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戰後總結

“李程,你也說說,下次再遇到胡人騎兵咱們要怎麼對付?”

盤古寨外的一處山坳裡,大隊計程車卒在操練,邊上十幾個人在地上圍坐成一圈,說話的正是唐笠。他正領著眾人討論之前一戰的得失,此時正說到步兵如何對付騎兵的問題。

幾個隊率和副隊率各自都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說要加強陣型訓練的,有說要加強弓箭訓練以提高命中率的,還有說要製作更大的盾牌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且全都是很有針對性的建議。

李程因為上次戰鬥中的表現被唐笠任命為了親兵隊的隊率,其他人對此也沒有異議,實在是他上次表現出的武藝和忠誠度都全完夠格。

親兵隊隊率的職務讓他有資格參與今天的小範圍討論,不過始終很沉默,並沒有發過言。

但唐笠心裡是有數的,知道李程作為前北魏官軍中的秦人百將,軍旅的本事肯定是有的,而且懂的肯定要比包括自己在內的這群土包子出身的傢伙多得多。

李程聞言想了一會兒才開口,唐笠看得出他不是沒想好,而是還沒完全適應“反賊”這個新身份。

不過唐笠也不是特別擔心,一是知道對方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這時代投過賊的秦人基本上不可能再有機會重新獲得胡人的信任;二是這年頭的秦人,即便做到了軍中的百將,從小到大也絕對沒少受過胡人的欺凌,死心塌地的為胡人效力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唐笠覺得李程現在的狀態主要還是因為對盤古軍或者說自己未來的前途沒什麼信心,和陳道清最初的狀態差不多。而自己現在就算口綻蓮花再能洗腦,也很難像忽悠其他最底層大字不識一個的秦人那樣一下子就說服他們這種心思多的人。

再說就算是像鄭大、老樁等這些最早跟隨自己的鄭家村老兄弟,唐笠心裡其實都清楚他們也不是完全認為自己能帶領他們幹出多大的事業,或者認同自己所說的那些理論,更多的還是無路可走之下的唯一選擇罷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華夏北方已經淪落胡塵二百年了,胡人的強大、殘暴和秦人的無力反抗已經深入了每一個北方秦人的內心,唐笠明白自己起家的條件就是這樣。

想要讓人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幹,除了生存的壓力和極力激起心中的仇恨之外,只有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用不斷發展壯大來凝聚人心。

至於用信仰之類的來發動群眾,唐笠雖然不會完全捨棄那種做法,但對自己著實沒什麼信心,自認實在是沒那種大才。

再說,就算是另一個世界的偉人,也是有著眾多前輩的努力作為基礎,並不像自己這樣完全要從頭開始。

自己以後究竟要怎麼走,其實唐笠一直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只能算是走一步看一步。結合自腦中超出這個時代人們的見識來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說得好聽點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

這些東西唐笠已經想過無數遍了,此時也只是因為李程的狀態而再次在腦中閃過,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李程的發言上。

“在下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法子。”李程先是謙虛了一句,緊接著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自己認為應該改進的地方。

“不過在下之前在軍中也見過的一些應對騎兵的法子,有一些諸位方才也說到了,我就說一些大家沒提到的吧。

其一,咱們之前想到並演練的依託類似大車那種障礙來進行防守的法子是對的,之前的戰鬥也證實了這一點。不過動作還是不夠熟練,結陣的速度太慢,以致實際接戰的那一刻還是太過倉促,準備並不充分。比如弓箭手就沒趕上第一時間齊射。

其二,武備方面末將覺得也的確需要改進。現在用的都是單手圓盾,不但防護的範圍小,而且全靠手臂的力量支撐,面對騎兵衝擊用處不大。胡人軍中也有步兵,主要就是由秦人組成,面對騎兵衝擊用的都是那種半人高的大盾,可以很容易的架在地上借力,持盾計程車兵也可以用整個身體緊緊抵住,抵禦騎兵衝擊的效果要好得多。

還有一種大盾底部是尖的,臨敵可以插進土裡,效果更好,但在其他地方用起來不太方便。

其三還是武備方面,之前用的長槍其實是軍中單人使用的,並不是用來專門對付騎兵的。太短太細,戳中戰馬立刻就會折斷,也很難一擊致命。軍中用來對付騎兵衝鋒的長槍要長得多也粗得多,雖然撞上飛速撞來的戰馬也免不了斷裂,卻一下子就能致命。戰馬速度慢一點甚至都撞不到盾上。

其四說到弓箭,的確需要多練習射移動的標靶,但短時間內很難有太明顯的提高。末將認為主要還是第一次面對大股胡人騎兵時弓箭手心神不穩,不然縱使面對跑起來的騎兵射的沒有平時準,也不至於那樣差勁。

不過對於披甲的胡兵,弓箭的傷害有限,只要不是直接射中要害,胡兵捱上一兩箭並無大礙。

我們上次遇到的只是輕騎,官軍中還有一種全身重甲的重騎,縱使在官軍中,面對這種甚至是披重甲的步兵,弓箭也只能騷擾,除非是那種箭術高超的射鵰手,能從鎧甲的縫隙處射中對手要害。

末將曾在晉陽的王庭軍中見過一種弩弓,射出的弩矢勁道要比弓箭強得多,只要不是射到個別厚實夾片上是能夠透甲的。只是需要腳踏上弦,在馬上無法使用,而且數量不多且製作困難,據說都是以前大秦朝留下的遺物,北魏朝廷仿製的威力機要差很多。

最後,也是末將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有合格的騎兵。咱們現在雖然有些戰馬,但馬戰不行。沒有精銳的騎兵不但沒法追殺逃敵,在平地上對戰也無法保護戰陣的兩翼。”

李程一開始語速還很慢,顯然是在斟酌著用語,後來說著說著就進入了自己的節奏,語速也逐漸快了起來,最後居然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堆。不過他的表達能力很不錯,聽唐笠講了兩個月的課,潛移默化之下居然也下意識的採用了其一、其二、其三這種分類歸納的敘述方法,讓其他人聽的都很清楚明白。

唐笠一邊認真聽一邊在心裡和腦子裡那雜七雜八的知識儲備相互印證,到後來心裡不禁感嘆自己這回可能是撿到寶了。

這個李程看來不僅僅是武藝高強、馬戰嫻熟,也有想法,思維邏輯也很清楚,在如今的盤古軍中絕對算是個頂尖的人才。

待到李程講完,唐笠絲毫沒有耽擱的帶頭鼓起掌來。其他人幾個月下來也早就習慣了唐笠堅持的這種表達讚賞的動作,加上心裡也的確認為李程講得很好,至少比自己講得清楚有條理得多,所以也都跟著鼓起掌來。

李程乍聞掌聲愣了一下,緊接著那張比絕大多數人都要白淨的俊臉就有些微微發紅,顯然也是心神激動。

而同為親兵隊一員又重新做回李程手下的樑棟,表現的比李程還要與有榮焉,黑臉上的那張大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李程基本上把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見都說到了,唐笠也想不到什麼需要補充的,於是緊接著就開始領著眾人開始逐條詳細分析。

此時的盤古軍糧食很充足,但其他物資就可憐的緊了,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股糧草充足的山賊。這些總結出來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都只能因陋就簡,甚至只能是想到而暫時做不到了。

戰陣方面好解決,之前的兵種配置和陣型佈置本就是參照了正規軍的做法,唐笠也想不出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畢竟他在另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平頭百姓,連兵都沒當過的他就連熱武器陣型細節都不是很清楚,更何況此時的冷兵器時代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強訓練,儘可能的提高結陣的速度。這一點十分重要,結陣越快準備和微調的時間就越充足,對士卒心理上的安定也有很大作用。

這個倒是可以透過訓練解決一部分的,剩下的部分隨著大夥戰場的增加也能解決。

盾牌方面,剛剛李程在說的時候唐笠腦子裡就浮現出了自己在一些影視劇中見過的那種底部是個三角形、頂部是個“V”字型的大盾,架起之時把底部的三角尖端插進土裡的確就是一道簡易卻還算牢固的屏障,頂端的“V”字缺口處便於固定長矛。

唐笠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讓大家討論,順便還專門問了李程為什麼之前說的是半人高的大盾而不是一人高?

參與討論的其他人都沒在正規軍中呆過,討論到這種細節倒是能聽得懂,一時卻沒什麼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有些模糊的想法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因此大部分時間都只是贊同。

唐笠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明白只有經過更多的戰鬥之後,這些幾個月前還是老百姓的傢伙才能慢慢成長起來。

和其他人討論不起來,李程好像也不想繼續出風頭,又恢復了一貫的沉默不再多說話,唐笠沒辦法最後只好直接點了他的名。

結果李程還沒開口,邊上站著的樑棟先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