?無非是胡亂思考,什麼過程什麼結果都沒有。

我們這些人壓根就沒有教官的那套邏輯,怎麼可能會想出什麼像樣的東西呢。

“國之四史,虔誠治學辯人生十思,旁徵博引論文武七德,以辯會友展少年風姿,大家不要這樣,來點少年英氣。”

“明德至誠,博學遠志,前賢創業,後人圖強,說到底我們依然是少年,加油好好過好每一天。”

“教官,我本來是想著向你討教一點的,可是我好像有點笨,越說越讓我沒有信心了,本來還想著怎麼改變自己的,聊到這裡,我怎麼感覺沒有意義了,一切都是自討沒趣了。我該如何呢?”

“好好學習唄,身邊沒有高人指引的話,提升認知最經濟的辦法就是大量的閱讀。這個讀啊,我的建議是讀經典,而不是暢銷的書。”

“越早期的經典,文字的能量越大,恰恰是因為當時輸出的成本太高,所以啊,必須每個字都要凝聚深刻的含義,這樣的文字其實很有威力的,你能夠讀懂一本幾百字的經,可能就能夠指導你一輩子的生活。這些字啊,都是明心見性的。”

“現在的傳播成本呢,其實是太低了,導致大量的內容是被注水了的,可能看幾百本書也依然跳不出思維的那個怪圈。其實好東西都很簡約,也很能經得起細品,所以他才可以穿越幾千年,依然充滿著生命力。”

閱讀,大量閱讀,經濟成本最低的辦法。教官似乎給我們指引了一條路。

“在這之前,我提醒你們啊,身弱不擔財,我特別認同一句話,在通往成功的這條路上,早就把體質不好的人篩了出去”

“有沒有發現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質,比如:精力充沛、記憶力好、行動力強、注意力集中,這種體質就是健康的“平和體質”,就像一塊優質的電池充一會兒電就能持續續航,而氣虛氣鬱體質的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即便休息了很久也提不起精神,甚至很多人會出現情緒低落的現象。感覺什麼都沒有意思,不想努力也不想奮鬥,所以有些時候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從體質這一關就輸了。身弱的人一定不要內耗,要獨來獨往,節省每一絲精氣神,住小一點的房子、尤其是臥室一定要小,要聚氣。杜絕一切多餘的社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少說話少花錢多睡覺。”

“而此刻擺在眼前的就是,好好訓練,在有安全保證的狀態下,全力的去訓練,此刻教官為你們護航,學校為你們護航,你們看醫務室,後勤保障全部到位了,有什麼理由不放飛一下自己的精力,全力的提升自己,以後可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了。”

教官的話好像是來自歷史中的洪荒之力,讓我們更加的投入到訓練了。

不管怎麼說,儘管未來有點模糊,但現在的狀態很真實,至少在這一刻努力的提升自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