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默很快見到了喬一成。
出乎預料的是,喬一成在見到方默之後,不但沒有如同方默想象中的那樣抱怨,反而笑著詢問起了近況。
方默心中一樂。
倒是高看了對方一眼。
沉穩,是個幹大事的料。
方默瞭解了一下寧東電視臺的具體訊息。
畢竟作為內部人員,喬一成才是瞭解這方面的人。
很快,方默就從喬一成的口裡聽到了另一個版本。
其實寧東電視臺雖然是縣級電視臺,但人員還是有不少的。
足足有著20人。
雖然仍舊是不多。
但對於縣級電視臺來說,卻真的很多了。
不過權利架構上卻十分奇葩。
在喬一成來之前,寧東電視臺的製片主任、臺長都是由臺長周友田擔當。
沒有副臺長。
其餘的不是後勤人員,就是一些記者,還有一些是編劇。
不過別誤會。
這些編劇並不是什麼影視劇編劇。
而是新聞編劇。
主要是將一些寧東的新聞整理起來,寫成文稿。
寧東電視臺的節目單也很簡單。
上午是老劇。
下午是前一天晚上的劇集重播。
晚上的黃金劇場基本上就是老片子。
比如什麼《西遊記》、《過把癮》之類的。
沒錯,基本上都是那種上個世紀90年代的作品。
因為便宜。
只需要幾千元就能買下來。
價效比合適。
畢竟收視率實在是太低。
也就偶爾播放《西遊記》的時候才有一些收視率。
後來也不知道誰抽風似的一直播,結果弄得後來連這點收視率都沒了。
如今可謂是尷尬到了極致。
偏偏國內電視臺是禁止個人承包的。
所以電視臺的工資都是由上面統一頒發。
而寧東作為50貧困縣之一,自然別想指望著本地臺有什麼收視率和回報。
再說了。
就算是想有,也不可能啊。
寧東縣城裡工廠其實並不少。
除去三座在寧東鎮裡的工廠之外,還有各大礦場以及養殖等行業,都是。
再加上熱電。
所以廣告效益並不好。
自然也就沒有廣告的價值。
沒有廣告,指望著這年頭的電視臺能夠賺錢?
真的比登天還難。
畢竟大家的工資又不是本地政府頒發。
也沒有績效壓力。
幹嘛那麼拼命呢?
所以喬一成就算是想要改革,也不可能做到。
可以說,沒有方默的幫助,他來到這裡,就只能是混日子的。
方默陷入了沉思。
喬一成有些緊張。
要說不在意那是假話。
但他現在已經沒有了退路。
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電視臺接受合資製作麼?”方默問道。
“方先生的意思是,你投資電視臺製作節目?”
“是的。”
“這個……目前國內沒有這方面的先例。”喬一成婉轉地說道。
“如果電視臺現在要弄個節目,需要怎麼做?”方默問道。
“看節目型別。”
“電臺。”
“電臺的話……需要上級部門申請,然後撥款,本地出主持人,籌備節目,製作之後,透過稽核之後,才能正式播放。”
“電臺節目還需要稽核?”方默驚訝。
“當然。”喬一成苦笑著說道:“除非是那種交通電視臺,負責都需要先審後播,如果是交通電視臺,也是需要有固定流程遵守的,也會有各種限制,反正……挺麻煩的。”
方默想了想,無奈地說道:“那就先這樣,你先了解一下如何製作節目,我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直接和電視臺合作製作節目。”
“好的。”喬一成也沒辦法。
這是這個年代的電視臺通病。
因為沒有先例,所以不能做。
多說多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再加上有沒有績效考核,發展不起來,也就很正常了。
方默告別喬一成之後,想了想,拿起手機給項南方打了個電話。
電話被直接結束通話了。
方默心中有數了。
耐心地等待起來。
=
時間回到兩個小時之前。
早上九點。
縣委會議開始了。
項南方正好踩著點,趕在牛建國到來之前來到了會議室。
此時,一眾縣委委員已經到齊。
就剩下項南方和牛建國了。
項南方來到自己的位置上。
還沒有落坐,牛建國就來了。
牛建國是一位外表看起來只有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這位實際年紀才48,算得上是年輕了。
當然,對比項南方是沒得比。
畢竟27歲的縣長,全國也就這一個。
一番寒暄之後,項南方也算是瞭解了情況。
縣委書記,牛建國。
縣委副書記兼縣長,項南方。
縣委副書記,李建生。
常務副縣長,史愛民。
縣紀委書記、監委會主任,段建生。
縣委組織部長,林明遠。
縣委宣傳部長,宋文瑞。
縣委辦公室主任,周天和。
縣委政法委書記,董永福。
縣人武部部長,韋學名。
縣委統戰部長,唐永望。
一共十一位領導,構成了寧東的縣委常委。
此前,因為沒有縣長,所以整個縣委上下就是牛建國的一言堂。
而之所以在縣委常委裡有著人武部和統戰部兩個看似重疊的部門,這是因為寧東作為邊境,是具有本地民兵的。
也是為了應對毛熊預留出的後手。
一開始,就是例行公事的彙報。
這些事情都是在牛建國看病期間發生的事情。
基本上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縣委大院需要翻修。
主幹道破損。
工人工資發不出來。
商業環境惡劣等等問題。
歸納總結下來就一句話。
要錢。
然而今年的地方財政又是理所當然的負的。
偏偏今年才剛剛七月份,就已經沒錢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所有人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難!
難!
難!
別說牛建國了,就連項南方也沒轍。
寧東的情況她這麼多天早就已經摸透了。
心中自然明白。
這不是一家一戶想要改變就能做到的。
沒有持續的輸血,就算是包青天來了,也照樣要頭皮發麻。
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
而且本身寧東的投資環境十分差,也沒有什麼知名景點,又是邊境,不花錢就引不來金鳳凰。
可錢呢?
四兩撥千斤,本身還要有四兩呢!
偏偏此時的寧東窮得叮噹響。
每年撥下來的財政費用,基本上維持現狀都緊緊巴巴的,還指望投資地方建設?
純粹在想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