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最近也有些疲憊了,三讓三辭雖然在史書上很好聽,可是老讓他們跪來跪去的,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而且小女弟也是手段陰狠,每一封聖旨都寫的臭長臭長的。害得他們需要在地上聽完相國大人的嘮叨,還要再聽女帝的長篇大論。
有些官員年事已高,身體已經有些吃不消了,下一次就該考慮請假了。
畢竟他們年紀到這個份上,對更進一步也沒了什麼訴求。
自然不會和其他人一樣,有這麼強烈的上進之心。
當然這些人並不包括姜天明和姜天羽的父親姜博文,他可是實實在在的老而彌堅。
雖然他年紀也不小了,也接近了退休紅線,但是並不妨礙著他有一顆怦然跳動的野心。
每天看著兩個兒子在朝堂上操弄風雨,讓他這個當老子的十分羨慕。
奈何自己年齡不對,沒有進入相國大人的嫡系行列,故而只能在其他方面悄悄用功,希望能入了相國大人的眼球。
特別是一些老傢伙已經接近退休,他們的位置肯定是要空閒出來。
有些老傢伙別看著其貌不揚,手裡把持著卻是要害地位。
平日裡許多官員不敢動他們,畢竟官場上也是講究論資排輩的,這些老人們還是有些許威望在的。
當然不動他們的原因更多還是他們接近了退休沒必要和一個即將致仕的老頭子置氣。
他就是再倔強,再頑強,也幹不了幾日了。
而他們還有大好的年華去享受權利的美妙。
姜博文仔細算過了,六部尚書肯定都是要動一動的,到時候肯定會空缺出來一個尚書位置。
那個位置要是他努力得到了,他們姜家可就真成了新朝第一大世家了。
無論哪個部門,只要能得到尚書的位置,他都是十分滿足的。
哪怕給他調到一些比較冷門的剛成立的部門,讓他去主持工作,他也是比較願意的。
手裡有權和地位高是兩個概念,兩者所享受到的樂趣是不同的,兩者所擁有的權勢更是天差地別。
真說句不好聽的話,他現在說的話,可能還不如徐天華管家說話管用。
管家是擁有很高的地位嗎?
不不不,他甚至無官無職,但是他背後卻代表著權勢。
宰相門前三品官,從來就不只是一句戲言。
徐天華卻開始仔細打量起這封從土番寄來的信件。
諸葛玄特意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送到他手上的信件,生怕出現什麼意外。
看著信件的內容,徐天華還是悠悠的嘆了一口氣。
這與他的第二套方案簡直是不謀而合。
當然只是背鍋的人換了一下罷了。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
他不介意給手下一個錦繡前程的機會,畢竟這樣的機會他手裡多的是。
喝了一口江南才上供的茶水,便輕輕的將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點燃起來。
看著書房裡掛著的地圖,上面標明瞭整個大寧帝國的軍事佈局,而幾處標紅的點兒則是正在發生戰事的地方。
也許這個點兒在相國大人的府中,就只是個紅點兒,而在當地卻是一片戰火連天。
數不清的斷臂殘屍,數不盡的烽火燎原。
土番國都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進攻。
上千萬只流箭如同流星一樣射入了城內,無數的巨石被投石車一顆顆投了上去。
這個號稱土番第一堅城的國都已經搖搖欲墜起來,裡面的百姓早就跑了大半。
留下的土番朝廷被國王裹挾,帶著全國殘餘的部隊在這裡頑強的抵抗著。
前線已經放棄了過半的國土,土番國王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放棄的。
一開始他聽從了國內臣子的建議,丟擲一些城池來滿足大寧帝國的胃口。
可沒想到這胃口並不是一般的櫻桃小嘴,而是血盆大口一樣的咬在了土番的身上。
如今大寧帝國的十五萬大軍,已經將土番的國都團團包圍,土番國王已經想不到哪裡還可以繼續退卻了。
當年簽下喪權辱國條約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味的妥協退讓,換來的就只有大寧帝國的得寸進尺。
前任國王昏聵無能,竟然真的簽下那喪權辱國的條約。
雖然他發動了政變,處死了國王,但是其後遺症仍舊作用著整個國家。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連五萬大軍都湊不出來,去抵抗大寧帝國的鐵騎。
看著這土番國都不過區區一兩萬的殘兵敗將,他真的對現在國都的防線表示擔憂。
但如果真的連國都守不住的話,他們又能守得住哪裡?
難不成真的要像先祖一樣繼續往西逃竄,去開闢新的家園嗎?
一輩子當懦夫,又如何真正能站得起來?
先祖的智慧他品味不了,現在唯有死戰可以為他正名了。
“諸君,現在我們已經退無可退啦,身後就是億萬百姓,身後就是萬丈深淵。沒有死戰,方能博得一線生機,所有人給我披甲上陣,寡人要開城門,與他們決一死戰。”新任土番國君豪氣倍增的說道。
臺下的眾多臣子此刻已經後悔和他一起發動政變了,與先前的承諾並不一樣。不僅惹來了大寧帝國的揮兵進攻,更是要面臨如此亡國之危。
是他先前信誓旦旦的說著能保障大家的安全,是他先前信誓旦旦的說著能夠維護大家的權益。
現在又是什麼樣?未來又會能是什麼樣?
這些大臣們已經不關心了,因為眼前的這個瘋子竟然想讓他們拿著大刀,長矛去和外面的精銳之師碰一碰。
真的很後悔扶植這樣一個莽夫擔任國王,真是莽到最後一無所有啊。
下面那些大臣們全都低眉順眼,表面上順承著新王的意思。
背地裡卻已經開始勾結城外大寧帝國的將領,準備裡應外合,一舉拿下國都。
既然隊友靠不住,那麼就用隊友換個好前程好了。
眾多大臣,諸多派系罕見的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不能繼續陪著這個莽夫一起殉國了,這樣實在太虧了,還不如當年籤喪權辱國條約的時候,那時候起碼他們手中還有特權,還管你這偌大的國家。
可真要是繼續陪著他瘋下去,別說特權沒了,眼瞅著連整個國家都快保不住了。
打定主意的眾人也不理會著新王越發難看的臉色,開始三三兩兩的請命回家準備。
而大寧帝國這邊兒則繼續著上演著歲月靜好,盛世繁華。
放眼天下諸國,也就他有這個閒情逸致可以玩三讓三辭的戲碼。
加油帝國那邊兒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愣是要角逐一個諸侯霸主出來。
賈似道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手握重兵自然威懾的群雄。
九皇子在趙高的協助下,悄悄的拉起了一支不下於六萬人的隊伍。
然後也佔據了十多座城池的樣子,像模像樣的打起復興王室的稱號。
其他獨立的省份卻不買賬,他們更加信任賈似道擁立的幼帝。
畢竟他給各個省份獨立的諸侯都封了王爵,徹底坐實了他們諸侯的身份,極大的滿足了這些獨立諸侯們的虛榮心。
也從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名義基礎,不讓他們麾下的百姓有太多的反感情緒。
而九皇子那邊更多的只是給他們畫大餅,開空頭支票。
畢竟傳國玉璽等諸多要害東西全部都在賈似道手中。
本來這東西應該是趙高保管,奈何在突圍的過程當中極度混亂,為了大局著想的趙高丟車保帥,以傳國玉璽為條件換取了一個突破口。
不曾想,這個舉動竟然成為賈似道名正言順分封諸王的利器。
然而在分封過程當中並沒有承認九皇子的諸侯地位。
這也就讓靠近九皇子的諸侯蠢蠢欲動起來,畢竟九皇子手裡現在的地盤也不是乾淨的,就算是搶過來,也沒有什麼人會說什麼。
況且說不定京都裡的賈似道還會拍手叫好呢,更說不定一高興給他再來個封號呢。
說實話,九淵帝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韓信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他的地盤受到了許多諸侯的聯合進攻,四處應對進攻的他採取了釣魚策略。
透過示敵以弱的老辦法,成功給他周圍的諸侯營造了一個他不堪一擊的錯誤想法。
當然,為了讓那些諸侯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確確實實放棄了許多地盤。
那些諸侯吃到實際利益,自然不會進一步逼迫韓信,畢竟韓信背後有一個龐然大物。
真要是和那個龐然大物對上了,就算九淵帝國的所有諸侯合起夥來,也不一定是人家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