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它”發出的聲音可以聽出,“它”仍然是一個小孩。
喜歡兔子,害怕獅子,會被水母安慰也是在佐證這一點。
而動物園的新園區和舊園區可以看做是兩個世界。
表世界和裡世界。
兩個世界同時存在但互不干預。
導致了各個不同規則的誕生。
因為它喜歡兔子,所以碰到兔子時會去和它玩。
而它本身又帶有汙染,在和兔子接觸的過程中,這種汙染也會沾到兔子身上。
所以要遠離兔子,以及和兔子有關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它很有可能也會去接觸。
雖然汙染沒有它本身那麼強,但接觸久了,還是會引起異變。
而它玩開心了,便會發出笑聲。
這時,撕掉地圖虛線的部位離開,是為了不引起它的注意。
周毅逛過整個動物園,只有虛線所處的區域是明顯有異常的。
這也就意味著對方的活動範圍,就只有虛線地圖的區域。
而後來擴建的新園區,則不屬於這個範圍。
因為那塊地圖在它的認知中不存在,所以當遊客拿出完整地圖的時候,就會有機率被它盯上。
而規則中,多次提到了認知這兩個字。
可以看出,被它汙染的特徵,就是認知被同化。
將兔耳象當成真大象,將大象當成鯨魚。
正因如此,當它看到擱淺在陸地上的鯨魚時,便會出於善意,將對方往水裡引。
而紙條中提到的,要感謝大象和水母,正是基於這一點。
它在遊客身邊,會汙染遊客,影響認知甚至會讓人變成動物。
而大象和水母,便會在這時吸引它的注意。
它看到即將死亡的生物,善心大發便會遠離遊客,去幫助這些動物。
讓大象入水,將水母撈出。
至於為什麼在它的認知中,水母會生活在陸地上,或許就是因為那個水母小夜燈。
尖叫是因為它覺得自己沒有救活鯨魚。
而哭泣,是因為水母太多,它卻只能一隻一隻的往外撈。
這就好比一個小孩,看到一群蝌蚪在陸地上。
他害怕傷害到蝌蚪,便會一隻一隻的放入水裡。
但蝌蚪的數量很多,所以他會著急到哭泣。
但這些吸引它注意的生物,下場只有一個,那便是死亡。
有可能它們曾經也是人類。
而動物園的那張紙條,則是一個處於兩界交錯狀態的人留下的資訊。
他的認知已經受到了汙染,但並沒有完全進入裡世界。
之所以他看到兔子會吃人。
因為兔子帶有汙染,而長時間接觸兔子的人會在持續汙染中沉入裡世界。
而進入裡世界的人,在他的眼裡就像是消失了一樣。
正因為他處於交錯狀態,所以他能同時看到表世界和裡世界的東西,但都沒辦法看全。
而海洋館門口的告示牌,就是給這類一隻腳已經踏進裡世界的人看的。
因為完全沉入裡世界的黑制服員工是沒辦法看到牌子的。
所以牌子的第一句話才是【如果你幸運的看到了這一篇告示,請不要聲張,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你能看到它】
因為那些人認知完全被同化,但沒有長時間接觸它,所以並沒有變成動物。
可他們的認知是一樣的。
如果他們看到一個人盯著空氣老半天,肯定會產生好奇,然後接近並同化對方。
所以海洋館的外部告示,是給這種人補救的機會。
穿上黑衣服,假裝大家是一夥的。
不按照入園守則去做,防止違反“它”的認知從而被注意到。
這樣,當汙染逐漸減少,很有可能會重新回到表世界當中。
但是,如果在這一過程中,不小心違反了規則,被它注意到了,就必須要自救。
而自救的方法,是餵給兔子吃地圖。
因為它的認知中,虛線地圖就是整個世界。
但兔子吃掉了地圖,就會引起它的注意。
這就好比一個人拿著世界地圖,然後指著大夏,對方或許會感覺奇怪。
然而,那個人如果拿著大夏地圖,並在角落撕掉一個角落,被注意的機率肯定更大。
所以,這時它會被違反它認知的兔子吸引。
而它喜歡兔子,玩開心了會笑,這時就不會關注剛剛違反規則的遊客了。
此時的遊客,就需要透過多出來的那條路,完全進入裡世界,去海洋館避難。
這時,他所看到的,就只有裡世界的事物了。
“我是在規則的幫助下,沒有受到汙染卻成功進入了裡世界。”
“感覺這個SSS天賦有點東西啊。”
離開了海洋館,周毅走在表世界的動物園。
“在海洋館裡面,肯定也能獲救,除非自己作死,認知完全紊亂。”
而完全被同化,應該就會變成穿黑色工作服的那群人一樣。
瘋狂的將被汙染的東西上架到表世界。
可他們汙染其他人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搞破壞嗎?
周毅走到了猿猴區那邊,發現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員工,正在將新出現的一條路封鎖起來。
【規則二:如果你看到了不存在於地圖上的線路,切記不要深入,並通知工作人員前來封鎖】
就算是沒有受到汙染,或者汙染程度很低的人,也能在表裡世界交錯的時間段看到這條路。
在規則十中提到過,可以購買玩偶並帶出去的原因。
周毅猜測,或許這種汙染有被稀釋的可能。
至於為什麼不允許年齡大的遊客購買,那是因為這群人已經有了穩固的認知,更容易被它注意到。
而小孩的認知更容易被同化,反而不會引起它的注意。
畢竟大人看到兔耳象時,因為已有的穩定認知,在未被同化前肯定會來一句“這是個嘛?大象不是這樣的。”
然後就會因為違反了它的認知,從而被注意和靠近,然後加速同化。
所以沾上少量汙染並不會有事,可以逛一圈後安全離開,等汙染慢慢消失。
而中度或重度汙染,只要不繼續作死,也有獲救的可能。
看上去它的存在是充滿惡意的,但周毅卻不這麼認為。
和幽暗森林公園中,因為人類破壞環境引出的它不同。
動物園的它就是一個孩子。
一個有認知障礙,甚至生理存在缺陷的孩子。
他的家人帶他去動物園參觀。
而動物園在那個時候,或許有擴充套件新業務的想法,所以建造了海洋館。
在入園處,他家人領了兔子玩偶送給他,並帶他去參觀了兔子園區。
然後在深入的過程中,給了他一個資訊【在動物園等我,不要亂跑】
但他的認知有缺陷,所以分辨家人的方式,可能只是根據衣服去判斷。
在這過程中,他跟隨其他遊客誤入了還未建完的海洋館。
直到大門被鎖,周圍陷入黑暗,他才只能害怕的來到了有水母小夜燈的休息室。
可因為通風系統沒有完善,將房門關閉的小男孩只能抱著兔子玩偶,在房間內慢慢死去。
哪怕海洋館被廢棄,都沒人發現。
直到有一天,他的屍體沉入了裡世界,併成為了它。
在無意間看到大象入水錶演後,將它眼中最大的生物當成了鯨魚。
而依靠對大象模糊的認知,用它最喜歡的兔子去拼成了一頭大象。
那些黑衣員工上架這些東西的原因,或許只是它想要分享給其他人,然後與他們成為朋友。
至於汙染,周毅更傾向於那不是它主動釋放的。
而是像輻射那樣,不受它控制的向外擴散。
因為它要是真想害人,管他什麼猿猴還是人,通通汙染了就是。
“也不知道這個推測的吻合度是多少。”
周毅呢喃著,抬腿走出了動物園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