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進入瞭如意苑,眼前的一幕讓他三觀崩碎,喉嚨發甜。
太上皇赤裸上身站了起來,表示是來和麗妃學習刺繡的。
麗妃身無寸縷,躲在太上皇身後。
皇帝雙眼充血,頭疼欲裂。
身後老太監見狀,也是滿臉不可思議。饒是他見慣了大風大浪,這場面也控制不住。
太上皇更是無所謂的穿好衣服,走了下來,拍了拍皇帝的肩膀,回他的紫宸宮去了。
他表面波瀾不驚,其實內心慌得一批。
他急忙聯絡禁軍大統領和御林軍大統領兩位嫡系商討對策,沒想到這兩人比他還積極,著急忙慌的出謀劃策。
搞的太上皇還以為他倆和麗妃有事被抓一樣,還好兩人著急表了忠心,才讓太上皇放心下來。
兩人計劃召集部分軍隊,先護送太上皇出宮,憑藉太上皇的威望,拉攏以前的舊部,以圖東山再起。
另一邊皇帝擦拭著流血的寶劍,看著被砍成無數段的麗妃。
他冷靜下來,讓身邊的老太監,也就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孟德,迅速前往東廠,召集人手接管後宮。又密令錦衣衛封鎖全城,嚴禁出入。同時,通知巡防營進宮護駕。
孟德不敢耽擱,急招一千東廠番子封鎖宮城。
帶著八十多人直奔紫宸宮,抓捕太上皇。
太上皇在禁軍和御林軍的護衛下,向宮城外逃竄,本來他們出其不意,馬上成功了。
可是沒想到太上皇又幹了一個騷操作,他要帶著麗妃一起跑。
禁軍大統領和御林軍大統領罕見的意見一致,沒有反駁。
他倆也捨不得麗妃那個尤物,那滋味,終生難忘啊。
於是三人帶著一百左右的禁軍和御林軍又折回瞭如意苑,看到被砍得不成樣子的麗妃,三人眼睛都紅了,高喊著要為麗妃復仇。
在高處的皇帝看著禁軍大統領和御林軍大統領的樣子,就知道麗妃給他戴的帽子不止一頂。
他命令東廠番子射殺他們,一個不留。
無數弩箭射向太上皇等人,那些人完全沒想起皇帝會在這設伏,數十人紛紛中箭倒地。
東廠一千番子在皇帝的示意下,衝殺過去。而這時皇帝調來的軍隊終於抵達,也參與進去了這場混戰。
太上皇等人兵微將寡,本就是強弩之末,被擊潰後,皇帝特意讓人留著這三人的命,他想知道自己的後宮究竟亂成了什麼樣子。
後宮的喊殺聲結束,皇城的封禁還在繼續。
聽到風聲的大臣不明所以,不知道禁軍御林軍為什麼和東廠混戰。
少數猜到原因的大臣笑而不語,想看看這等醜聞皇帝該如何收場。
回想前幾天空降打壓,只覺得現在的皇帝是現世報來的快,真是痛快。
徐天華看著自己主導的這場大戲,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如果他們本身自己沒有問題,那麼他做多少都是無用功。
北方的九淵皇朝又開始動盪不安,時時犯境。
鎮北大將軍已經打退九淵三次進攻,徐天華早已經把準備好的糧草運往前線,並派暗衛監督,如有貪汙,立斬不赦。
小事可以爭,大事不能含糊。
東瀛倭賊最近在東南又有復起之勢,當年龍山一戰,徐天華打殘了倭寇,但他們還是跑了一小部分,如今在閩省又開始活動。
徐天華不給他們喘息之機,讓兵部尚書調浙省都指揮使秦京觀統兵三萬前往閩省,剿滅倭寇。
粵省的反賊最近得到神秘人資助,已經攻破了縣城,現在皇帝忙著處理後宮,徐振能力不足,魄力不夠,只能徐天華來處理。
命令雲省都指揮使王陽仁統兵一萬鎮壓,另外以懷柔為主,爭取減少傷亡。
處理完軍事,徐天華就要看全國官吏政績考察簿,升降官員。當然,他看的基本都是重要官吏的考察,一般小官都是下面看。
徐天華很忙,徐振難得的在釣魚,言無忌小公子則終於轉移完家產。
皇宮內,皇帝臉色陰沉的可怕。
透過審問得知,與太上皇有染的妃子多達二十多個,與御林軍大統領和禁軍大統領兩人有染的妃子有二十個,當然裡面有不少重疊的人。
皇帝當即下令讓東廠番子去送那些人上路,一直殺到後宮血流成河,甚至連宮女都殺了不少。
皇帝越想越氣,特別是老皇帝說出來麗妃和他的孩子是因為老皇帝玩的花才沒得,他簡直氣炸了。
當場遣散走了所有人,把老皇帝捅了七十多刀,瞭解了他。
那兩個大統領則讓東廠掌刑太監好好款待,十八種酷刑挨個體驗,最後弄死。
皇帝出了東廠便吐了一大口血,不省人事了。
言無忌看著朝堂日漸成為徐黨的一言堂,生怕自己像戶部尚書一樣遭了毒手。
於是他整合殘部力量,在秦省搞了個貪汙大案。
按正常套路,清流派去監察御史去破案,言黨阻撓,徐黨看戲。
而這回,言黨支援破案,徐黨繼續看戲。
這給清流整不會了,好傢伙,言黨這麼老實?朝堂難得一見的統一。
崔東山被殺後,徐振成為了清流新一代黨魁。
他很快發現清流的大問題,黨中有黨。
上次戶部的清流內戰,正是黨內部矛盾的爆發。
目前清流勢力最強的是蘇浙二黨,次一點是閩皖二黨,接著是其他弱勢小黨。
蘇黨領袖趙春秋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浙黨領袖錢嶽現任御史臺御史中丞。他們都是從二品的高官,更別說其他蘇浙黨人了,幾乎遍佈朝堂。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
去年的秦省貪汙案,終於落下了帷幕。
秦省巡撫落馬,布政使落馬,按察使落馬,都指揮使落馬,總兵落馬,知府、知縣落馬無數……
涉及京官二十七人,情節較輕的四人。
言無忌就在這四人當中。
好傢伙,繞了這麼大一圈,用了言老相爺的底牌,拿下了這麼多貪官汙吏,就是為了讓言無忌脫身。
徐振意氣風發,與司禮監協商後,在御史臺拿到了證據,將不可一世的言無忌趕出了京都。
言無忌內心輕嘆,終究是到了那一步。
言無忌被貶浙省松山府知府,黨羽大多被免職,貶官。
徐黨藉機徹底吞併言黨殘部,勢力微增。
工部尚書之位懸空,引得多方哄搶。
徐振更是不留餘力,頻頻宴請六部尚書和司禮監太監,只為了政事堂會議佔據優勢。
徐振更是親自拜訪徐天華,希望得到支援。
徐天華則提出拿蘇省和浙省二省總兵加都指揮使的位置來換,不然免談。
徐振頓時氣結,清流本來就不怎麼涉及兵權,還是他擔任蘇浙總督時,涉及到了軍隊。
清流當時為了徐振兵權到手,可是和軍方做了好多利益交換。
可是工部尚書二品大員,實權在握,可以參與政事堂會議,手裡有投票權……
徐振表示需要時間考慮,便離開了徐府。
徐天華露出一絲笑容,他的權勢愈加龐大了,可是還沒有達到系統開啟條件。
難道非要坐上丞相之位?看著徐振那個老實人離去,內心有著些許掙扎和不忍,不過很快被泯滅。
一場席捲朝堂的風波即將吹至……
此事過後,徐天華將徹底登上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