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中,一場別開生面的“錯題分享會”正如火如荼地籌備著。這場活動由學習委員林悅發起,旨在透過同學們分享自已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錯題,交流解題思路,從而提升大家的學習成績。訊息一經傳開,便在校園裡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學們都滿懷期待,準備在這個獨特的分享會上一吐為快,同時也汲取他人的經驗。
分享會在學校寬敞明亮的大會議室舉行。這一天,會議室裡坐滿了來自各個班級的同學,大家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好奇。林悅站在講臺上,手中拿著活動流程表,眼神明亮而堅定,大聲說道:“同學們,‘錯題分享會’現在正式開始!希望大家都能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已的錯題,讓我們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第一個上臺的是張宇,他平時性格活潑,數學成績也還算不錯,但這次帶來的一道數學錯題卻讓他在考試中丟了不少分。他大踏步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題目:“已知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的長度分別為 3 和 4,求斜邊上的高。” 張宇撓了撓頭,露出尷尬的笑容,說道:“我當時一看這題,太簡單了,勾股定理直接算出斜邊是 5,然後就用 3×4÷2 算出三角形面積是 6,最後求斜邊上的高就用 6×2÷5 = 2.4,我還覺得自已做得特別完美。”
臺下的同學都聚精會神地聽著,等著他說出錯誤原因。張宇苦笑著繼續說道:“結果老師給我打了個大大的叉,我還不服氣去問老師。老師說我解題思路沒錯,但是答題步驟不完整。這題應該先設斜邊上的高為 h,再按照我剛才說的步驟來寫,我直接就開始算,少了關鍵的設未知數這一步。”
臺下的同學先是一愣,隨即鬨堂大笑。王強大聲喊道:“張宇,你這是太心急,連設未知數都給‘省’了啊!” 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張宇也紅著臉不好意思地笑了。
接下來上臺的是林曉,她分享的是一道語文病句題。林曉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我斷定他可能生病了。” 她皺著眉頭,有些懊惱地說:“我當時看到這題,覺得讀起來挺順的,就沒覺得有問題,結果就做錯了。”
李悅在臺下立刻舉手說道:“這題我知道,‘斷定’和‘可能’矛盾了,不能同時用,這是典型的前後矛盾的病句。”
林曉點點頭,無奈地說:“對呀,我現在知道了。當時就是太粗心,沒仔細看。老師說我這是對病句型別的特徵掌握不紮實。” 臺下的同學又是一陣笑聲,有人打趣道:“林曉,你這是被‘矛盾’給繞進去啦!”
數學學霸陳宇也上臺分享了一道錯題。他在黑板上寫下:“已知函式 f(x) = x² + 2x + 1,求 f(1 + Δx) - f(1) 。” 陳宇推了推眼鏡,說道:“我當時是這麼做的,把 1 + Δx 代入函式得 f(1 + Δx) = (1 + Δx)² + 2(1 + Δx) + 1,展開後是 1 + 2Δx + (Δx)² + 2 + 2Δx + 1,然後 f(1) = 1² + 2×1 + 1 = 4,最後 f(1 + Δx) - f(1) 我就得出 4Δx + (Δx)² 。本來覺得沒問題,結果老師說我化簡沒化徹底。”
王強又在臺下起鬨:“陳宇啊,你這學霸也有粗心的時候啊!那應該還能再提個 Δx 出來,變成 Δx(4 + Δx) 。” 同學們笑得更厲害了,陳宇也笑著撓撓頭,“是啊,當時就是著急了,沒再仔細看看。”
英語課代表孫悅走上臺,她帶來的是一道英語聽力錯題。“這是一次英語聽力考試中的題目,聽力原文是‘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at 3:30 p.m. in the conference room.’ 題目是‘When will the meeting be held?’ 選項 A. At 3:00 p.m. B. At 3:30 p.m. C. At 4:00 p.m. 我當時聽的時候,走神了一下,聽到‘3’就選了 A。”
臺下的同學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張宇喊道:“孫悅,你這是耳朵開小差啦,後半句都沒聽進去!” 孫悅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沒辦法,當時注意力不集中,大家可別學我。”
李剛上臺分享的是一道物理錯題。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電路圖,說道:“這題是說在一個串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 R1 和 R2,R1 = 10Ω,R2 = 20Ω,電源電壓為 3V,求透過 R1 的電流。我當時想都沒想,直接用歐姆定律 I = U \/ R,把 R 算成了 R1 + R2,求出電流是 0.1A。結果老師問我,題目問的是透過 R1 的電流,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直接用電源電壓除以 R1 不就行了,我這才反應過來。”
陳宇在臺下喊道:“李剛,你這是審題不清啊,白算了個總電阻!” 同學們又是一陣鬨笑,李剛無奈地搖搖頭。
趙晨舉手上臺,他分享的是一道化學推斷題:“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 NaCl、Na₂CO₃、Na₂SO₄、CuSO₄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現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無色透明溶液;②向①的溶液中加入 BaCl₂ 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③向②的沉澱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部分沉澱溶解。根據以上實驗現象,推斷該白色粉末的成分。”
趙晨撓撓頭說:“我當時一看,第一步說明沒有 CuSO₄,因為 CuSO₄ 溶液是藍色的。第二步有白色沉澱,可能是 BaCO₃ 或者 BaSO₄,第三步部分沉澱溶解,說明既有 BaCO₃ 又有 BaSO₄,所以我就推斷有 Na₂CO₃ 和 Na₂SO₄,然後就把 NaCl 給忘了。我以為沒提到的就沒有,結果老師說 NaCl 有可能有,因為整個實驗過程沒有對它進行檢驗。”
臺下的同學笑得直不起腰,王強邊笑邊喊:“趙晨,你這是把 NaCl 給‘忘’在角落裡啦!”
分享會繼續進行著,同學們一個接一個上臺分享自已的錯題。有的同學因為對概念理解模糊而犯錯,有的同學因為粗心大意丟分,還有的同學因為解題思路侷限而走入誤區。每個錯題的分享都伴隨著同學們的笑聲和討論聲,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到了互動交流環節,同學們的熱情更加高漲。大家紛紛舉手發言,針對錯題提出自已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有的同學還會結合自已的學習經驗,分享一些避免犯錯的小技巧。
“我覺得這道數學題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解,就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不對不對,我這種方法更簡單,從函式的角度去分析……”
“在做英語聽力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先快速瀏覽題目,圈出關鍵詞,這樣聽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同學們各抒已見,爭論得面紅耳赤。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僅對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林悅看著熱鬧的場面,欣慰地笑了。她走上講臺,說道:“大家別爭啦,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點。透過這次分享會,我們看到了同學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看到了大家積極思考、勇於交流的態度。希望以後大家在學習中遇到問題,都能像今天這樣,互相分享,共同進步。”
接著,林悅又對同學們分享的錯題進行了總結,強調了一些容易犯錯的知識點和解題的關鍵要點。
最後,林悅說道:“今天的‘錯題分享會’非常成功,雖然大家分享的錯題鬧了不少笑話,但這些笑話背後都是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希望以後我們還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高效。”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錯題分享會”圓滿結束。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和歡樂離開了會議室。他們的討論聲和笑聲在校園裡迴盪,彷彿在訴說著學習的樂趣和成長的喜悅。
上一章,答案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