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科舉放榜

科舉,自古都是一條通天路,十年辛苦定終身,寒窗數載為今朝,有人從中飛黃騰達,也有人在其中折戟沉沙。

貢院門前車水馬龍,考生送別家人後一一進入考棚,隨著最後一人入場,門砰的一聲被關上了,鎖院貢試也正式開始。

貢院內密密麻麻一排格子間,每個考生一間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蠟燭。待試題發下來,明遠樓上響起鼓聲,所有考生均埋頭答題,沙沙聲不絕於耳。

三日過去,隨著最後一炷香燃完,考試也進入尾聲。

考官們收齊答卷,將每位考生捲上的姓名、籍貫等資訊用紙糊封起來,裝訂成冊,細心歸檔。待所有考試相關事宜處理妥當後,在場官員終於長嘆了一口氣,科考對考生是肉體和精神的折磨,對考官又何嘗不是,終於可以回家啦。

漫長的考試結束了,但這些舉子的人生才剛剛拉開帷幕。

長慶殿內,仁宗拿著兩份考生策論反覆翻看,半晌也決策不下。

一份寫著救災無奇策,要在預防。儲備糧要用於救荒或人民消費。平糴法和常平倉制度,都是以積累收購和銷售糧食備荒為要......

另一份寫著大災後,鼓勵富人消費,國家和地方興修水利或路橋城池工程,以工代賑,既能給災民生路,又能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反覆多次對比後,仁宗說道:“這兩份考生策論,一份側重預防,一份側重災後重建,眾愛卿覺得如何?”

太傅說道:“災情多變,常讓人防不勝防,但後者提到災後刺激富人消費,創工賑法,論點相對新穎,實用性更強。”

仁宗也點點頭,“兩篇都文筆雄奇,筆酣墨飽,只是這後者說到我心裡了。如今大越朝百廢俱興,正需要這樣學以致用的官員,就他吧。”

說罷,硃筆一勾,科考名次已有取捨。

考試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隨之而來的是殿試。

仁宗端坐於大殿之上,看著下面新選的三十八名進士,高興的說道:“我朝戰亂剛剛平息,正是求賢若渴之時,望諸位進士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通墳典於教化、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為江山社稷建言獻策。”

劉公公隨後宣讀考題,“殿試正式開始,題目為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

三日後,本屆科舉考試結果出來了,一共錄取了三百八十八人,其中進士三十八人。

禮部官員將成績張貼在南院的牆上,榜前人頭攢動,所有人都擠著往前湊,看榜的人實在太多了,連貼上榜文的牆都彷彿要被推倒了。

只見金榜題名的人彈冠相慶,落榜的人被攙扶著退出,人潮一波接著一波。

安郡王在一眾隨從的護衛下奮力往前擠著,看起來比考生家屬都要焦急。一頓高歌猛進後,終於擠到了榜前,踮著腳高聲念道:“狀元崔容時,榜眼文熙城,探花曹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