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一章勸降大軍

這時,孫修笑了,全帳的將領都看著他,鎮國公不悅的道:“樂安侯,何故發笑?”

孫修道:“這是好事啊!我還怕他們不把那些老弱趕出來呢?”

鎮國公道:“這樣好在何處?”

“我正愁怎麼爭取民心,這不是送上門來了?那些人雖然是老弱,看起來對守城沒什麼作用,但他們對子女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讓他們吃飽,吃好後讓他們去喊他們的兒女過來,我看他們的守城的人,還有沒有士氣?

“可這樣,我們的軍糧會消耗過大的。”

“我籌措了五百多萬兩白銀,我們耗的起。”

“可那些人會跑過來嗎?”

“剛開始不會,時間長了,肚子餓了,就有效果了。”

鎮國公思考了一下,“那就試試吧!”

於是,寧軍營門大開,大批士兵蓋起了鋪子,開始施粥。

吃好後,那些老弱就在寧軍的逼迫下,開始喊叫起來。

“二伢子,快點過來吧!這裡有吃的啊!”

“仲兒,朝廷的說的都是假的,這裡對我們很好,有吃的,有喝的,快過來啊!”

…………

寧軍也叫道:“快來啊!新鮮出爐的包子呀!白麵大饅頭,一咬一嘴油,快來吃啊!”

一邊喊叫,一邊還在守城計程車兵,青壯麵前大口乾飯。

這讓城上的南越軍個個大嚥唾沫,恨不得跳下城去,抓著包子就啃。但有軍官在後面盯著呢!無奈只得收緊褲腰帶。

這樣過了幾天,夜裡就有幫助守城的青壯受不了了,墜下繩子,偷偷的跑過去,混個肚圓。

因為現在吃飯都是配給的,別說百姓,就是士兵也只能弄個八分飽,青壯六分飽,那些青壯哪受得了。

吃好後,就加入了勸降大軍。

幾天後,南越的宣傳徹底破滅,因為百姓們看到寧軍並非那麼殘忍,他們也不會無故殺人的。

於是,開始大規模的逃亡了,

這下,就輪到南越方面急了,守城的青壯人越來越少,連士兵也開始當逃兵了。

直到徐如豐火了,採取了十人隊連坐的方法,殺了幾隊人,才制止了逃亡。

可架不住城下的勸降大軍天天勸降,過了不久,就不是一個一個的逃了,而是十人十人的逃。

你不是連坐嗎?我整個十人隊全都走了,我看你往哪連?

這讓徐如豐對寧軍的行為恨之入骨,對下面的勸降大軍也是毫無辦法。

用箭射,那可是南越人,還是巨闕城的居民,你要是射了,說不定你旁邊計程車兵就一刀砍了你,因為你射中了他爹、他娘。

你不射,勸降大軍再喊個把月,搞不好手下士兵全都跑光了。

一月後,寧軍試探的攻了一下城,誰知結果讓鎮國公大吃一驚。

第一次攻城,就衝上了城牆,要不是徐如豐帶著親衛將寧軍壓下去,說不定城就破了。

巨闕城,可是華族三大名城之一。以前,你不死個千把號人,你連城牆你都摸不到,誰知隨便一攻,就登上了城牆。

這場戰鬥,說明孫修的方法是對的,巨闕城計程車氣已降到相當低的程度。

鎮國公心中大定,準備提前攻城,好讓戰爭在年前結束。

當然,攻破之前,還是應孫修要求,寫一封勸降書進去,限時三天回覆。

錢宗看著手中的勸降書,他也知道,巨闕城要守不住了,於是,召叢集臣,共同商議。

“眾卿,現在這個形勢,如之奈何?”

眾人不語,錢宗只得點名道:“崔愛卿,你怎麼說?”

中書令道:“降是不能降的,為今之際,只有割地賠款了。”

“不行。”徐如豐和姜淵同時反對道。

中書令崔平雙手一攤道:“不割地賠款,難道你們還認為此戰還有獲勝的機會嗎?”

“別說寧朝願不願意同意割地賠款?就是同意了,起碼我國也要損失一半領土。

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只要頂住就有辦法,涼朝會出兵牽制寧朝的,還有西川,西廈,都不會讓我南越滅國。”

石書禮搖搖頭道:“西廈和涼朝都在北方,現在天氣寒冷,要出兵也只能開春以後。

而且春天馬瘦,只能小規模的牽制,要讓寧朝感到危脅,還要等到秋高馬肥之時,可我們糧食不夠,撐不到那麼長的時間。

西川,就更不行了,我們水軍已失,綿江全在寧軍手中,西川別說出兵援助,恐怕自己都要加強防備了,以防寧軍攻擊。”

徐如豐等武將也知道石書禮說的是對的,不然為什麼儲備糧草要一年呢!

但還是要賭一把,“國主,南越國可是歷代先王打下的,不能割讓。要是割讓了,怎麼對得起列祖列宗?

就是要割讓,也要等明年涼朝攻伐寧朝時再談,那時他南邊困頓堅城,北面又被涼朝攻擊,我們損失的也會少一點。”

說完,徐如豐冷眼掃過群臣,“至於糧食不夠,可以讓大臣再捐,我可知道你們有多少糧?要是全拿出來,撐個半年應該沒問題。

半年之後,情況就會有變化,所以,我還是那句話,堅持守住,就有辦法。誰要是這時候再說割地求和,別怪我不講情面。”

眾人看著徐如豐猙獰的面容,也是驚若寒蟬,一句話都不敢說。

只有石書禮,對孫修的計劃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錢宗聽了徐如豐的話,覺得有理,他也不想自己成為末代國主,有了機會,他總要抓住。

下朝後,石書禮偷偷的來到中書令崔府。崔家可是南越第一名門,家族三王四令。

三代君王,出了四位中書令級別的大臣,門生故吏滿天下,連王后也出了兩位,現今的王太后就是他的妹妹。

中書令崔平正在家中休息,想到今日在朝中發生的事,又羞又惱。又想到家族的前途,感到一片茫然。

這時石書禮來訪,“崔大人,下官有禮了。”

崔平道:“石大人,找我何事?”

“為崔家上下的安危而來?”

崔平瞳孔一縮,“什麼意思?”

“今日的情景崔大人也看到了,大人提議割地求和,卻遭徐如豐等武人羞辱。

看此結果,徐如豐他們應該是想和寧朝死磕到底了,大人認為獲勝的機率大嗎?”

“獲勝?”崔平苦笑。

“都這時候了,還提什麼獲勝?能輸的少一點都是祖宗保佑了。

徐如豐他是把希望都放在涼朝那邊,希望明年涼朝不希望我國覆滅,能攻擊的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