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章 安排後事(二合一)

姚倩家的新房子陸續收拾好了,裡面也慢慢搬進去幾樣簡單的傢俱。有些傢俱甚至是從蘇外公家搬過來的。

當然也是蘇外公發了話,讓家裡只留下必須的,其他的能搬走就搬走。

姚倩之前跟著小舅每天上課,給人看事,練習寫字的那間教室裡的八仙桌和條凳,就搬到了新房裡。

蘇外婆在兒媳婦面前,老臉都有些撐不住,連連問蘇外公:“老頭子,你這是做什麼?咱還有永翰和永樂兩個孫子,都沒成家呢!家裡這麼個搬法,空蕩蕩的,說親的時候多難看呀!”

白荷花心裡肯定也有想法,但是婆婆都說了,她也一貫敬重自己的公公,聽了婆婆的話,沒有吭聲,沒動靜顯然她也是預設婆婆的話有道理的,只是不方便她直接說出來。

蘇外公嘆氣:“你們不懂。這些老傢俱,不是什麼值錢的好東西。蘭兒搬新家,到處找木料換工業票,找人做傢俱。家裡有現成的,讓她跟大業兩口子少往外面跑。”

蘇外婆聽著老頭子的話,一方面心裡為女兒高興,老父親不管什麼時候都惦記著她,可兒媳婦和小孫子還在面前呢,這不是偏心眼擺到明面上嗎?那不成。

蘇外婆又勸說:“老頭子,傢俱不好買,他們倆慢慢找人換票去買,有小廖司機他們幫忙,比別人家方便多了。你這老頭子,當著兒媳婦和孫子的面,不能做的這麼偏心!怎麼到老了,還成老糊塗了呢!”

聽奶奶提到自己的名字,蘇永樂開口:“奶奶,您別說爺爺。沒出息的才惦記著家裡的老底子。奶奶,您可別小看我。”

白荷花一聽兒子都表態了,又覺得自己不說點什麼不合適:“娘,我猜爹恐怕還有別的想法。爹對幾個兒女,從來都是一碗水端平。是吧,爹?”

白荷花當然會有些想法,她的話說的也有水平,一方面捧著公公,一方面也是想讓老爺子給個解釋。

蘇外公點頭:“我啊,趁著那幾個孩子還沒來。我怕有些話說了,嚇到她們,正好跟你們說說。我怕是還有一劫。咱們這個家裡,收拾的越乾淨越好,等到年後,別讓永翰再去換細糧。有什麼吃什麼。你們要是熬不住了,就去蘭兒家裡吃頓好的。”

一聽老頭子說這話,蘇外婆眼睛一下子紅了,這個老人不光是她的丈夫,還曾經是她的恩人。當年父親過世,留下她一個年幼的孤女,託庇於蘇家,才倖免於被人賣入火坑。

蘇外公看著老妻:“我都這個年紀了,早就夠本了。你們看看方圓幾里地,有幾個活到我這個歲數的?”

蘇永樂聽不下去,又不想當著眾人的面落淚,噌的一下站起來,走去院子菜地旁邊,看樣子是蹲在那裡拔草,卻早已經淚流滿面。

白荷花把手上的漁網往一邊放下,說了句:“我去看看中午吃什麼。”

她說完也起身走了。

蘇外婆擦了擦眼睛,可那眼睛像是出了問題,怎麼都擦不乾淨:“老頭子,你當年在我爹面前答應過的,你要是走了,那我哪裡還有家呢……”

當年,蘇外婆的父親臨終託孤,只跟蘇外公交代:“蘇家也有幫傭,你們就當多請個幫傭的。這孩子針線活上還能看……”

蘇外公拍拍老妻的手:“哭什麼。今天也是話趕話說到了。今年我還能跟你們一起過個年,我都這個年紀了,過完年,再吃一頓餃子,我也就八十六啦!前幾年荒年,老的把吃的留給小的,多少老傢伙連六十都沒過。我算是多活了好幾年啦!”

院子裡蘇永樂一聽,爺爺並不是馬上走,他這是提前交代後事,心情總算平復了不少。

白荷花在井臺旁洗菜,也聽到了這話。

蘇外公還要接著剛才的話說:“都被你們給打斷了。我剛才的話還沒說完。明年啊,咱們日子要苦著點過,家裡啥好東西也不要留。”

白荷花已經醒過味來了,家裡男人還是公社的反面典型,這教訓還歷歷在目,公公的話無疑提醒了她,明年的挑戰恐怕要更大。

她將菜洗好,端著盆,走過來:“爹,您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您看看,家裡還有哪些東西,太顯眼的,咱們也送出去?”

蘇外公:“現在這樣就成了。以後出門在外,也都少說話。”

蘇外婆去洗了把臉,嘀咕道:“今天倩丫頭這幾個孩子,怎麼還沒來?太陽都這麼老高了。”

蘇永樂有些不好意思:“我去看看。”

蘇外婆點頭示意他去。

等蘇永樂出了門,蘇外婆連忙問:“老頭子,那永樂當兵這個事,不會受影響吧?新兵報道,是不是要等到年後?”

蘇外公:“你心裡想著永樂的這個事,隨便說三個數字,不重複的數。”

蘇外婆看著院子裡的東西,隨口說了三個數字。

白荷花聽著公婆的話,也放下手上的活,走了過來。

蘇外公掐著手指,沉思片刻道:“是個‘火山旅’卦。有些變故,永樂恐怕等不到過完中秋節,就要出門去部隊了。這是好事。”

他沒說的是,從卦象上來看,也是個山上起火的象,表示將有徵戰,這個就不用說了,說了讓她們婆媳擔心,沒必要。

另一邊蘇永樂往小姑家一路走去,也沒遇到幾個小表妹。

他一路想著爺爺說過的話,一路往東邊走,走到一處地方,就看到了姚倩帶著幾個妹妹,站在一圈人的外面,果然是有熱鬧看,把她們幾個給留住了。

蘇永樂走到幾姐妹身旁問:“看什麼呢?這麼好看,爺奶惦記你們,看你們怎麼還沒過去。”

那邊姚萍嘴巴快:“小表哥,是那蓮花家的事。”

這蓮花的事,蘇家人比外人知道的更多了。

蘇永樂不愛看這些家長裡短:“快走吧,別在這裡湊熱鬧。小心被人撞了。”

姚月伸手抓著他的褲子:“哥哥,高高!”

她這是讓蘇永樂給她舉高高呢!

蘇永樂也願意逗她玩,隨手就將人拋了一個,又伸手接住。

姚月笑的哈哈的:“走,姐姐,走!”

她這是不愛看熱鬧了,想走了。

三姐妹手裡還抬著一個籃筐,裡面裝著漁網和線梭子。

蘇永樂力氣大,將姚月單手抱著,又伸手將那籃子一把提了過來。

姚倩:“那小表哥,你先帶月月和寧寧過去,我跟大妹回家去拿吃的。”

蘇永樂知道,姐妹幾個每天都過來家裡吃飯,除了送口糧過來,還每天帶些魚和貝類。

蘇永樂:“你安明哥跟阿宗等會回來,一準帶過來,你們倆別去了。”

姚倩道:“我媽早上問大隊買了幾塊爛船板子,他們幫著往家拖,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幹完。”

漁村除了海鮮多,還有一多,那就是退休的老漁船,那都是上好的木頭做的,每年都要刷桐油維護一遍,但是修到一定年數,實在無法維護了,也就成了廢棄的船。

廢棄漁船,放一些日子,風吹日曬的,越發破敗不像樣。

做船的木頭,那都是實實在在的硬木,有人試過拿回家裡燒火,可是家裡的斧頭根本劈不動。

說起買爛船板子這個主意,當然是姚萍姚寧姐倆出的。

姚萍這麼說的:“媽,那些爛船板子,修整一下,做個凳子也好啊!”

蘇懷蘭一想也是,這幾天買傢俱就挺愁人,他們家還算有些門路,能跟人換到工業票,那邊邱玉山為了讓媳婦兒子回家,經常隔三差五過來問,缺不缺什麼,他能幫著買。

就算是這樣,新家的傢俱,離她的想法還差不少。她想讓姐妹幾個,每人都有一間房,建房子的時候她就盤算好了,多蓋廂房,就為的這個。

聽了二女兒出的主意,蘇懷蘭一想也對,鄉下人家講究一個樸實無華,這爛船板子可是結實的很呢,平整一下,那才實用。

她這個人有了想法,那就等不了,等姚德業問過大隊長,爛船板子隨便買,用公分換也行,十個公分一條,要幾條,自己去拆,跟大隊會計報賬就成。

她就讓姚德業帶著阿宗跟外甥安明,去找人拉船板子,她自己去公社找公公。

姚老頭找的那個木匠,最好能請來家裡幹活,這種船板子普通人侍弄不了,還就得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姚老頭一聽連忙答應,沒到中午,便跟領導請假去請人,請好人,又趕著回去,找其他幾個兒子,怕其他幾個兒子沒心眼,不知道去買這些船板子。

姚老頭真是操心過頭了,這些天,那三兄弟的眼睛恨不得粘著大哥大嫂,就怕大哥大嫂又從哪裡找到什麼好東西,把他們幾個給漏了。

這當然是那幾個木箱子的功勞。

姚老頭這次出了血,一口氣定做了五套箱子,每個兒子都有一套。

他又私底下找了些老銅錢,分給幾個兄弟,又對那幾兄弟一番囑咐,說這是老蘇家,密不外傳的發財秘法。

幾兄弟哪裡聽過這些,一時間就覺得大哥大嫂家說不定還有別的秘招,便時不時上新家,來問大哥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生怕自己家裡漏掉什麼。

所以看到大哥買爛船板子,他們也跟著去買。連老二也沒閒著,他也沒建新房,可覺得萬一海邊停著的那幾條破船,被買光了怎麼辦?他也得買,反正有用。

姚老頭到家,就看到幾個兄弟,跟比賽一樣,都跟大隊買了不少。

姚倩幾姐妹並不知道這些,只知道去了外婆家,看到外婆的眼睛有些紅,看起來不像平時笑的那麼歡。

姚倩和兩個妹妹,也都感受到了。

連姚月這個小不點,也特意跑到外婆懷裡,粘著外婆撒嬌,小孩子的心明眼亮,最是敏感,她可能不懂大人的事,可是卻知道逗大人開心。

蘇外婆問:“你們路上讓什麼景給留住了?這麼久才過來?”

姚倩解釋:“那白石猴的白家人,又來英子家了,想讓蓮花姐跟柱子復婚。說他們家找到生子的辦法了。”

蘇外婆看向蘇外公:“老頭子?那白家人的事,還有轉機?”

蘇外公搖頭:“哪有什麼轉機。有些人,根子上壞了,再也走不到正道上。”

姚倩又說:“蓮花家伯母拿著棍子往外趕人,他們還不走。我們剛才就在看他們被揍呢!”

姚寧嘴快:“白家人嘴巴真臭,說蓮花姐是個二嫁女,以後找不到什麼好人家!”

蘇外婆:“這就是連嘴上也不積德了。真是造孽。”

他們說了一會閒話,沒多久邱安明和姚繼宗表兄弟倆,抬著一大籃子東西,走了進來。

白荷花正在井臺旁做飯,看到這麼一大籃子東西,嚇了一跳,往常可沒這麼多:“你們大隊分東西了?全給提來了?”

姚繼宗搖頭,小聲說道:“小舅媽,我跟你說,我爹媽昨天晚上第一次下網……”

蘇懷蘭自己悄悄織網這個事,白荷花知道,也佩服小姑子膽子太大。

蘇外婆瞪著外孫一眼,讓他不要說,又特意大聲說道:“分的東西全抬過來,自己家裡不吃啦?你奶奶看見了,不說?”

白荷花也配合婆婆:“你們大隊今天分的東西多,不能留在家裡曬一些!這懷蘭啊,我得說說她,真不會過日子。”

左右鄰居尤其是東院的招娣奶奶,最愛盯著蘇家的院子,有點風吹草動,就喜歡到處說,最近蘇家飯菜好,又在外面說酸話:“到底是老舉人家,那日子真不一樣……”

別人又問:“那吃的是什麼?”

招娣奶奶一想,一般只是魚鮮,並沒有豬肉味:“哎,也就是魚,他們家真捨得吃,咱們可不捨得,還得留著曬成乾貨,多換點錢票!”

這些話已經有人特意說給蘇家人聽,也是在善意的提醒他們。

很多事情的變化並不是一夕之間的事,蘇外公早上說的那些話,也不是臨時起意。

姚倩聽到這些,還以為蘇外婆眼睛紅,是不是又被隔壁招娣奶奶給氣著了。

姚萍和姚寧兩姐妹,卻是知道的。

她們倆清楚知道,蘇外公明年這個時候,就將面臨一場劫難,老爺子是縣裡唯一在世的老舉人,被人當做封建殘餘,拉去遊街示眾,回來後當晚,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