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軍訓第十天,開訓習得組織能力
軍訓第十天,這一天對於我來說有點不一樣。按照軍訓計劃,好像這個星期就要結束了,畢竟我們軍訓的時間只有半個月,對此我深深的感覺軍訓時間是不是有點短暫。
若是在軍訓之前,我是有點不想軍訓的,感覺軍訓就是曬太陽,無非就是練練軍姿,在以前的軍訓中,我可沒有學到什麼,也好像沒有什麼變化,但此次的軍訓,即使快要結束了,我依然覺得好像是剛剛開始。
這不僅僅我個人的感覺,好像我們班的每個人都想要延長軍訓時間,因為這種機會對於我們來說是極少的,甚至可以說,在以後將不會再有。
我們大家對待軍訓都變了,變的是心態,大家不再排斥訓練,而是從內心主動的去接受訓練。
這兩種心態說起來就是兩個區別,一個是積極,一個是消極。
卻表現出了兩個天差地別的景象。
在訓練中,不斷的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是一種量的積累之後達成的質的飛躍。
慢慢的積累,自身的潛力不斷的被開發,自身的素質在不斷的提高,那麼就能夠接受更加殘酷的訓練。越來越強,越來越能夠接受更強的訓練,在後來會變的更強。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迴圈。
若不是有時間的限制,在這種迴圈下,以後的我們會達到一個什麼地步?
這一點或許誰也不知道,因為沒有如果。
但這個心態的產生,就會使我們不一樣。
看著其他班級的人拖著疲憊的身軀,再看看我們班級的人個個都是精神抖擻。
良性迴圈,這讓我們感覺非常的幸運,能夠遇到像教官這麼優秀的人,遇到良人,遇到貴人,人這一生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幸運呢?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呢?
“很好,很哇塞,給自己鼓鼓掌。”
剛剛走到訓練場地,教官就給予了我們很嚴肅的表揚。
本來我們還是有點疑惑的,怎麼就很好很哇塞了?當我們再次看向其他班級的時候,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變化,其他班級的人並不像我們這個班很有精神。
“昨天的軍姿定型直接讓各位封神了,今天再看大家,感覺明顯的出來了。”
“beautiful加wonderful簡直就是perfect。”
“快,再給自己鼓鼓掌,我太喜歡你們了。”
“教官,我們也喜歡你。”
“是嗎?看來還是我喜歡你們更多一點,畢竟我可是加了一個程度介詞太。”
“做兄弟在心中,教官你能感受到,我們不用說太多。”
“好。”
“說一下今天的訓練安排。”
僅僅一瞬間,我們全部以立正的姿態面對著教官。這在之前是教官給我們的建議,現在成了我們這些人的準則。
“請稍息,軍訓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大半,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佇列的行進,這一塊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艱難的事情了,畢竟這一路走來,我已經看出來了,我們這個班的佇列行進非常的標準,大有閱兵的那種陣仗。”
教官說的話讓我們這些人非常的高興,畢竟誰能拒絕被誇讚呢?尤其是被自己仰慕的人誇讚。自從我們能夠一直保持軍姿之後,大家的潛力似乎完全體現出來了。這是一種感覺,來自別人認可的感覺。
而且有一個細節要是,在之後的訓練裡,再也沒有了休息的哨音。
我們好像也不再想著休息這個福利。因為熱情高漲的我們從來不會喊累。
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就變了,變的不再會喊累,不再會喊受不了。
軍訓的內容是多,但對於我們這一群高智商的人,再多的內容也只能是小菜。
現在明顯的能夠感覺到,大家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放到了溼潤的環境裡,在不斷的吸收著周圍的水分。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個詞,叫做知識的詛咒。”
教官又給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知識,這個詞從來沒有聽過,若不是教官提及,或許我這輩子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中的道理了。
“生活中90%的問題是來源於溝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相互之間的矛盾為什麼有大有小,有可調和的有不可調和的?”
說一句實話,我從來沒有像這樣認真的聽一個人說話。
家人說的話,我不可能這麼認真的聽,因為很多時候,家人說的話好像只是淺層的大道理。老師說的話,我不可能這麼深思的聽,因為老師說的話都是一些課本上本就有的知識。
知識和大道理我聽的非常多了,至於記住了多少,似乎好像沒有多少。
但教官的話總是能讓我認真的去思考,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教官說的話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道理,這不僅僅是道理,還有一些原理,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這些不是聽到,記住就行了,父母說的話,聽到就差不多了,老師說的話,記住就可以了。而教官說的話,簡直就是一種不思考就理解不了的,要知道教官可是和我一般大。認知層次相差的太多了。
教官隨便灑灑水就夠我們這些人探討很久了。
“我們的主觀意識有一道道牆壁,我們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衡量他人。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潛意識裡犯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感覺自己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了,為什麼別人不理解。”
“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比如有些人大喊,走好,走好了,氣勢,氣勢拿出來,可是那些人明明在嚴格的執行這些口令,為什麼還存在偏差?”
“那是因為相互之間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說教官說的走好是指整個排面走的整齊,而落實到個人的時候,有的人就認為自己要按照標準走,每一步必須75公分,可有的人就會按照教官說的走出自己的氣勢,在一個集體中若是發生這樣的分歧,那結果呈現出來的樣子大家可想而知。”
“再比如,為什麼很多人產生矛盾之後總會找一箇中間人進行調解,比如找一個公證人,找一個有威信的人。”
“而這種有威信的人一般來說是能夠突破知識詛咒的人,能夠很精準的切換思維的人,他們知道不同型別的人的需求和想法是什麼,而不被自己的主觀意識隔離。但這種人太少太少。”
“比如《孔雀東南飛》裡的故事,婆媳之間的矛盾,婆婆希望兒媳按照自己的意識去活,比如勤儉持家,比如孝敬長輩,這是沒有錯的,只是這種希望是以婆婆個人的意志建立的,然而又有哪個媳婦不想著勤儉持家,又有幾個人是不孝的呢?只不過兒媳做的孝順和婆婆希望的孝順不一樣,日子久了,漸漸的產生了隔閡,產生了矛盾,這種是主觀意識隔離。”
“很多老師一般也是被詛咒的非常深的,自我喚醒意識最差的。不然怎麼老是聽到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這一題我都講八百遍了。”
教官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以前的我沒有接觸到這些問題,也沒有進行思考。
但我知道一點代溝,不同年齡段的人是很難溝通的,比如我和長輩們,比如我和弟弟妹妹們。
但也有一些忘年交,比如劉備和諸葛亮,寢則同床。
說到這裡,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由於你們的訓練非常好,所以今天我讓你們自己組織訓練。這裡面牽扯到相互配合的問題。彼此之間要溝通好。”
“額,再等等,我再給你們多說一點,準確的說今天我將會教給你們新的東西——管理。”
“一個團隊要如何發光發亮,最重要的是能力和心態。”
“帶隊伍就是帶人心,這是管理的核心。”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就要學會做一個被管理者,你只有深刻體會到被管理的感覺,才能夠更好的管理別人。”
“管理的科學在學,管理的技術在悟,管理的哲學在思,管理的經驗在做。”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感悟,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實踐。”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一直管理好團隊,團隊才會越來越大,因為你管理的團隊不會永遠都是這樣一群人,在以後,你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這個時候,你要是不知道學習新的東西,你就會被淘汰。”
“管理是一個過程,是對事物的管束,整治,處理。”
“說到底就是協調,協調更多的人參加活動,以便收到個人單獨活動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管理是一門科學,同樣也可以稱作是一門藝術。”
“他需要你有這麼幾個能力。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
“這個在大家實踐當中能夠體會到,有什麼樣的計劃,怎麼組織,有哪些人,怎麼作為領導,又是怎麼控制的。大家雖然說不出一二三四五,但是總結起來就是這麼個樣子。”
“大家相對於剛剛開始,現在基本都能夠放開心態了,不像軍訓一開始那麼羞澀了。我想現在大家都能夠泰然自若了吧。”
難怪教官一直以來要讓我們自己勇於表現自己,原來還有這種道理。
處在各種環境中泰然自若,不怯場,放開心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當然,管理是一門學科,我講這麼多,也沒有什麼用,關鍵的還是在於大家自己去學習。”
“總之有一點大家要記住,管理的核心是,帶隊伍就是帶人心。”
“在這裡我教不了太多,我只能訓練這方面的基礎。”
教官說的話,讓我有種頓悟的感覺,看著眾人,周圍的幾個班級也是一臉認真,似乎有所感悟,但是還不夠,因為教官說的太籠統。
教官接著說。
“作為領導者一般具有這麼幾點個性,有良心,可靠,勇敢,有責任心,有膽略,力求革新進步。”
“同時還有,直率,自信,有理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風度優雅,勝任愉快,身體健康,智力過人,有組織能力,有判斷力。”
“但仔細想想每一個領導人雖然不全部具備,是不是都能找到這麼幾點特性。”
“當然還有天才領導者,他們具備善言辭,外表英俊瀟灑,智力過人,自信,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傾向,外向敏感。這種人也是極少的。”
“在這裡,我只能交給你們自信!組織能力,也是放時間給你們自己訓練。”
“外在的氣場,形象我只能用軍人的標準給你們提供捷徑,至於其他管理藝術,你們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摸索。”
其實教官給我們說的都是皮毛,只能算是入門的引導,畢竟管理是一門科學,怎麼可能三言兩語就能學會的。
但我們是大學生,將來肯定會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管理者。
所以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我們都在非常積極的訓練著。
佇列的行進,口令聲,教官沒有直接的教我們,但我們早就在日常訓練中學會了,動作糾正,教官也沒有直接教給我們,但那些標準是教官說出來的,我們這些人好像也複製過來了。
在訓練場上,我們不多不少的表現出了這些學習能力,順帶著我們好像也感受到了那些管理能力。
想要超越周圍的人,就必須要比周圍的人多學一部分東西。並且我們這些人也在刻意的訓練這一塊。
此刻,我們變了,變的有樣子了。不需要教官用軍人的標準要求我們了,而是我們自己開始這麼要求自己了。
要知道外在的氣場,形象這一塊,軍人的標準可是給我們提供了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