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正在出兵與否的爭論中,李元昊派遣俘獲的塞門寨主高延德來延州,找范仲淹請求和談。
這下,范仲淹撿了一個燙手山芋,他既不敢向朝廷秉奏,因為這個風浪當口,你向朝廷奏報李元昊想求和,誰知道你是否私下溝通西夏?這個罪名實在承擔不起。
但也不能隱瞞不報啊。
這麼大的軍國大事,不向朝廷請示彙報,你“小范老子”敢自作主張?還真以為是“老子”了?
范仲淹左右為難,左思右想,終於有了主意。
范仲淹決定不彙報,只是寫了一封回信給李元昊,讓高延德帶回,信中告誡他好自為之,不要滋生事端,否則,“老子”可不是吃素的!然後,將這件事向涇原路另一個副統帥韓琦做了通報,這樣處置,既顯得自己沒有隱瞞事實,也沒有直接向朝廷彙報,可謂高妙之極!
韓琦聽到這事後,卻覺得,李元昊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絕非偶然,肯定有陰謀。告誡部下各將提高警惕。范仲淹也反應迅速,傳令邊關積極做好防禦準備。
這樣,先前主動進攻與否的爭論變成了積極防禦。
公元1041年二月,韓琦巡邊至鎮戎軍(寧夏固原北)高平寨時,軍報傳李元昊果然率軍攻渭州(甘肅平涼),逼近懷遠城(寧夏西吉)這屬於韓琦涇原路轄區。
韓琦急忙趕赴鎮戎軍駐地,調兵遣將,命任福率招募的勇士一萬八千人,耿傅為參軍,涇原都監桑懌為先鋒,朱觀、武英、王珪各率所部跟從任福出征抵禦。
出發前,韓琦命任福合兵一起,先到懷遠城,再奔赴德勝寨,直至羊牧隆城(德勝寨、羊牧隆城兩地皆為渭州城之外的外圍寨堡),繞到敵後。兩寨相距僅四十里,道路不遠,加上糧餉便利,佔據兩地後,再進一步分析戰爭形勢發展,如果不能主動出戰,便就地拒險設伏,截敵退路。
韓琦再三叮囑,並將用兵方略書寫好,親手交給任福,還告誡道:“如果違抗命令,即使有功,也要斬首!”韓琦上述方略,深得兵法,按此執行,李元昊危矣!可惜的是,任福並未聽從。
任福領輕騎數千先行趕赴懷遠城,此時西夏兵已經在懷遠東南。第二天,諸軍遠遠跟在西夏兵後面。不久遇到鎮戎西路軍巡檢常鼎、劉肅,任福合兵一起再進,在張家堡遭遇小股西夏軍,前鋒出擊,殺首數百,略有斬獲。
西夏敗兵將馬羊、駱駝丟下,向北敗逃。宋軍獲得豐收,桑懌又打上了癮,率騎兵追擊,任福見首戰告捷,加上偵查兵回報,敵人很少,頓時信心爆滿,將韓琦臨行前交代,先進德勝寨和羊牧隆城囑咐,丟到爪窪國去了,也率大軍跟在後面追擊。
當日傍晚,任福、桑懌合軍一起,屯兵好水川(寧夏德隆境內),朱觀、武英屯兵籠絡川,兩軍相距五里,相約第二天匯合川口出擊,全殲西夏兵。理想很美好,卻不知道自己已經闖進了敵人的埋伏圈。
此時李元昊領精兵十萬,埋伏於川口,隱藏在山內,宋軍細作還回來彙報說西夏兵有營寨在川口,但是數量不多,任福等更無疑慮。
第二天,任福和桑懌等沿著好水川西進,在六盤山下,和西夏軍相遇,此時距離羊牧隆城僅有五里。諸將如夢方醒,宋軍中了敵人誘敵深入的奸計了。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硬著頭皮而上。桑懌為先鋒,打頭陣。在路邊發現幾個錫片打製的大型方盒子,密封嚴謹,裡面有“咯咯”的聲音,都好奇萬分,卻又不敢開啟。
任福趕來後,命人開啟,從盒子裡“嗚嗚丫丫”飛出一百多隻信鴿,在大宋軍隊上空飛舞盤旋。
隨著信鴿飛上天空,西夏兵也彷彿突然從地裡冒出來,四面圍住宋軍。宋軍尚未列成陣型,西夏兵已經縱鐵騎殺過來,任福等匆忙應敵,桑懌最先發動。
兩軍混戰在一起,雙方從早上一直酣戰到下午,未分勝負。任福命部下先佔領高地,意圖利用有利地形突出重圍。
突然,西夏軍中“唿啦”樹起一面兩丈多高的鮑老旗(鮑老,宋代舞隊中引人笑樂的人物)。桑懌等宋軍見了那杆大旗紛紛疑惑不解。
正當宋軍懵懵懂懂之間,只見那杆怪旗往左揮,左邊就湧出西夏軍伏兵,往右揮,右邊就湧出伏兵。在鮑老旗的指揮下,西夏兵從山上往下衝擊,越殺越多,越來越猛,桑懌、劉肅戰死,宋軍大敗。
李元昊分兵數千截斷宋軍退路,任福力戰,身中十多箭,仍然死戰不退,軍校劉進勸任福先突圍脫身,任福斷然拒絕道:“我身為大將,兵敗,唯有以死報國!逃跑,不是恥辱之事嗎?”
任福的這份血性,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任福說完,揮四刃鐵簡,縱馬挺身,殺入敵陣。不久,左頰中槍直接貫穿而死,其子任懷亮也戰死。任福雖然失敗,但死得壯烈,仍不失為一位英雄,只是悲壯得緊!
任福全軍覆沒後,李元昊回兵轉向外圍前來救援的朱觀、武英,此時王珪在羊牧隆城得報,主將任福被圍,急忙領軍四千五百,從羊牧隆城出來援救,列陣朱觀軍西面。渭川都監趙津率騎兵兩千從瓦亭出來援救。
王珪多次率軍衝陣,西夏陣型堅不可破。武英身負重傷,不能指揮,部眾潰散,朱觀獨木難支,很快也潰敗。西夏兵越打越多,宋軍越戰越少。不久,武英、趙津、王珪、耿傅都戰死,士卒戰死者達一萬三百人。唯有朱觀,率一千多官兵,依靠民牆為掩護,四向射箭,堅持到傍晚,敵人主動退去,得以倖免。
好水川之戰,李元昊先誘敵,再用鴿子做訊號出擊,最後用鮑老旗指揮,計劃周密,一環扣一環,一計連一計,宋軍敗得並不冤。趙禎聽到敗報,寢食俱廢。
西邊總帥夏竦,派人收攏散兵,在任福屍體上找到了韓琦的戰鬥方略,特意向趙禎說明,韓琦指揮沒有錯誤。但是韓琦主動上疏請罪。
佐料:宋史記載了一文一武兩位王珪,文王珪以後再講,在好水川殉國的是武將王珪。
王珪,開封人,以拳勇聞名,精於騎射,善用鐵杵、鐵鞭。累軍功為涇州駐泊都監。公元1040年初,李元昊率軍侵鎮戎軍,王珪領三千軍為先鋒,從瓦亭到師子堡,敵軍圍困多重,王珪所向披靡,斬獲首級頗多。
殺到鎮戎城下,請城內出兵,未許。城中僅用繩子垂下糧食,王珪等人吃飽後,王珪綽槍縱馬立於陣前,有敵將持白旗挺槍在陣前大叫道:“誰敢和我決戰?”話還未完,縱馬直取王珪前胸,這就是偷襲的打法了。
王珪猝不及防,閃身讓過,但槍頭仍然刺傷了右臂,王珪怒氣勃發,左手鐵杵砸下,正中該將腦頂,該將噗通一聲摔下馬,嗚呼哀哉!
王珪剛轉身,另一將又用槍刺來,王珪用右腋夾住敵槍,左手鐵杵再揮出,敵將應聲落馬。王珪轉眼之間力殺兩將,敵軍竟被嚇退了。
好水川之戰,王珪領軍解救任福,連戰三天,殺近百人,鐵杵、鐵鞭都彎曲了,手掌盡裂,最後孤不敵眾,中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