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第二天吃完早飯之後,秦楓看一看時間已經是了八點多了,於是就掏出電話就給袁老闆打了過去。
“袁老闆你好,我是秦楓,麻煩你發一個定位過來,我好知道你的公司在什麼地方了,這邊燕京大秦國際投資公司的人已經過來了,我準備把她們帶到你的公司,讓你和她們見面談一談,就沒有我什麼事情了。”
“謝謝你了,小秦兄弟。”
……,秦楓將林思她們送到袁老闆的公司,給他們彼此的介紹認識之後,並沒有多做停留,而是開著車子朝朝天宮古玩市場駛去。他的心裡充滿了希望,一方面是因為剛剛把林思她們送到了袁老闆的公司,希望林思她們能談成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即將開始自已一天古玩店的鑑寶之旅。
秦楓今天由於是去送林思她們了,到古玩的時間已經有點晚了,看到楊師傅他們已經都到了,他將旺財安排好之後,就對楊師傅笑呵呵的說:“楊師傅好久沒到二期的市場裡面去轉轉了,剛好今天是星期六我再去看一看。”
“好的,秦老闆你去吧。”
……朝天宮古玩市場是建鄴市最著名的古玩市場之一,二期的擺攤兒的老闆比較多,一般到了週六周天必定會聚集眾多古董商人和收藏家。
秦楓已經來過這裡幾次了,也尋找到過寶貝,只不過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而已。
秦楓知道自已的眼光獨到,往往能在別人看似普通的古董中發現價值連城的珍品。
走進市場,秦楓的目光在攤位上掃過,尋找著有價值的古董。他走到一個攤位前,拿起一件青花瓷瓶仔細端詳。這件瓷瓶造型別致,圖案精美,似乎隱藏著不少故事。秦楓摩挲著瓶身,感受著上面的歲月痕跡,心中暗自盤算著這件瓷瓶的價值。
“ 老闆,你這個瓶子怎麼賣?”
“小夥子你要的話就是8000塊”
“老闆太貴了,800吧。”
“不行800太少了,再給添一點,那再給你加200 ,1000塊。”
“行,賣給你吧大早上圖一個開張大吉。”
秦楓手裡拿著瓷器繼續的摩挲著向前走著,走過了幾個攤位沒有發現有什麼值得上手的物件,於是就繼續往前走。
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秦先生,好久不見。”
秦楓抬起頭,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微笑著朝他走來。這位男子名叫吳剛,是一期一家古玩店裡的的古董鑑定師,秦楓也是在前不久才認識的。
“吳大師,你怎麼會在這裡?”秦楓有些驚訝地問道。
“呵呵,現在店裡沒有什麼事情,我來這裡想看一看有沒有什麼好貨色。”吳剛笑著回答道。
“哦,我也是。”
“秦先生,你手裡這件瓷瓶看起來不錯,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轉讓給我?”
秦楓聞言微微一笑,他知道吳剛的鑑定眼光非常毒辣,既然他看中了這件瓷瓶,那麼這件瓷瓶的價值肯定非同一般。不過秦楓並沒有直接回答吳剛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吳大師,你覺得這件瓷瓶的價值如何?”
吳剛沉吟片刻,然後緩緩說道:“這件瓷瓶的造型和圖案都非常精美,而且從釉色和胎質來看,應該是明代中期的青花瓷。不過具體價值還需要進一步鑑定和評估。”
秦楓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吳剛的看法。他並沒有急著將瓷瓶轉讓給吳剛,而是繼續在市場中尋找其他有價值的古董。他知道,鑑寶之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耐心和眼光,才能發現真正的珍品。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時間裡,秦楓逛遍了整個朝天宮古玩市場的大部分地攤,收穫頗豐。他不僅發現了幾件價值不錯的古董,還和一些古董商人建立了聯絡,為以後的尋寶之路打下了基礎。
快到中午的時候,秦楓離開了二期古玩市場,回到了自已的古玩店裡,他的心情格外愉悅,因為這次尋寶之旅不僅讓他收穫了不少寶貝,還讓他更加堅定了在鑑寶圈中繼續探索的決心。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相信自已的眼光和實力,一定能夠在鑑寶圈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已的天地。
“秦老闆,這麼快就回來了,看你高興的樣子,是不是又有什麼收穫了?
“呵呵,楊師傅收穫也不多,就是幾件小玩意,你先看一看這件瓷瓶吧。”
楊師傅在看瓶子,秦楓回想剛才在二期古玩市場裡看到瓷瓶的感覺。
他裡知道,在大明中期,青花瓷瓶藝術達到了一個高峰,今天的這一件青花瓷瓶足以展現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
自已剛剛撿漏得來的這件青花瓷瓶,器形優雅,線條流暢,彰顯出匠人們的高超技藝。瓶身高挑,瓶頸細長,瓶口微微張開,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瓶身腹部飽滿,圓潤如玉,觸感光滑細膩。瓶底厚實,平穩而莊重,彷彿一位智者沉穩地立於世間。
青花瓷瓶的青花繪製工藝更是精湛絕倫。以淡雅的青花為底色,上面繪製著繁複而精緻的圖案。圖案以花卉、鳥類和山水為主題,筆觸細膩,線條流暢,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自然的韻律。每一筆、每一劃都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展現著大明中期的文化風貌。
在燈的照射下,青花瓷瓶上的青花圖案呈現出層次分明的色彩。淡雅的青花與白瓷相映成趣,如同藍天白雲與青山綠水相互映襯,散發出一種靜謐而深遠的美感。瓶身表面光澤溫潤,彷彿被歲月賦予了柔和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品味。
這件青花瓷瓶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大明中期文化的縮影。它承載著匠人們的智慧與匠心,也承載著那個時代的美好願景和期許。透過這件青花瓷瓶,秦楓彷彿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文化氣息和生活韻味。
想到這裡,秦楓又把剛才撿漏的幾個物件都放在了楊師傅面前的桌子上了,心裡想楊師傅你自已就慢慢的看吧。
秦楓坐到了一邊。一邊和旺財玩,一邊看著手機上的網頁,劃來劃去看到了一篇文章,他感覺有點意思,於是就認真的看了下去,原來是說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滅亡的?
有人分析說,用腐敗來監督腐敗,用腐敗來整治腐敗,是導致大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1382年設立了錦衣衛來監督朝中大臣,於是錦衣衛沒有過多久的時間就腐敗了,於是他又設立了東廠來監督錦衣衛,可是東廠也沒有用多久的時間也腐敗了,而後來他又設立了西廠來監督東廠,最後沒有過多久西廠也腐敗了。
這樣就形成了,用腐敗去發現腐敗,用腐敗去揭露腐敗,最後再用腐敗去整治那些腐敗。
久而久之,最終導致了大明朝上上下下除了朱元璋之外,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腐敗了。
這就讓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千瘡百孔,到了明末的時候,闖王李自成率領手下大軍攻入京城的時候,卻發現此時的大明皇宮國庫裡幾乎空空如也了。
然而相反的是,在抄各級官員家的時候,卻收入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數額之巨大,讓當時的李自成也是瞠目結舌。
即便其他方面都不說,就單單從當時大明貪官汙吏家中,搜出來的七千八百多萬兩的白銀來說。那麼多的白銀基本上是大明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了,可想而知當時的一些官員腐敗到什麼程度了。
到了大明朝的末年,當地所有衙門都沒有錢了,可是各級官員的家裡卻很有錢,老百姓手中沒有錢,而土豪劣紳、地痞流氓手裡卻有花不完的錢,就形成了上上下下各級官員的腐敗和糜爛,讓整個大明王朝體無完膚,遍體鱗傷難以繼續維繫朝廷正常的詔令天下,最終說大明王朝是被腐敗分子給搞滅亡的,一點也不誇張。
不過還有人分析大明王朝的滅亡是由多重原因共同導致的。
首先是政治腐敗和官僚主義,到了明朝的後期,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這導致國家制定的政策往往不是從全域性考慮,而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出發。這種利益導向的政策制定,進一步加劇了政治腐敗和社會動盪。此外,宦官專權和東廠特務統治也使得社會恐怖風氣蔓延,加劇了明朝的滅亡。
土地兼併和社會矛盾,到了明朝末年,土地兼併現象嚴重。許多官僚、地主瘋狂擴張土地,導致農民失去土地,陷入貧困。無地可種的農民只得淪為佃戶,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土地兼併加劇了社會矛盾,使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加劇了明朝的動盪。
存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和內外壓力,明朝在與後金的戰爭中消耗了大量財力和兵力,加劇了財政危機。與此同時,朝廷還需要支付鉅額的遼東軍費,使得國家財政日益困難。內外壓力的不斷增加,進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國力。
還有自然災害和疫情,到了明朝末年,國家多地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如旱、澇、瘟疫等。這些災害使得百姓生活陷入絕境,加劇了明朝的社會動盪和滅亡。
在經濟制度上的超前發展,到了明朝末年的經濟制度超前發展,張居正的賦稅改革使得明朝往商品經濟邁了一大步。然而,這種超前發展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一方面,商品經濟的過度發展使得社會矛盾加劇;另一方面,海外貿易的禁止也限制了農業人口從事非農行業,導致糧食減產,進一步加劇了明朝的經濟危機。
大明王朝的滅亡是由政治腐敗、土地兼併、財政危機、自然災害、經濟制度超前發展等多重原因共同導致的。這些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