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懷蘭搖頭:“原本大家都一樣,都在家裡賣力氣掙飯吃,我跟你爹突然改了身份,要去端鐵飯碗了,別人心裡能沒想法?不過,這只是其一。”
“倒是還有一個緣故——”
姚倩看到母親猶豫了片刻。
蘇懷蘭看了她一眼,又站起身看了看窗戶外面,低聲說道:“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你要記住這句話。你二嬸這麼做,都是你爺爺回來嘀咕的。當年他救的那個大官,想跟咱們家做親家,暫時先把人定下。”
這話不用說,姚倩就明白,二叔家還有個堂妹跟她同一年出生,比她小几個月。
可上一世,堂妹姚秋菊並沒嫁入什麼高門大戶,只是嫁到公社一戶普通人家。
姚倩想起那些蝦,又問:“那奶奶早上讓咱們放開肚皮吃蝦,這是為什麼?”
蘇懷蘭沒好氣道:“原本說好了,那家人一大早從這裡路過,要來家裡見一面,誰知人家說有事絆住了!老太太還偷偷藏了好幾只梭子蟹,個頭比你爹的巴掌還大!”
這樣說起來,一切都說得通了。
姚倩長得細瘦雪白,頭髮黃黃的,整個一黃毛丫頭,可即便這樣,也擋不住她五官的耐看。
她們幾個孩子,長相都隨了母親蘇懷蘭。
蘇外公的樣貌不錯,蘇家幾個孩子,樣貌都很出眾,尤其是蘇懷蘭這個老來女。
姚倩姐妹幾個,即便瘦的跟豆芽菜一樣,可往人前一站,那也是最好看的豆芽菜——還格外讓人看著楚楚可憐。
姚倩想起上一世,堂妹姚秋菊的婚事,便又問:“媽,那你覺得那家人還來嘛?”
蘇懷蘭忍不住輕輕拍了閨女一下:“倩丫頭,你給我記住了,要是那家人來了,到時你就躲去你外公家。高門大戶哪是那麼好嫁的?”
看到姚倩點頭答應,蘇懷蘭又嘖嘖兩聲,感嘆:“你呀,幸虧生在好時候了,女人也能出門工作。咱們小門小戶的,也有小門小戶的好!要是申城那事能成,以後家裡吃什麼,媽說了算!”
姚倩只饞肉,雖然早上吃過那麼多蝦,可肉味不一樣,更香,油氣更大,一口下去更滿足……
她嚥下口氣,連忙說:“媽,我要吃紅燒肉……”
其實說起來,她從上一世剛回來,前世醫生限制她的飲食,肉都吃膩了,可這才剛回來,怎麼就饞肉了呢?
姚倩哪裡知道,現在這副身體太缺油水,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
提到外公家,她又想起小舅舅:“媽,那我要是躲去外公家,我正好跟著小舅讀書認字!”
“你這丫頭,終於知道什麼東西寶貴了!”蘇懷蘭笑了,笑得很好看,“讀書識字,是財富,是一輩子都不會失去的財富。”
姚倩詫異,她說的讀書識字,跟母親說的可能不一樣,便又解釋:“媽,我說的是小舅舅教我……”
蘇懷蘭點頭,伸出手指噓了一聲:“我知道。現在不讓說這些。可那是他們不懂,不識字的人,哪裡分得清好壞?”
沒錯,蘇小舅是會夜觀星象的玄學先生,也是公社裡開會,要時不時拉出來溜溜的人。
蘇小舅名為蘇懷廉,行四,比最小的蘇懷蘭還大十多歲。
說起來,蘇家幾兄妹,最小的蘇懷蘭跟上面的兄姐們,是同父異母。
蘇外公的原配生蘇小舅時難產,生下孩子人就沒了。
孩子們嗷嗷待哺,蘇外公又續娶了蘇外婆。
蘇外婆不光人長得美,心更美,她堅持不要孩子,要等最小的蘇小舅大了,再要自己的孩子。
她用真心對待繼子繼女,也贏得了上面四個孩子的真心。
蘇懷蘭出生以後,上面的兄姐們有的已經成年了,對她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蘇小舅是蘇外婆帶大的,對這個妹妹尤其上心。
許是愛屋及烏,蘇小舅也格外喜歡小妹生的幾個孩子。
上一世,蘇小舅總在姚倩面前嘀咕:“丫頭,跟著小舅學本事吧。你八字命帶華蓋,還有太極貴人,最適合學這些。小舅一身本事,也好有個傳人。”
說起蘇小舅的一身本事,也算是家學淵源。
舊時讀書人,要想考科舉,那經史子集,都是必讀的。這其中的“經”就包括了《易經》。
那玄門的周易數術,就屬於必修課。
他們跟瞎子算命還不一樣,瞎子算命屬於盲派。而這些讀書人是正經的學術派。
舊時欽天監官員,那可都是官方認證的玄門大師。
說到家學淵源,就要提到蘇外公。
蘇外公是整個縣裡最後一位在世的舉人。
沒錯,還活著的舉人。
當年,蘇外公不到二十歲,就考中了舉人,一時風頭無兩。想想那“范進中舉”,頭髮都白了,中舉以後,鄉紳們都來捧著,可蘇外公當年是一口氣從童生,一路考到舉人。
可想而知,蘇外公當年的風采。
第二年,蘇外公就要進京參加會考,也就是去考進士。要是考中進士,就能候缺當官了。
可惜,他生不逢時,遇上了庚子年,也就是1900年。
那年,不到二十歲的蘇外公,跟著其他縣的舉人,一起進京趕考,出門前給自己卜了一卦,是個大凶。
蘇外公便有些猶豫,不太想出門。他年齡還小,多等三年再考,又何妨?
後來同窗一起來勸,蘇外公便跟著出了門,走到北地魯省境內,晚上出來如廁,偏偏聽到貓頭鷹在他窗外叫!
貓頭鷹的叫聲,很像嬰兒的笑聲,特別詭異,聽起來讓人頭皮發麻!
蘇外公聽不得這叫聲,連忙把貓頭鷹趕走,可沒多久這幾隻貓頭鷹又回來了,接著叫……
蘇外公便知道,此去京城,多半是有去無回,便勸說同窗一起返鄉。
其他人拒絕了,有人甚至信誓旦旦:“我命裡自帶月德貴人,必定逢凶化吉。且我命裡也無災煞……”
還有人說:“我的流年大運走到今年,是個印星年,大利科甲!蘇兄,你就別勸了……”
其他幾人也都各有說法。
蘇外公搖頭嘆息,不敢苟同:“個人命數大不過天下命數。要是天命有劫,你還敢說逢凶化吉嗎?”
話盡於此,蘇外公收好行李,自己一個人返程回家。
果然,這些臨近幾個縣的同窗,沒有一個人回來。
列國強盜們進了京城,燒了園子,大肆搶掠一番,連那太后老妖婆都跑了,何況普通人?
後來,科舉考試改革,不考八股文了。
可也只考了一次,就被廢除了。
蘇外公就成了整個縣裡,最後一名舉人老爺,不過待遇可比不上那“范進”,畢竟這個時候,過氣舉人,又不能當官,誰來捧臭腳?
能供出蘇外公這樣的讀書人,蘇家在那個年代必定算得上殷實。
此時已經興起洋務,蘇外公的舊時同窗,便考慮起出國留洋。
蘇家雖然有田,還有幾艘漁船,家裡也有長工幫傭,可只能算是小富即安,遠不及他的某些同窗。
留洋可不是一兩個錢的事,所以蘇家供不起蘇外公出國讀書。
蘇外公也認命,只在村裡開了個私塾,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生源們倒是不用愁,那些有成算的父母,希望孩子們能有出息,出去做個賬房先生掌櫃什麼的,不是都要識字嘛。
只是,除了蘇懷蘭幾姐妹,其他的學生全都是男娃。
就這樣,蘇外公的日子也算過的有滋有味,雖沒有大富大貴,可也家裡有田,自己有份體面的事業,兒女也都承歡膝下。
蘇家幾個孩子裡,其中蘇大舅為人沉穩有成算。
蘇外公夜觀天象,又掐指一算,便讓他在成年後出去參軍,給自己掙一番前程。
當然了,解放後,蘇外公的私塾也變成了學校。
因著蘇大舅的關係,蘇外公早早就將家裡的田產漁船捐獻了,蘇家的成分倒是還行,給定了箇中農。
只蘇小舅卻喜歡上研究這些玄學數術,將老父親的藏書,都自學了個遍。
在這個廢除一切封建迷信的年代,蘇小舅滿腹才華,卻毫無用武之地,更是無人可以分享!
他每次見到外甥女,就想著收徒。
可以想見,蘇小舅想輸出的心,有多迫切!
可惜前兩年上面要樹典型,正好遇到蘇小舅的事。
說他顯擺本事也好,說他動了惻隱之心也好,總之,蘇小舅那天多說了一句話:“成老二,你先回家再出門,記得出門往左,先抬右腳。等你走到前面池塘邊,就能撿回來兩個鴨蛋。這是你今天的財運。趕緊去吧!”
成老二半信半疑,走到門口,又想起要先抬右腳,差點走成同手同腳,走到池塘邊,仔細看了看,蘆葦下面的爛泥坑裡,竟然真藏了兩個鴨蛋。
嗨,真神了!
這些地方,每天村裡的半大孩子都來尋摸好幾遍,老鼠洞都能一天掏三遍,他還能在池塘邊撿到兩個鴨蛋!
這個年代,誰家日子都不好過,面黃肌瘦的這些,比起那些餓出浮腫病來的,還算是好的。
成老二家孩子多,又是農業隊,尤其日子難過。
蘇小舅那天遇到成老二,看了他一眼,心裡默算了一番,就開口提了這個醒。
只是,有時候好事也不能就這麼做。
成老二為人憨厚老實,可他家的婆娘不行啊。
兩個鴨蛋的事情,沒多久就傳出了村子,傳出了花樣:
“蘇老二真神吶,他跟成老二說,去哪裡哪裡撿寶貝,你猜怎麼著?還真撿到兩塊金磚……”
兩塊金磚?
還是撿到的?
事情傳成這樣,蘇小舅原本也不用太擔心。
可惜公社新來的領導,接到上面的任務,要打擊一切封建迷信活動。
於是,蘇小舅被樹了個典型。
反面的典型。
自此之後,蘇小舅的日子就難過了,時不時公社開大會時,便要去列席,掛上牌子,寫上大字……
先是蘇小舅在公社糧站的工作沒了!
蘇家年紀最小的表哥,原本要去參軍的,名額也被取消了!
蘇家人也都縮著脖子過日子,輕易不出門走動,更別提讓家裡孩子學這些了。
姚倩想到蘇小舅,便唏噓不已。
上一世,等到改開後,蘇小舅家可是門庭若市,多少大老闆開著小汽車上門來請,就為了請蘇小舅親自上門,去給大老闆們家裡看看風水,甚至再布上一個旺財風水局!
那可是剛剛改開後不久,萬元戶都是稀罕的,更別提開小汽車的!那得是什麼身家的大老闆,才能在那個年代,開上小汽車?!
可想而知,蘇小舅的名聲傳得有多遠。
上一世,蘇小舅也早就提醒過她:“丫頭,你別管那些小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大機遇。你管好你自己!要不然……”
要不然……怎樣?
蘇小舅沒說,只是搖頭嘆氣。
現在姚倩知道了,那就是個英年早逝唄!
原來蘇小舅早就看透一切,也早就提醒過她。
可惜“好言勸不住想死的鬼”!
姚倩想,要不然,這一世,跟著蘇小舅入玄門?
好像也不是不行。
只是,要是跟著父母去了申城,她想跟著小舅學,有點困難!
算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再說吧。
上一世,他們一家就沒去成。
想到這個,她又問:“媽,那要是咱們能去申城,什麼時候動身?出門之前,我先悄悄去找小舅學一段時間,行嗎?”
蘇懷蘭眉頭微皺,很快又露出笑模樣:“小孩子不用管那麼多。這個事,萬一有什麼變卦呢?你呀,該做什麼就去做,能學多少學多少,總有辦法!”
後面的話,蘇懷蘭悄悄告訴了姚倩,說完就讓她自己去玩。
姚倩每天除了織魚網的活,還負責撿柴火的活。
漁業人家沒有什麼耕地,自然也沒有秸稈稻草當柴草。
這些人家便要花錢,去跟附近的農業大隊買秸稈稻草。
往西走,有不高的丘陵,上面也能撿回不少柴火,總算中點用。
半大的孩子們有空就往這些地方跑。
這樣也正好方便了姚倩。
她正好藉著撿柴火,去隔壁緊挨著的蘇家大隊,找小舅學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