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零三章 搶女婿,太無恥了

債券也順利的發債成功,共發行了五百萬餘兩,光那三幅寧皇的字,就讓商人爭的頭破血流,弄到了二百萬兩。

這讓孫修和金懷昌,無不感嘆,富豪在民間,他們只是低調。

不信,你看看那個人,瘦骨嶙峋,衣裳破爛,怎麼看也就比乞丐好一點,還以為他是路邊賣菜的呢!

誰知,為了那副御筆,他抬手就拿出了八十萬兩,眼都不眨一下。

還有那位,性格和順,見了誰都點頭哈腰誰,誰罵他,他都唾面自乾,怎麼看也是一個窩囊之人。

結果,為了御筆,和別人爭的,那叫一個火星撞地球。要不是有人拉著,他一個能打三個。

還有一個老婦,年輕時守寡,帶著一雙兒女經商,逢人便說,日子難過,天天賠錢。

誰知,那老婦掏起銀票來,動作那一個爽快,立馬把那些男人震住了。

金懷昌錢到手,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坐牢啦!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了。這一次要不是樂安侯,自己肯定會把牢底坐穿。

他看著孫修,心裡隱隱覺得我要是跟著他,我的前途會不會……。

…………

發行債券的訊息傳到京城,讓寧皇大為高興,想不到,小舅子的一個主意,竟然募集了五百餘萬兩白銀,這下一年的軍費都綽綽有餘了。

看來,這場戰爭就是拿最笨的辦法,耗也得把南越給耗下來。

寧皇有時做夢都笑出聲來,軍費從來沒有這麼寬裕過。有這麼多錢?要是都督府還不能佔領南越,那他們就不用回來了。

但與此同時,一個訊息也在京城中慢慢傳開,就是王家的女兒和樂安侯之間的曖昧。

在出售債券時,商人都不敢出手,是王家小姐拿出來一百萬兩,才鎮住了場子。

據私下的傳言,這個錢是王家小姐的嫁妝,這其中的奧秘,令人回味呀。

傳到張家,張嗣成一臉鐵青,在府裡,可是一連砸了好幾件瓷器。

大舅子張羽也是氣的揚言要去南錫州,找孫修討要說法。

我妹妹正身懷六甲,你竟然在外面找女人,這難道是欺負我妹妹孃家無人?

張嗣成冷靜下來,把事情梳理了一遍,覺得事情有些不對。

這個訊息傳的特別快,要說沒有人在後面操作,張嗣成是不相信的。

關鍵是王家竟然任由訊息傳播,竟然沒有發動關係阻止,難道那王通不想他女兒嫁人了?

古怪呀,古怪。

張羽道:“爹,我忍不住了。我要去南邊,找孫修去,讓他給我妹妹一個說法。”

“鎮靜,坐下。”張嗣成喊道。

“爹……。”張羽生氣的坐下。

“你沒發現嗎?王家根本都不急,要說這樣一個訊息,對王家的聲譽可是有很大影響的。”

張羽也冷靜下來,“對啊!這樣那個王家小姐可不好嫁人了,他們怎麼不急?難道是……。”

“知道王家的別稱嗎?”

“女婿撐起來的世家。”張羽脫口而出,好像明白了什麼。

又道:“難道王家看上了孫修?可孫修已經大婚了,他女兒嫁過去,不是做小嗎?這樣可是有損王家的聲譽?”

“聲譽算什麼?地位才是主要的。有了孫修當女婿,王家就能保證千年世家的地位。

而且在歷史上,這也不是王家第一次把女兒嫁給別人做小了。”

“那他王家不是和我們張家搶女婿嗎?”張羽大驚道。

“所以,這件事,應該不是孫修貪圖王家小姐的美色,是王家故意把女兒送上門的?”

“可這,這也太無恥了。爹,那我們現在怎麼辦?”張羽憤憤的道。

“現在若兒就要生產了,不可驚動她。你去探視妹妹時,把這件事告知孫修的妾室依霜,她是宮裡出身的,應該懂得怎麼做。”

“好,我這就去。”

依霜得到了訊息,馬上行動,她嚴格管制了侯府,誰要敢在府裡亂嚼舌根。驚動了夫人,立刻賞她一丈紅。

這樣就斷絕了訊息的傳播,保證了張若生產的安全。

還對張若道:“夫人,侯爺出征在外,不能沒有人伺候。而且侯爺生性風流,出征這麼長時間,我怕他會把持不住的。

萬一……,他做了什麼事……,還把人帶回府來,那就不太好了。

不如讓清韻過去,伺候侯爺,也斷了那些狐媚子的念想。”

張若深感此言有理,自己這個相公是個風流之人,雖然現在浪子回頭了。但靠不住哪天就舊病復發,還是得嚴查死守為好。

馬上讓清韻收拾東西,去南方伺候孫修。

出發前,依霜道:“清韻姐姐,告訴你的事,你都清楚了吧?一定要防住那個狐媚子。”

清韻笑著道:“依霜妹妹,我可是花魁出身。論狐媚,我可是專業的,她是業餘的,專業打業餘,你就放心吧!

侯爺出征了,那我也要出征,雖然他和我的敵人不一樣,嘻嘻。”

紅月和綠瓏看著兩位姐姐的對話,有點懵逼。

…………

在南越,使團回來了,帶過來的最後條款,他是根本不會接受的。

比如,裁撤軍隊,陸軍,只能保持三萬人。

水軍,大型戰船全部交給寧朝,只能用載十人的小船。

每年還需交歲幣二百萬兩。

南越國主還需到玉京城謝罪。

…………

這些條件要是接受了,不就等於亡國了。

於是,南越也開始進入了戰爭動員,戰爭開始動員一開始,就發現了問題,糧草不足。

寧朝在得到林江的訊息後,就對南越的糧食開始禁運。

這幾年來,糧價便宜,到處都買的到。所以南越百姓幾乎沒存糧的習慣。

再加上南越改田種桑,本土只能滿足二成人的糧食需求,其餘八成人全是靠買。

本來以為這事,道個歉,賠個禮,再賠點錢,應該問題不大。

所以,開始糧食禁運時,為了平息市面上的糧荒,還開放了官倉。

誰知道寧朝竟然來真的,大軍已經聚集在綿江岸邊。

再加上談判破裂,南越開始戰爭動員,這才發現糧食不夠,存糧已經遠低於戰爭標準,只有半年的量了。

而且,這還是京都巨闕城,其餘的城池,存糧更低。

錢宗這才明白,好像自己上當了。這場戰爭,他們最多隻能支援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