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子自從回來後就一直蹲在盆邊,看著裡面的魚翻滾,吐水。
要不是一旁的苗採荷放下揹簍正在打水洗手,也喚他們去洗。
怕是都叫不動這兩人了。
就連一旁歇在竹椅上的李翠花都笑道:“是他們兩個逮著的魚,新鮮勁還沒過呢。”
“等下子看的多了,也就不覺得稀奇了。”
給倆孩子洗了手放了人去的苗採荷,這時也過來歇著了。
她坐在竹編椅子上,攤著身子的和李翠花說笑:“是這個理。”
“起初我第一次見的時候,我也當做普通的魚去看了。”
“哪曾想這肚裡沾著白混著黑的魚,竟要價如此高,比黃菌菇的兩倍之多。”
“倒叫我這不識好東西的人,也著實跟著長了一番見識。”
“你是不常待在我們這處地兒,所以沒見過也無妨。”李翠花道。
後又換了個姿勢繼續閒聊:“要說我平生也就只見過三兩回吧,也不比你多到哪裡去。”
見翠花嬸子提到這一茬兒,苗採荷便不由的起了閒心,想要聽聽故事。
就拖了椅子來,捱得近了些問道:“這是啥時候的事兒?”
見人想聽,李翠花講故事的興味也更濃了。
其實這些也是舊事了,不知道隔了多久。
但也是年輕的時候李翠花經歷過的,索性現在有人想聽,她便講講。
也好回味回味一下過去。
溫和的聲線包著農家人獨有的鄉話,平平淡淡的展現出了一副別樣滋味的熱鬧生活。
有鄉下農耕人家,閒暇之餘三五兩人的聚在一塊兒,說著熱鬧話。
也有穿過市集熱鬧處的喧笑聲,擺攤的,挑著擔子叫賣的,也有擱在店鋪門口吆喝的。
這一天是鎮上的大集,無論村下鄉里,還是這鎮裡頭的人家,都喜歡在這一日溜上街。
當然也少不了逢節,走親訪友的日子。
所以那白魚便是在這些重要的場合見著的。
但往後那麼些年裡,李翠花再也沒曾見過一條。
也有可能是那些個,即便逮著白魚的人拿去換做銀錢補貼家用了。
畢竟這東西一條就有個三四斤重,一斤還賣50文左右。
這麼一換算的話,就有150文~200文了。
可見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2錢碎銀子之多。
聽翠花嬸子慢慢說道這些,苗採荷也不住的點了點頭。
她家的這條大白魚,暗摸著也應該有個四五斤左右。
如果把整條拿去換做銀錢的話,這樣她家至少能進項2錢半的碎銀子了。
但這魚畢竟是兩孩子逮到的,苗採荷還是打算先聽聽他們的想法。
如果兩孩子都覺得拿去賣比吃了的好,到時候養養拿去賣也新鮮,買主看了也高興。
正好旁邊的李翠花,扯著空閒瞟了兩個孩子一眼後。
便悄聲問了旁的苗採荷:“這次這白魚可真是難得,要不就別留做吃的了,拿去換做銀錢更好。”
“不是嬸子三番五次勸說你,而是這些個東西也不是那麼好遇著的。”
“即便好運氣能碰著個幾回,但這運氣用光了呢?到時候家裡的銀錢還是沒有著落,也不是個事不是。”
苗採荷暗暗點了點頭,隨後認真道:“我剛就在想著先問問孩子們的意見。”
“如果他們不反對的話,我到時候就喊孩兒他爹拎著到集市上去賣。”
“這樣也能寬乏一下家裡的情況,別再那麼緊著銀錢了。”
雖然李翠花還是有些不太滿意,苗採荷為什麼這點事情都要徵求兩個孩子同意。
但這畢竟是人家逮著的白魚,自當做主商量的也是人家家裡事。
哪裡輪的到她來摻和。
索性便只能點著頭說:“去問問兩孩子也好。”
“如果私自拿去賣了,到時候他們見不著白魚肯定要哭鬧。”
苗採荷心裡也是這番作想,況且她對她兩個孩子的秉性,還是非常瞭解的。
女兒就不用說了,乖巧可愛、懂事貼心,還能幫自己做活兒。
小兒子的話,就屬實跳脫了一點。
愛玩鬧、愛撒嬌、喜歡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但心地是善良的。
不然也不會在她們一路回來的路上,小小的拉著她的衣袖,請求著她給魚兒澆點水。
就這一點看來,兩個小孩兒還是很好說道的。
果然不久後,在灶房裡頭,苗採荷把這一好訊息告訴了李翠花。
兩人都歡喜了片刻。
其實也是林嬌嬌拉著弟弟,主動跑來和她娘說的。
讓他們把魚賣了,換點銀兩。
家裡才起了房子,還要添磚加瓦、養禽畜牲口等,這哪哪不需要出錢。
雖然林嬌嬌本身是個二十幾歲的人,但身體的年齡卻是8歲。
有時也會受性情環境等影響,做出一些不符合年齡預計的事。
但好歹她還謹記著,要多為家裡掙點銀兩,攢點銀錢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現在空間裡,以做試點的菜苗,也在她的觀察範圍之內。
如果可以的話,並且成功了的,林嬌嬌也打算以後多種植起來。
稀有的、不常見的、名貴的,不管是蔬菜、草藥,小動物這些都可以把它逮著放進去。
將養些日子以後,只等著好機會把它圈出來賣掉。
這樣家裡就不怕沒得進項了。
只不過這件事情,林嬌嬌只敢私底下進行,還不能與旁人說道。
免得把她當成妖怪,那還得了。
晚些時候了,等自家那口子進了屋。
苗彩荷才把他拉到這邊屋裡,然後把女兒打發了出去。
她才與人說道:“你見著灶屋裡頭的白魚沒?”
“沒看著,怎麼了。”林榮生有些不明所以的問道。
但看著媳婦兒略振奮的模樣,他又仔細的揣摩了一下:“難不成這白魚還有啥奇特的?”
“奇特倒是沒奇特到哪裡去,但可以讓你一下子多個2錢半的碎銀子。”
說到這裡,苗採荷還用眼神瞥了瞥他。
實在壓不住上彎的嘴角,解釋了句:“這白魚金貴的能換作銀錢,而且價還很高。”
“一斤就有50文左右,如果能逢到貴人買的話,價還能往上再提提。”
“你說這東西好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