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老頭是有些手藝在身的,短短几個月,家裡兩頭牛懷上了,兩隻母羊懷上了,三頭母驢也有一頭懷上了,兔子也生了好幾窩了。
而且,老母雞已經開始抱窩,很快就能有小雞崽子出來。
甚至是鴨子、大鵝,最近都喜歡把蛋下在窩裡面,按照餘老頭的說法,這是想要孵化下一代了。
這哪是懷上崽子了,這都是銀子啊。
一頭小牛犢子,養上兩年,沒有十五兩銀子,你休想從我家牽走。
“老餘啊,找謝娘子要酒去,十斤!”
“謝老爺!”
趙清虎摸了摸小青的腦袋,好姑娘啊,不僅幹活老實,而且還能給家裡面增添收入。
身為一家之主,還是半老不老的老人,趙清虎自從秋收後就閒了下來。
但是,家裡面的農活可沒少。
棉花成熟到了旺季,必須及時採摘,否則棉花掉地上就廢了。
水稻田裡面,山坳內的,還在等著養出二茬稻。
可是,之前佃種的十二畝水稻田,還是有些收尾工作要做的。
稻杆已經在水田裡面扎捆,就是把稻杆從稻穗往下一點點的地方紮緊,用的也是稻杆。
下面撐開,立在稻田裡面晾曬,幾天功夫就能曬乾。
大郎帶著人,已經一車一車,把稻杆全都拉了回來。
今天忙著堆草垛呢。
有條件的,下面放上一層乾柴,或是竹竿。好隔絕稻桿直接跟泥土接觸,腐爛,甚至會滋生蟲子。
沒條件的,就直接在泥土上往上堆,就是浪費最下面一層稻杆而已。
稻杆腦袋朝裡面,尾巴朝外,以同心園的方式擺放,看稻杆數量,確定下面一層的擺放多少。大郎是老手了,有經驗。
他們家有十二畝水田,稻杆不少,最下面從裡到外,一共擺放了五圈。
接下來,就這樣一層一層往上擺放,逐漸減少,像是堆積一個稻杆組成的金字塔一樣。
這樣,就不用專門找地方存放這些稻草,就一個稻草堆,能避雨,即便是下雨,也就是淋溼最外面一層,裡面還是乾燥的。
這些稻草,對於農家來說,有不少用處。
其一,燒柴火的時候,稻草就是上好的引火材料。
打火石上迸濺出來的幾個火苗子,可點不燃乾柴,只有松針、草絨,還有這稻杆好用。
其二,冬天牲口的口糧,還有牲口棚裡面保暖,靠的都是稻杆,不可或缺。
特別是趙清虎家,牲口棚裡面牲口多,需要多準備一些稻杆。
大郎已經跟村裡人說了,準備花銅板收一些。
其三,冬日天氣寒冷,他們這裡沒有火炕,這稻草也是給人取暖的好東西。
木板床上,最下面一層,鋪上的就是稻杆。
講究些的,把稻杆像編制竹蓆一樣,一小捆、一小捆的捆在一起,掐頭去尾,睡得舒服。
不講究的,直接把稻草往木床上一鋪,上面蓋上一層棉被,套上床單,再有一床蓋被,就完事了。
墊上稻杆,就能節省墊被,省錢!而且,稻杆的保暖效果也不錯,這東西也能拿出來曬曬,二次利用的,新的稻杆用上一個冬天,等來年春天氣溫回暖,稻杆也退出木床,成為灶膛內的一把火。
十二畝水田的稻杆,最後在豆腐坊旁邊,堆成了一個六米來高的稻草堆。
趙清虎看了看,大郎他們手藝不錯,這稻草堆,紮實!取用的時候,當然不能從最下面往外扯,一般都是站著往外扯,先一點點用上面的,至於下面的,不到最後不用,接了地氣,有腐爛氣味,牲口們也不愛吃,只能當柴火。
當然,你兩三日不喂,餓急了,它們啥都吃。
“再有這麼大一個,今年過冬牲口們的口糧就不缺了。”大郎道。
趙清虎點了點頭,稻杆,綠竹村不缺,畢竟養大牲口的不多,各家各戶都有結餘,幾個銅板就能換取一大堆。
“明天重陽,大郎你跟我一起上山,祭拜祭拜祖宗。”
“好的爹!”
兒媳婦懷胎已經快半個月了,讓趙大郎上山拜拜祖宗,也讓祖宗們保佑保佑他的妻兒。
不說有沒有用,求一個心安。
重陽節,別人登高望遠,登山看紅楓,綠竹村的漢子們,上山祭拜祖宗。
石隆山上,也有一些樹葉黃了。
一葉落而知秋,樹葉黃了,這是秋天真的來了,不僅氣溫下降了,而且,夏日的悶熱感也徹底消失。
綠竹村今年豐收,拿來祭拜祖先的自然也是好的。
除了有肉有酒有茶,還有新米新面。
祖宗們並沒有任何變化,依舊老老實實躺著。
就是墳頭草又長了一年,需要清理下。有些土墳塌了一些,需要添土。被野獸掏了洞的也要堵起來。
若是沒人處理,一座土墳,幾十年過去,就啥都沒了,一點痕跡也找不到。
不是被野草藤蔓禍禍了,就是被樹根扎透了,連個小土堆你都不一定能找到,徹底迴歸自然。
正因如此,古人對家族、傳承十分重視。
畢竟,若是沒有這些,你死後,墳包子十幾年沒人清理,沒人除草砍樹,沒人添土塞洞,就徹底沒了。
重視生死大事的古人可受不了這個。
連墳包子都沒了,你在下面還能過得好?
趙清虎也算是入鄉隨俗,瞅了瞅一旁一直不吭聲的趙老頭。
想著這老頭沒了,日後能有幾人來給他墳頭除草添土,過上幾十年,怕是真的連個墳頭都找不到。
重陽之日,趙清虎家擺上了大席,四葷三素一湯,全家好好吃了一頓,還蒸上了糯米飯,吃了撒蜂蜜的香甜糯米飯。
飯後,趙清虎想起自家還有五百多斤糯稻,除了留種,還能有不少。
他種植糯米的時候,可是想著喝點自家釀出來的米酒的,此外,糯米還能發酵做酒糟,這可是好東西。
做酒糟需要酒麴。
這年頭,家裡面有酒麴的,那都是釀酒世家啊,是一代傳承一代的,旁人可買不到。
不過,這難不倒趙清虎。
手搓地雷他辦不到,手搓個酒麴,那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自家做酒麴,最重要的是辣蓼草。
這東西很常見,基本上華夏四處都有分佈,尋常小河邊,小溪邊,一抓一大把。
除了當柴燒,這辣蓼草連牲口都不吃。不對,這傢伙似乎還是一味中藥,也不知道董大夫收不收這種路邊貨。
不過,辣蓼草是製作酒麴的必需品,是植物酵母。
製作酒麴也很簡單,不用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
辣蓼草,糯米粉,還有麩皮,有這三樣就行。
一旦有了酒麴,下一次製作酒麴,就不用去弄辣蓼草了,可以自己用酒麴來發酵孕育酵母菌。
釀酒,趙清虎目前還沒有想法。
他就是想要弄一些酒糟,煮點甜糟水佐雞蛋,或是弄一些酒糟肉類,那特殊的風味讓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