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3章 挖根啊

“陛下這是要挖根啊!”

李成只感覺眼前一陣陣發黑。

怎麼辦,難道他們還真的能組織鹽工,造反不成?

“快,快傳信回江南!”

“不會這麼嚴重吧,畢竟大淵皇家銀行就只有一家。”

“蠢貨,那趙清虎,他送了兩筆銀子進入皇家銀行,有了錢什麼事辦不了?”

李成已經徹底慌了手腳。

八百萬兩銀子算個屁啊?

這銀行借貸業務,才是真正的刨根啊,這簡直是要挖他們江南世家的祖墳啊。

不能借貸,他們每年的收入,硬生生要斬掉一半啊。

又有雪花鹽出來攪亂局勢,他們鹽會,還能存在多久?

回到皇宮的宏豐帝,瞅了一眼孫公公。

“趙愛卿尋來的土豆跟紅薯,真的能畝產三四千斤?”

“陛下,老奴看還不止這個數。”

“老貨,你一貫圓滑,這一次怎麼敢下次定論?”

“嘿嘿!”

孫公公又不傻,察言觀色的能力,整個大淵朝,誰比得了他啊?

趙家三郎,明顯是有話要說,被趙清虎給喝退了。

顯然,趙清虎是不想宏豐帝的期待太高,留有餘地。

“此事若成,朕一定重賞!對了,今日見到的是趙愛卿家的三兒子?”

“陛下,趙清虎膝下一共六子四女,那小子就是趙三郎,管著家裡面的生意。”

“有趣了,趙愛卿也是多子多福之人啊。”宏豐帝笑了,“可有婚配?”

“目前只有趙家大郎、二郎成親了,下面的還沒著落。”

“如此才好。”

暫且按下此事,宏豐帝看了看桌上內衛送上來的情報。

“最近下面有動靜嗎?”

“李成去了一趟右相府,相信很快就會意識到皇家銀行借貸業務的威脅。”

“呵,讓秦國公準備好,這一次朕倒要看看,有幾個頭鐵的敢冒出來。”

“陛下,動了鹽會,怕是食鹽會動盪。”孫公公有些擔心。

宏豐帝卻笑了,此一時彼一時。

鹽會把持著食鹽製造跟銷售,牽一髮動全身,朝廷才會忌憚一二。

可如今,太子手中掌握了更加先進的製鹽之法,這就是源源不絕的食鹽。

把鹽會一舉拿下,讓雪花鹽代替,即便有陣痛,為了長久之計,宏豐帝也一定要把鹽業抓在自己手中。

“去吧。”

“遵命!”

大淵皇家銀行的事情,的確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主意。

儲存給利息,這一點沒人在乎。

關鍵就是,借貸業務。

煤炭商會那些股東,可有不少去借貸了。

只要你的抵押物價值足夠,皇家銀行就會給你借貸。

發出來的,都是大額銀票。

現如今,煤炭商會的股權交易,大部分都是用的皇家商會的銀票。

不僅如此,京城東南西北,甚至是直隸兩府十九縣,各自都有施工隊在忙活。

聽小道訊息,是要在入冬封凍之前,把皇家銀行的分行蓋起來。

這件事情,甚至不用經過朝堂。

皇家銀行,自己有錢,不用國庫出錢,朝廷大臣,反而不好多嘴。

傳聞中,那趙清虎,往皇家銀行內,送了幾千萬兩白銀。

也不知道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位小神農,他不僅懂農事,他還是財神爺啊。

不僅如此,不少勳貴大臣,甚至是國庫內的存銀,都一箱箱運進去。

鑄造的金幣、銀幣,也是每日大量外流。

京城內,有些身份的人,還用金錠子、銀錠子,都有些拿不出手,會被人瞧不起。

商賈,才是這個世界上對利益嗅覺最靈敏的。

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金幣、銀幣對比之前的金銀錠子的好處。

火耗,皇家銀行完全承擔了鑄造錢幣的火耗。

金幣、銀幣,只要不是缺損,以舊換新,是不用收火耗的,也不用考慮成色問題。

一枚金幣,不管用到什麼時候,只要皇家銀行不倒,它的價值就是一兩金子。

海枯石爛,也不會有所改變。

只這一點,金幣、銀幣就比之前的金銀,受歡迎。

商賈們一旦有了選擇,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你用金銀,那掌櫃的,頗為微妙的眼神,當真是有些氣人的;用上金幣、銀幣,對方絕對會露出春天一般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京城內,局勢動盪,有一些針對皇家銀行的謠言甚囂塵上。

其一,便是金幣、銀幣不是足金、足銀,裡面摻和了銅鐵。

其二,皇家銀行發放的金票、銀票額度太高,超出了銀行內的金銀儲備,就是廢紙一張,很快就會跌價。

一時間,不少拿著大額銀票的傢伙,一窩蜂去擠兌了。

不過,這對於皇家銀行來說,就是小兒科。

皇家銀行內的金銀儲備,早就超越了國庫,達到了恐怖的兩千多萬兩。

畢竟,皇帝為了支援皇家銀行,可是忍痛把自己的內庫送了過來。

不僅如此,國庫內儲存的一千多萬兩金銀,也都送了進來重新鑄幣。

陸幀可沒有急著把金銀提取出去,存放在銀行,是有利息的。

即便一年只有五錢利息,這筆收入,也十分恐怖。而且,皇家銀行承擔火耗,他樂見於此。

只要國庫不來擠兌,就算是所有派發出去的金票、銀票,一天時間內過來擠兌,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但是,謠言的誕生,讓宏豐帝震怒。

內衛出動,一個個散播謠言的人,一抓一大把,全都送進了京兆府的大牢。

這件事情,就是在莊子上等著育苗完成的趙清虎都聽說了,王三爺親自跑來說的。

“如今謠言越發厲害,止都止不住,老弟可有辦法?”

“朝廷頒發詔令,廣而告之不就好了?”

謠言止於智者,擠兌一兩天,事情就結束了。

釋放謠言的人不一定聰明,聽行了謠言的也不一定是蠢貨。

也許,這兩天去擠兌的,就是謠言製造者。

“老弟你想得太簡單。”

“三爺你想的太複雜,想想咱們皇家銀行發放出去的金票、銀票都在誰手中?咱們可都是大額髮放,沒有小面值的,這些人會聽信謠言?”

王三爺點了點頭,雖然擠兌的人多,可他問過了,兩天時間才擠兌出去八十萬兩白銀。

輿論壓力,趙清虎想到了辦報紙。

剛好藉助此次機會,讓皇帝拿錢,辦一個官方報紙,成為朝廷喉舌。

輿論陣地,有機會自然要先下手為強。

放些謠言,算什麼手段,堂而皇之的官方喉舌,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