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章 真乃神物

莽山很大。

大到無邊無際,普通人用腳走可能一兩個月也走不出莽山。

但莽城卻很小。

它只佔據了莽山邊緣臨近東海的一個由莽河沖刷出來的小平原。

從城東到城西都要不了一刻鐘。

在莽城內修繕街道只是小打小鬧。

李謀牽頭,城內百姓自已出工出力,也就要不了一個月就全修繕完了。

但在莽城外修路卻不是那麼簡單了。

就光是里程數都不得了。

在莽城外修路能通往什麼地方?

只能通往莽城下轄的各村子。

前往一個村就要一條道路,而且路過的地方因為靠近莽山,都是崎嶇不平的山間小路。

最重要的是莽城在莽河北側,莽城下轄的各村卻都在莽河南側。

橫跨莽河的路要怎麼修。

一眾委員們實在是猜不中李謀的想法。

有委員直接問了:“縣令大人,草民卻是不解,城外的道路要怎麼修?又要修多少?還請縣令大人明示!”

李謀卻是一招手,就有兩個衙役抬了一扇屏風出來。

“諸位請看,這是莽城及其周邊的地圖!”

眾人上前一看,那屏風上畫著一面地圖。

其中莽城到東海,卻有一條順著莽河的虛線。

李謀說道:“這線便是本官要先修造的道路!此路連通莽城和海邊的鹽廠,有了此路,運鹽也要方便許多!”

一眾委員見狀紛紛點頭。

修一條從莽城到海邊鹽廠的道路不難,而且對他們可是也也有益的,畢竟他們也擁有鹽廠的股份。

“若是隻是修建這一條從莽城至鹽廠的道路,卻是不難!”

“有了這一條道路,倒是也方便了魚肚,魚尾,龍圩,小溝和海陸五個村的百姓,他們只需渡河便可直達城內!“

“縣令大人愛名如子,草民替莽城外的鄉民謝縣令老爺!”

“草民十分支援縣令大人修建此路!”

一涉及到了自已的利益,一眾委員自然是十分贊成的。

但也有委員問了:“縣令大人,這次俺們是不是還可以先墊資,然後換股份啊?”

此話一出,一眾委員都熱切的看著李謀。

李謀心想這樣的好事哪裡還有。

他笑道:“如今縣衙卻是不差錢了!”

“而且不僅不需要諸位墊資,連修路的原材料都不用勞煩諸位去採購了,諸位只需招收工人,負責修路即可!”

不少委員聞言有些失落。

採購修路的原材料他們可是也有不少的油水的。

乾脆就有不少人就是做石料,運輸生意的。

這一下可是少了不少的經濟來源。

有委員不甘心,問道:“縣令老爺,若是不需要採購原材料,那這道路怎麼修?”

李謀嘴角一翹,微笑道:“用水泥來修!”

眾委員聞言卻是驚詫無比。

“不行啊縣令大人,這水和泥怎麼能用來修路呢?”

“就是就是,怎麼說也要用碎石料來鋪路才行!”

李謀搖頭:“此水泥非彼水泥!”

“眼見為實,諸位還是和本官走一趟吧!”

這天底下還有什麼水泥?

一眾委員一頭霧水,卻是跟著李謀一起出了城。

眾人是順著莽河的河岸,也就是李謀制定的從莽城都鹽廠的道路的路線一路向東。

到了能看見白山的地方,又轉向西側,朝白山進發。

有委員發現了他們是在朝白山而去,卻是想到了最近城內有關於李謀的傳聞。

不禁驚愕。

難道縣令大人真的是神仙下凡,會什麼點石成路的法術不成?

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一眾委員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在他們面前,一條蜿蜒的道路順著山澗通向白山。

最為關鍵的是,這道路呈現灰白色,好像一個整體一般。

有委員快步向前,衝到了那灰白色的道路前,俯身低頭仔細研究。

“這莫不是一整塊石頭不成?!”

一眾委員也紛紛向前,卻是十分震驚。

他們眼前的道路嚴絲合縫,十分平整,怎麼看都是一塊完整的石頭。

但有這樣的石頭嗎?

他們朝道路的遠方看去,勉強可以看見道路通向白山腳下的一片建築之中。

怕是有個兩三里遠。

天底下有這麼長,而且剛好長的也像一條道路一般的石頭嗎?

原本一眾委員們對李謀會法術的傳聞是不屑一顧,但現在一看,他們卻是有些信了,不然這麼長的道路怎麼解釋。

有的委員小心翼翼的偷看李謀一兩眼,目光之中滿是敬畏。

李謀身邊明靜等人看到這番場景卻是感同身受。

他們一開始見到水泥鋪的道路時表現也沒有多好。

主要的還是李謀太變態了。

李謀沒有管他人異樣的目光,說道:“這就是水泥修的路!”

一眾委員聞言發出陣陣驚歎。

“這就是水泥修的路嗎?”

“果然是非同一般!”

也有人搞不懂這水泥是怎麼修路的。

“縣令大人,草民看了水泥修的路,卻是不知這水泥是如何修的路?”

李謀點頭:“別急,馬上你們就看見了!”

李謀本來就打算先修一條從白山到莽河邊的水泥路,然後再向莽城和鹽廠兩邊同時開工,如此一來,水泥的運輸也方便了許多。

就在李謀說話的時候,白山下的水泥工廠內就烏泱烏泱的來了一群人。

這些人推著李謀用空閒時間設計的獨輪車,車上堆著水泥,碎石塊,還有水。

領頭的魯有腳見到李謀先向李謀行禮:”縣令老爺!”

李謀點點頭:“開始吧!”

隨即一眾工人在已經開闢好的泥土地基上鋪上碎石塊,又用水混合水泥形成砂漿鋪上去。

沒有一會兒的功夫,便就又修好了一截長十來米的道路。

實際上修路的過程要複雜的多,光是夯實地基就有很多步驟。

但條件有限,一層碎石地基,一層水泥砂漿在這個時代就已經夠用了。

畢竟這裡又沒有什麼重型車輛。

一眾委員們卻都已經看呆了,雖然新修的路和已經幹了的路顏色有些差異,但也無傷大雅。

“路就這樣修好了?竟然如此簡單?!”

“這水泥真乃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