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1章 平亂受阻

自從有了新型馬車,趙清虎也願意出門了。

不光是在京城閒逛,品品茶、聽聽曲,看看曲藝表演外,也願意去莊子上逛一逛。

公元二十五年,今年是閏年,閏六月。

翻開黃曆,三月初,清明時節,接下來就是穀雨了,是北方春耕準備期。

他家的莊子,如今有了三個,除了宏豐帝賞賜的皇莊之外,杜真又花錢買了另外兩個。

雖然沒有皇莊大,可也有幾十戶佃戶,數百畝田地。

大丫已經開始推廣豆腐坊,花了不少銀子。

跟豆腐坊配套的,自然就是養殖場。

雞鴨鵝,豬牛羊都養了起來。

為了支援自家產業,紅薯是需要大量推廣的。

畢竟,紅薯的枝葉藤蔓,都是喂牲口的好材料。

穀雨之前,暖棚內的土豆成熟了,這一次一共種植了一百五十畝,得到的土豆,一堆一堆的,看著就很喜人。

京兆尹,一個乾瘦小老頭,在土豆堆裡面轉來轉去,這裡看看,那裡瞧瞧,還伸手摸一摸帶著泥土的土豆,滿臉的笑容。

趕上了,這些土豆種子,趕上了春耕。

只要把種子分配下去,直隸所屬,兩府十九縣,全都能種上。

過了今年,明年種子就足夠,能全面推廣。

在土豆、紅薯推廣上,他們京兆尹,一定要走在全國前面。

三郎從南方帶回來的土豆品種只有三種,種植之後,工匠院的農工,詳細記錄的產量、大小,生長期。

適合直隸土壤的品種也選了出來。

趙清虎扶額,雖然這些農工的研究方向沒有錯。

土豆如何發芽、如何種植、生長期多少、什麼時候澆水施肥等等。

但是,目前他們還沒有細化分配的條件啊。

種子太少,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把土豆跟紅薯徹底普及。

現如今,連皇帝運回去的土豆,都是在宮中種植,吃的很少。

“老爺,這些農工佔了我們三十個暖棚,有十畝地呢。”魯羊蹄抱怨。

莊子原本就不大,土地還不夠他們耕種的。

這些工匠院的農工,竟然跑來搶土地,還是老爺首肯的,想想就生氣。

“無妨,他們乾的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你們多多配合就是。”趙清虎笑了。

魯羊蹄是家裡老人,從微末走到如今,對土地,天然他就有一種佔有慾、保護欲。

“農令,土豆我要帶走。”京兆尹找到了趙清虎。

“咋地,你跟陛下一樣,都想白拿啊?”

想想趙清虎就有些鬱悶,陸幀實在是摳門。

從自己這裡,運走了大量土豆、紅薯,一文錢沒給?

幾個意思啊,問他,就是國庫沒錢,讓皇帝的內庫出。

就為了一些土豆、紅薯,我去找皇帝要錢?你個鐵公雞就摳門吧,惹惱了本農令,讓皇家銀行不給你們國庫存錢,到時候讓你欲哭無淚。

陸幀也就算了,好歹是戶部侍郎,馬上就要登臨戶部尚書,執掌一部的尚書大員,你京兆尹,區區四品,也敢來白要?

京兆尹脖子一縮,瞪大了眼珠子,還要給錢?

幾十萬斤土豆啊,怎麼算價錢?

除了土豆,馬上還有紅薯呢,那也是幾十萬斤,咋辦?

早知道,就應該把所有土豆、紅薯全都運去南方。

那可是幾百畝、上千畝耕種啊,朝廷統一分配種子,也不用花錢啊。

“農令,京兆尹窮啊!”

“別哭窮,國庫有錢。”趙清虎一句話就給懟了回去。

京兆尹無奈,“那農令,您說個價格!”

“溼土豆,一石一百五十文。”

土豆畝產不少,平均有三千多斤。

一石一百五十文,一季收穫,一畝地能有四五兩銀子,比冬小麥、大豆等等都要高。

也就是棉花這種經濟作物,能比土豆高。

趙清虎是故意的,給土豆定價,他應該是大淵皇朝第一個,還是官方定價。

這個價格不能太低,否則農戶會吃虧。

大淵皇朝的一石是一百斤,一石一百五十文,一斤就是一個半銅板,降價的餘地不多。

上市後,朝廷在糧店出售,三文錢一斤,也能抵消運輸跟儲存的成本。

三文錢一斤的糧食,即便是土豆這種粗糧,那也絕對是低價糧。

若是黑心點,算你五文錢一斤,老百姓也能吃得起。

至少,太平年月的糧價,最低賤,也是這個水平。

京兆尹暗自算了算,內心鬆了口氣,好在趙清虎沒有獅子大開口。

一石一百五十文的糧食,絕對是良心價格。

這一次,他要弄走的,也就是三十萬斤左右,三千石,四十五萬個銅板,四百五十兩銀子,京兆府還是拿得出來的。

瞅了趙清虎一眼,京兆尹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鍵。

京城內的官員,誰不知道,這位可是超級富豪,腰纏數百萬兩鉅款。

皇家煤炭商會、雪花鹽業都有他的乾股,是能坐在家裡面等著分紅的,每年幾十萬兩。

除此之外,那香皂工坊,下金蛋的母雞,就是他們家的。

幾百兩銀子,趙清虎肯定不會在乎。

這是要開口,第一個定價啊,將土豆的價格,限定在了一石一百五十文。

這個訊息傳遞出去,很可能就是大淵皇朝的官方定價。

去年皇帝推廣的,全國糧食託底價格,主要是小麥、稻穀的託底價格。

如今,這土豆也有了託底,還是整個大淵皇朝的託底。

全國三十六路,三十六個巡撫大臣,誰敢把土豆託底價格定的比趙清虎低?

“農令,要不您今天把宏豐署的價格也定了,我好一起上摺子,讓戶部撥錢。”

“一石一百二十文吧。”

紅薯可比不了土豆,價格要低一點。

土豆、紅薯的價格定了下來,隨著京兆尹的奏摺遞上去,整個官僚系統都知道了。

陸幀看了看價格,這價格不低啊。

趙清虎提出的穩糧、穩民,他是真的敢啊,徹底把糧價託底舉了起來。

這一點,毋庸置疑,對全國的農戶,大小地主最有利。

最倒黴的,就是國庫,他們可是要補糧食差價的,還有大大小小的糧商。

宏豐帝,倒是樂見其成,十分爽利批准了京兆尹的奏摺,讓戶部撥錢。

“哎,可惜宏豐豆、宏豐署來的太晚了。”暖身殿內,宏豐帝硃批了奏摺,感慨了一句。

一旁左相苦笑了一聲,“陛下無需憂心,洞庭湖的局勢,還在掌控之中。”

右相全程沉默,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不知道洞庭湖這一次舉旗造反有貓膩啊?

江南的事情,宏豐帝在強壓的同時,也多有忍讓。

這些人可別玩脫了,否則,是血流成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