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打破墨守成規

王健林為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立下汗馬功勞,成了頭號人物,可他不知,等待他的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當頭一棒。

“五一”後上班的第一天,王健林像往常一樣來到公司。

誰知,一盆冷水迎面潑來。

為了慶祝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取得的輝煌戰績,王健林“先斬後奏”,直接從公費中支出了一筆錢作為旅遊經費,算下來,人均200元。

其實這算不得什麼大事,可那些背後捅刀子的“小人”,又怎會錯過這次抓王健林小辮子的機會?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就這樣,他們在“五一”後上班的第一天,就跑到大連市紀委舉報王健林,說他嚴重違反了市委紀律——濫用公款、大吃大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既然想栽贓,就不愁沒話說。

這樣一頂大帽子扣在王健林頭上,是夠他喝上一壺了。

濫用公款,是一項十分嚴重的違紀行為——國家當時正在嚴查貪汙腐敗,雖然王健林的行為並非貪汙的性質,卻有一點“腐敗”的苗頭,思及此,大連市紀委決定給予王健林警告處分或通報批評的嚴肅處理。

西崗區紀委的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後,不禁大吃一驚,他們連忙向大連市紀委解釋,表示王健林的舉動也屬人之常情,他為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作出了那麼大的貢獻,不僅讓公司擺脫了負債累累的境況,還使其有了盈餘,對這樣的大功臣,又怎能進行警告處分或通報批評的嚴肅處理呢?頗費一番周折後,大連市紀委方面也做出了讓步,其工作人員稱:“雖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王健林的做法,可以不給他通報或者警告處分,但是,一定要對他進行批評,給他敲一下警鐘,以免他再犯類似的錯誤。

而且,由公費支出的人均200元的旅遊費用,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員工要將其補回來.”

西崗區紀委的工作人員知道,這是大連市紀委的底線了,雖然他們還想為王健林說情,可轉念又想,凡事不可得寸進尺,見好就收吧。

王健林得知最終的處理結果,曉得西崗區紀委的工作人員肯定在其中大說好話,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轉而,他也多有辛酸——改變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負債累累現狀的是自己,為其賺了利益的也是自己,且不說功勞如何,員工為了公司的業績加班加點,殫精竭慮,縱然不能給他們加工資、發獎金,為他們組織一次旅遊,也不算過分吧?結果,不但自己受到了懲罰,還得交回旅遊花去的200元。

此事讓王健林無法忍受,可也無可奈何。

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員工獲悉事情原委後,為王健林受到的批評鳴不平,為了不讓他為難,他們紛紛將200元錢送到了公司財務處,補齊了公款。

此事就此平息,一切也都恢復了正常,王健林和員工都如平時一樣按時上班,可他內心卻不再平靜——他想的是,員工為企業作出大貢獻後,應該得到應有的獎勵,若沒有獎勵機制,員工哪裡還有動力?他還思考了公司面臨的其他問題,這些問題讓他愈發無奈,改變之意愈烈,“萬達”後來的“不安分”,也就在此時王健林的身上一眼可窺了。

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有西崗區政府的背景,算是國有企業,而當時國有企業自身固有的體制,都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企業發展的桎梏。

王健林擔任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經理一職後,也接二連三地遇到了很多現實難題。

第一個難題是,王健林沒有錄用與辭退員工、任免幹部的權力。

當時的國有企業若要錄用或辭退員工,需得到勞動局的審批,企業的所有幹部則由人事局統一進行管理。

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在王健林接手前已負債累累,其體制以及人才方面肯定需要進行一些改革,考慮再三,接下了爛攤子的王健林知道,新人新氣象,自己成了臨時的一家之主,就得把家過得有模有樣。

不改革,萬難發展。

很快,他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王健林提出的改革方案都是行之有效能解決當前問題的,可有的方案卻因體制的問題,遇到了很大的阻撓,尤其是人員方面。

要想治理好企業,就必須“以人為本”,而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之所以管理混亂,很大一個弊端即是人心不安,因此整頓員工是必行之舉。

整頓之時,王健林發現,公司中有兩名劣跡無數、不服從管理的司機。

一次,他急需用車,便給這兩名司機打電話,可他們卻藉故推脫,一個稱家裡有事無法來公司,一個以病假為由推脫。

但實際上,兩人悠閒得很,他們就是想給王健林來個下馬威,殺殺他的銳氣。

他們的小算盤,險些導致王健林未能及時到達目的地而與一次工程檫肩而過。

事後,他對這兩名司機的所作所為憤怒不已,當即決定開除他們。

諷刺的是,當王健林下達命令時,兩名司機卻囂張地對他說:“我們是公司的正式職工,你沒有權力開除我們.”

王健林聞言,火冒三丈,馬上找到西崗區政府的領導,跟他們說:“如果不辭退公司裡的司機,我根本無法管理好企業,那我就只能選擇離開.”

西崗區政府的領導不太滿意王健林的態度,覺得他也不是什麼曠世奇才,還以此“威脅”,不成體統。

可又考慮到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未來的發展,還得由他挑大樑,便妥協了,並“破例”辭退了兩名司機,其實是給他們安排了其他工作。

透過這件事,王健林意識到了公司負責人對“人事權”管理的重要性,這為他接下來迫切地改變公司體制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難題是,王健林沒有根據員工為公司作出的貢獻分配員工薪酬的權力。

作為公司一把手,卻不能按勞分配,這樣的老大做得實在沒滋味。

加之之前員工旅遊一事,王健林更是無法容忍自己的權力被架空,宛若傀儡一般的現狀。

經過細緻分析、比對,王健林對於眼下的難題了然於胸——公司的體制是一切棘手問題的罪魁禍首,要想從根源上改變公司現狀,就必須改變公司體制。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

可再難也得做。

那段時日,王健林心急如焚,眼看著未來毫無光明可言——但他一直要等到1992年才有機會真正推動公司改制。

就在他苦苦思考如何改變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的體制時,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來了:國家體改委和大連市體改委決定,在大連市選擇3家先進公司,讓其作為東北地區的第一批股份制試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