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宋獻策逐一分析之後,李鴻基忍不住點了點頭。他非常清楚,眼下與羅峰開戰實屬下策。
雖然大順號稱百萬大軍,但實際上可戰之兵最多隻有十餘萬精銳。他根基尚淺,憑他根本就攔不住韃子。
大明與韃子打了這麼多年,都是輸多贏少。大順的軍隊若是跟韃子打,恐怕也只有潰敗的下場。
更何況他的皇位還沒坐穩,根本就經不起折騰。與羅峰聯手,一旦不敵韃子,他便能退回河南。
以羅峰的身份,恐怕他卻不能退。等他與韃子兩敗俱傷,便是他出來定鼎天下的最佳時機。
想通了這些以後,一切事情都迎刃而解。於是他便點頭答應,讓李巖、宋獻策等人與使者具體商談。
李巖、宋獻策等人得令後,便叫來張名振,打算與其商討具體細節,方便日後精誠合作。
“既然聯合,自當相互守望。大元帥承諾,大軍囤積在大同邊鎮,替大王鎮守邊關,不讓韃子威脅到側翼。”
“平西侯尚有五萬大軍在密西附近,為了達成協議,並未立即發進攻。望貴方開關放行,與大元帥匯合。”
張名振見商討得差不多了,此時便提出了第一個要求。
“不行!”
“平西候乃山海關守將,離關放韃子入關,本就是他的責任。於情於理,都應該回師與韃子血戰。”
李巖得知吳三桂還有數萬兵馬在,自然不願放其歸順羅峰。
“陛下已封賞他為平西王,他接旨之後便會來京師匯合。整軍之後,便會親率大軍與韃子開戰。”
“吳三桂乃大明皇帝封賞的平西侯,即便大王封賞其為王,恐怕他也不敢接旨吧。”
張名振聞言,笑著一針見血的指出。
“大王在京師拷響,眼下鬧得天怒人怨。大元帥希望,大王能放過他們,饒他們一命。”
“畢竟,這些人罪不至死。陝西貧瘠,大元帥希望這些人能到陝西,為百姓出一份力。”
“呵呵,大元帥這招高明啊。這些人被拷響,必然痛恨陛下。倘若到了大元帥麾下,必然會傾盡全力輔佐他。”
“如此一來,大元帥未來必然兵精糧足。恐怕到時候,我們再開戰,必然落下風。”
“你以為,我們當真看不到這一步,就這樣放任這些官員士子離開京師,投靠在大元帥麾下?”
宋獻策冷哼一聲,一副瞭然於胸的神情。
“你們即便殺了他們又如何,除了背上容不下天下前朝官員、士子的帽子,於你們恐怕並無什麼好處吧。”
“大元帥悲天憫人,他經常對我等說,他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北方的外族韃子。”
“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即便未來大順戰敗,他也表示願意接納大順殘餘兵馬。”
“畢竟,我們都是大明百姓。兄弟於鬩牆,必外禦其侮的道理,相信你們應該非常清楚吧。”
張名振的話,讓二人驚訝,忍不住對視了一眼。
“好吧,我等定然會如實彙報,至於陛下是否會答應,一切只能陛下定奪。”
“如此,多謝了!”
李巖、宋獻策兩人點了點頭,便站起身離去。
張名振回到住所,接連等了兩天,都未見其回覆,不由得有些著急了。
直到第三天,李鴻基最終傳來訊息,他答應了聯手的要求。張名振來不及鬆口氣,便得知韃子出兵的訊息。
於是他當即告辭,拿著相關文書,便帶著護衛他的騎兵直奔密雲。
數天之後,風塵僕僕來到密雲,正遇到即將出兵攻打懷柔的吳三桂。
“韃子出兵了,不出意外的話,恐怕會有一場惡戰。”
“李賊已暫時答應與大元帥聯手,立即集結兵馬,進居庸關,前往宣府匯合。”
張名振見到他們,便快速的講述了一遍。
“平西侯,李賊封賞你為平西王,你是否還願意歸於大元帥麾下?”
此言一出,駱養性大吃一驚,不可置信的看著他。隨即想通一切後,臉上便露出了殺意。
吳三桂聞言也滿臉不可置信,他未曾想到,李鴻基居然會將這個隱秘的訊息直接告訴張名振。
營帳之中,頓時猶如刀兵交戰一般,氣氛非常的壓抑。吳三桂臉上陰晴變幻,他眼下有些猶豫不決。
張名振見狀,便非常清楚,必然是李鴻基派人悄悄接觸了吳三桂,而駱養性恐怕是被矇在鼓裡。
“平西侯,眼下大元帥與李賊聯手,倘若你想投靠李賊,也不是不可以,大元帥不會責怪你的。”
“不但不會怪罪你,反而還會將你的家眷悉數歸還你。只是如此一來,日後刀兵相見,便就各憑本事了。”
“不過不怕實話告訴你,李賊眼下雖然看起來實力非常強大,但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而已。”
“你是沙場宿將,又是將門之後,何去何從,你應該非常清楚。一旦走錯了路,那後果也只能你自已承擔。”
張名振並未在意,反而是好言安撫,為他理清當下狀況。
吳三桂聞言,緊皺眉頭不語。此時他正處於天人交戰之中,所有的人都未開口說完。
“哈哈!”
“都說大元帥乃天神下凡,屬下當真佩服!”
“本侯乃大明侯爺,自當聽從大元帥的號令。”
最終他還是做出了選擇,不忘初衷。
“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遲,即刻下令吧!”
“好,傳本侯軍令,即刻整軍前往宣府鎮,與大元帥匯合。”
“是,侯爺!”
營帳中的將領,得令後迅速去整軍。
駱養性等人也長舒了一口氣,但依然心中不平,冷哼一聲也轉身帶著人離開了。
兩日之後,大順軍前來換防,迅速交接後,駱養性、吳三桂等人,帶領大家迅速向宣府鎮進軍。
一路暢通無阻,當大軍抵達延慶州的時候,大元帥傳來將令。命令他們駐守延慶州各衛、堡,就地休整。
而延慶州各衛、堡內的義軍,早就撤離僅剩下空殼。自此,以居庸關為界,北方邊鎮由羅峰大軍駐守。
李鴻基此舉,顯然是想利用羅峰,但他卻並未在意,反而是滿口答應,並迅速派兵駐守。
與此同時,大量的軍械糧餉,悉數運往延慶州。關寧大軍一月多奔波,需要安頓下來好好休養整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