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金鑾殿內,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以為當場的皇帝是一個懦弱貪玩之人,可是沒想到雷霆震怒!
那雙清麗的眼睛也佈滿震驚,滿眼都是欣賞的意味。
“真是沒想到,她是這樣的人。”
女子輕嘆道。
“小姐,你打算瞞住他到什麼時候?”
一旁的宮女問道。
“你懂什麼?小丫頭,別打攪我看戲!”
女子那雙蒲團大的手拍了下宮女的腦袋。
……
“說是不是你是主謀,唆使此人,意圖行刺朕?”
“當日此人在朕面前,亮出匕首,意圖加害朕,難不成就是你唆使?”
寧霄目綻冷光,步步緊逼。
王德林渾身大汗淋漓,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
“陛下,此事絕不是老臣唆使。老臣實在不知道他行刺陛下,陛下可有證據?”
王德林急忙道。
“你要證據?當天,禁軍侍衛們都在,而且國子監的學子都在,他們敢說沒有?你要證據是吧。給我宣李開方進殿!”
寧霄冷笑道。
寧霄早就預料到這些人不會善罷甘休,所以他命令李開方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奶奶的!
真當朕是泥捏的是吧。
誰都可以欺朕?
“宣李開方進殿!”掌班太監喝道。
這時,李開方帶著十幾名禁軍,押著十多個國子監的學子進入金鑾殿。
“我等叩見陛下!”李開方等人道。
“李統領,你將當日之事,告諸眾大臣!”寧霄道。
李開方將當日之事,原原本本的說出來。
一眾禁軍和國子監的學子也親口承認那名楊姓學子確實有亮出匕首,行刺之事。
“諸位大臣,這便是楊凱行刺所使用的匕首!請諸位大臣們過目!”
李開方端著裝著匕首的盒子道。
朝堂上,文武百官議論紛紛。
其實,大家都清楚。
楊凱絕對不是行刺皇帝,他是打算誅殺李公公的。
可是,當時李公公在皇帝身邊,那這件事就說不清楚了。
現在皇帝一口咬定,楊凱意圖行刺他,誰也無法反駁。
畢竟,楊凱死了。
死無對證。
皇帝這……這也太會巧舌如簧了吧!
這是從哪學來的?
眾大臣都無比震驚!
“望陛下恕罪!此事絕不是老臣唆使!乃是他自己所謀!”
王德林臉色鐵青,急忙否認。
“王尚書,朕姑且斷定此事與你無關!但是你欺君罔上,辱朕為昏君,此事斷不能饒恕!”
“李開方何在?將王尚書押解下去,重打三十棍,並且罰俸半年,半年內在家閉門思過,嚴禁外出!”
寧霄當即吩咐道。
聞言,眾人皆是一驚。
不過,現在誰也不敢替王德林說話。
畢竟,王德林涉嫌弒君。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王尚書乃是朝中重臣,德高望重,豈能用刑?”
秦太后站起身,開口道。
眉宇間,隱隱有幾分憤怒。
因為,王德林是她的人。
“母后,朕已經沒有追究王尚書弒君一事?難道還不能小懲大誡嗎?”
“如果人人都學王尚書的侄子一樣弒君,那皇家威嚴何在?”
“那母后覺得該怎麼做?難道還要表彰這些亂臣賊子,鼓勵讓他們弒君?”
寧霄淡淡的一笑。
他現在算是徹底明白了。
自己這位便宜母后,表面上說放權給他,其實還是捨不得權力。
也難怪。
權力這種東西,就像是毒品,一旦觸碰了,那就不會輕易放手。
何況,皇宮內的權力鬥爭,異常殘酷,根本不會顧及親情的。
寧霄的話,讓秦太后啞口無言。
寧霄死死的拿捏王德林的侄子行刺一事,讓她也不好給王德林開脫。
她很震驚。
沒想到皇帝會如此巧舌如簧!
“那就依照陛下的意思吧。”
秦太后只能無奈的輕嘆一聲。
“李開方,還不快遵照朕的旨意?”寧霄道。
“遵命!”
李開方抱拳道。
兩名禁軍侍衛將王德林抬了出去。
不久後,金鑾殿外,響起了王德林的慘叫聲。
一眾大臣,都感覺心驚肉跳。
“剛才那些辭官的,你們也下去吧。趕緊將奏摺遞上來,朕會給你們批!”
寧霄輕描淡寫的道。
“陛下恕罪,老臣剛才是被矇在鼓裡了,不知道確有行刺之事。老臣還希望能夠陛下分憂,暫時沒有告老還鄉的想法。”
曹錕絲毫不顧臉面,急忙頓首道。
“這也太無恥了!”
“連臉都不要了!”
“曹大人的臉皮還真是厚!”
……
百官聞言,竊竊私語。
不過,曹錕卻絲毫沒有愧疚之意。
寧霄都被曹錕的無恥驚呆了。
“靠!這個人比老子的臉皮還厚啊!我真想給你點贊!”
寧霄都感覺無語。
“既然你還想為朕分憂,那就留下吧。”寧霄道。
見曹大人這麼無恥,連臉都不要了。
剛才那些要辭官的官員紛紛請求撤銷。
寧霄點頭同意。
“不過你們剛才誤會朕,威脅朕辭官,此例不可開,你們要想繼續留任,那就罰俸半年。”
寧霄又道。
那幾位大臣都苦著一張臉,沒辦法反駁。
突然,吏部尚書齊桐珺從隊伍裡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齊尚書,你又是何事?”寧霄問道。
“陛下,趙安北此人曾是朝廷欽犯,因陛下大婚,才得以被赦免其罪。”
“可是陛下如今卻讓他擔任中州按察使,兼吏部侍郎,此乃大謬!”
“如今,朝野上下皆為之震驚,引起眾怒,諸公皆認為此人不能擔任官職。”
“遙想先皇在位時,都不曾有過此例!所以此例萬萬不可開!”
“而且,陛下任命之事,也沒有跟老臣商議過。吏部主掌官員任命一事,若是陛下事事繞開吏部,那我吏部豈不是成了擺設?”
“老臣以為陛下應該立刻收回成命,令派他人,前往中州,處理賑災事宜。”
齊桐珺朗聲說道。
朝中一眾文武百官都應聲點頭。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趙仁秋也從班列之中站出來,道:“陛下,我都察院上下一致皆認為,此例不可開,必須馬上罷免趙安北的一切官職,將他送入大牢。”
都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
雖然官員的任命要經過吏部,如果都察院不滿意的話,可以對該官員進行彈劾。
而都察院的最高長官便是左都御史。
又有幾名官員從班列中站出來,向皇帝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