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早垂簾

再說孟太后在宮門前和苗傅等叛軍談判,一直不得要領,趙構決定採取主動,答應苗傅要求,派顏岐請孟太后入宮。孟太后入門上樓,趙構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先禪位再說。

孟太后還是堅決不同意,趙構低聲勸慰道:“今日之事,只有先退一步!”孟太后默然。

朱勝非大哭道:“逆賊如此猖狂,臣位居宰相,義當為國而死,臣請下樓面斥二兇!”

趙構道:“叛逆兇殘,愛卿下去一定難保安全。王淵已經被殺,再害了愛卿性命,將置朕於何地?”趙構對形勢還是看得很透徹!

趙構說完,揮手讓左右退後,附耳對朱勝非低聲道:“朕現在和卿休息與共,我們應當為以後謀劃,謀劃不成,再死也不晚。”趙構不僅看得透徹,而且頭腦清晰。

朱勝非這時也低聲對趙構道:“王鈞甫是苗傅的心腹,剛才在樓下卻對臣說'二將忠心有餘,可是學識不足!'王鈞甫能說這樣的話,可以作為後面的打算。”

兩大巨頭配合默契,隨後又和百官商量了禪位的四個條件:一是如同道君皇帝的先例一樣尊重趙構,供奉禮節,務必豐厚;二是禪位之後,國家大事並聽太后及嗣君處分;三是禪位詔書下達後,將佐軍士立即解甲歸寨;四是禁止軍士,無肆劫掠、殺人、縱火。

趙構派人對苗劉傳口諭:如果同意上述條件,即降詔禪位。

苗、劉等都道:“好。”

趙構命兵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李邴起草詔書,李邴請趙構御筆親書。趙構也不勉強,起身在御椅上作詔書:“朕自即位以來,強敵侵凌,遠至淮甸,其意專以朕躬為言。朕恐其興兵不已,枉害生靈,畏天順人,退避大位。朕有元子,毓德東宮,可即皇帝位,恭請隆佑太后垂簾同聽政事。庶幾消弭天變,慰安人心,敵國聞之,息兵講好。”

趙構書畢,朱勝非持詔到樓下,對眾宣詔,其後,苗傅、劉正彥指揮軍卒撤出,軍士退出時,口裡都歡呼道:“天下太平了!”可見,苗、劉兩人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到位!

叛軍退出後,趙構才徒步回到禁宮。這時宮內各門,都換上了苗傅的人,未經苗傅允許,不得擅自出入。

趙構回了禁宮,宰執大臣送趙構到禁宮殿門口。朱勝非招呼典班高琳上奏趙構:“今晚宰執大臣在內值宿。”

當晚,趙構獨召朱勝非到後殿,安排垂簾,孟太后坐簾後,見朱勝非。

趙構憂心忡忡地問道:“此事終究會如何發展下去?”

朱勝非道:“可以從王鈞甫等人著手!”

趙構點頭道:“此事不能急,要逐步進行。朕明早就不出來見大臣了,請太后上殿!”

朱勝非又建議道:“明日朝廷還應當頒佈赦免詔書。群兇殺了王淵,又搶劫財物,一定伸長脖子等候朝廷赦免。以後可以秋後算賬!如今可召李邴起草赦免詔書。”

趙構道:“這事愛卿自行處置,如何?”

朱勝非道:“當宣召翰林學士進宮值班,命御史臺召集百官宣讀赦免詔書,一如平日,可讓群兇不懷疑。”

朱勝非又奏道:“母后垂簾,一般是二人同時召見;臣如有機密稟奏,又不可形諸紙筆,豈可與它人同奏?朝廷該下旨,以當今時事艱難,允許臣僚單獨奏對。”

孟太后在簾後聽後,遲疑問道:“這樣做,苗傅他們不會懷疑嗎?”

朱勝非道:“就自苗傅開始,每日仍然允許他的黨徒一人跟隨上殿,用以消除他的疑心。”三人商量完畢,朱勝非退出禁宮。

孟太后對趙構道:“好在此人做宰相,如果是黃潛善、汪伯彥,今天的事將狼狽不堪,不可收拾!”

同晚,趙構移居顯忠寺,宰執百官侍衛禮儀依舊,趙構坐六十四抬大轎進顯忠寺。苗傅等派人暗中觀察,恐特別檢查了大轎,怕轎內藏匿宦官。

第二天,孟太后和魏國公趙旉垂簾聽政,苗傅等入對,孟太后寬言慰勞,苗傅等都暗自高興。由此大臣單獨奏事,苗、劉也不疑心。

朱勝非稱病不出,孟太后命執政大臣到朱勝非府邸邀請,朱勝非才上朝。

同一天,朝廷尊趙構為“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忠寺為“睿聖宮”,苗傅僅精心挑選了內侍十五人留“睿聖宮”,其餘的宦官流配各州。隨後降制書大赦。

還是同一天,苗傅作主,朝廷下詔,命御史中丞張徴兼任中書侍郎,韓世忠為御營使司“提舉一行事務”,御營前軍統制張俊為秦鳳路副總管。

當時張俊領軍屯吳江,苗傅讓他帶三百人赴秦鳳,二千人交統制官陳思恭,一千人交將官楊沂中留吳江扼守,餘五千人由各自統制官率領趕赴杭州行宮,這明顯是不信任張俊。

三月九日,東京留守杜充為資政殿大學士,節制京東、京西路;東京副留守郭仲荀為昭化軍節度使;發配內侍藍珪、曾擇等到嶺南,曾擇走到路上,被苗傅派人斬殺。十日,王孝迪為中書侍郎,盧益為尚書左丞,苗傅自己升為武當軍節度使,劉正彥升為武成軍節度使,吳湛為“主管步軍司”。一個草臺班子搭建起來了,但它能在苗傅、劉正彥的指揮下正常運轉麼?

佐料:《三朝北盟會編》記載,朱勝非的夫人姓鄭。婚後十多年後,鄭氏的堂妹嫁給了張邦昌,朱勝非和張邦昌成了連襟。可是朱勝非和張邦昌接觸後,覺得張邦昌為人有問題,不願和他交往。張邦昌即使做了宰相,朱勝非也從不登門。

張邦昌見朱勝非不鳥自己,心裡非常惱火,但凡朱勝非要升遷,張邦昌都暗中阻攔,不僅如此,靖康年間,欽宗趙桓命張邦昌出使金國,張邦昌竟推薦朱勝非和他通往。趙桓即召朱勝非覲見。朱勝非聽說此事後,騎馬狂馳入宮,上疏趙桓道:“議和不可靠,送人質也不值得信賴,只有做好防禦準備才是正途!”

趙桓一看,朱勝非是個頑固的主戰派啊,怎麼能派他議和?朱勝非議和的差使被撤銷。朱勝非此舉,和宗澤被推薦出使金營時,強調說要和金人“誓死抗爭”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