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章 南王

南王不愧是跟著王二爺一起廝混的。

認了人後,眾人移步宅內,南王的車駕,直接就從側門進了後院。

王員外出門帶著歌姬舞姬,南王出門,足足三車美人啊。

“來,再喝一杯,趙農令小神農的大名,本王可是如雷貫耳。”

南王舉杯,趙清虎只能是陪著。

“王爺客氣了。”

“王爺,我趙老弟可不僅僅擅長農事,他手上還有美酒!”

“嗯?”

聽說有美酒,南王立馬露出了感興趣的神情。

“美酒如美人,可遇不可求,不知道小神農可否割愛,讓本王開開眼界。”

你們說話都這麼好聽的嗎?

趙清虎怎麼感覺南王這一次來者不善啊!

招了招手,趙清虎讓顧凌軒去弄來了一罈子白酒。

雖然只窖藏了半年,但之前他開壇嘗過,口感不錯的。

酒罈開啟,白酒的醇香立馬就瀰漫開來。

南王吸了吸鼻子,“好酒,好香!”

取來瓷杯,趙清虎讓四郎給眾人一人滿上了一杯。

南王笑道:“小神農如何能吝嗇,這一杯才多少?”

“王爺有所不知,這酒烈,一杯之量剛剛好,第一次飲這白酒,不可急躁,當細品!”

說著,趙清虎打了個樣,端起酒杯淺抿了一口。

熱辣之感,從舌尖直達喉頭,而後是胸膛。

“呼!”

吐出一口濁氣,趙清虎道:“請!”

眾人見此,有樣學樣。

果然,這白酒聞之有醇香之氣,入口熱辣,卻又醇厚無比。

飲下之後,胸膛暖烘烘的。

“好酒,好辣!”

“如此瓊漿,讓人沉迷啊。”

“宋神童,諸位學子,如此美酒當前,何不賦詩一首,以增雅興?”

喝點小酒這是要搞事情啊,趙清虎看向王員外。

見他沒什麼反應,隨即恍然,古人不就喜歡這個調調?

文人墨客聚會,有了美酒佳餚,更有美女在側,當然要賦詩一首,這才雅啊。

自己是不是有點杯弓蛇影啊?

不過,等南王喝的臉頰緋紅,雙眼迷離,拉著趙清虎,抱怨他進了一次京城,把自己堂堂王爺都調動的事情說了。

趙清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自己敏感。

南王這次下船,特意來見一見他們,是真的心中有些怨氣。

自己好端端在江南享受,逍遙自在,日子爽歪歪。

突然一道聖旨就來了,讓他連夜趕往京城。

若不是自己拖拖拉拉,故意拖慢了行程,還真碰不到趙清虎。

見了面,自然要抱怨一兩句。

江南多好啊,魚米之鄉,婉約所在,美女如雲,瀟灑愜意。

入了京城就不一樣了,自己不僅要幹活,還要被皇帝老子管著,還要謹小慎微,避免被有心之人鑽了空子,想想他就難受。

趙清虎哭笑不得,這種事情,皇帝聖心獨斷,那是信任你啊。

對於其他人來說,求之不得的東西,在你南王嘴裡面,咋就變了味呢。

堂堂鳳子龍孫,皇室親王,豈能只安享太平,不出工出力?

皇家煤炭商會,想想那一大堆的事情,趙清虎默默給南王點了蠟燭。

還來陰陽埋怨我,等你累成狗,看你還有閒心思出門都拉著三車美女,多招人恨啊!

好在這個王爺只拉著三車美女,若是還有美男,那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

南王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第二日酒醒後,便登船離開,就是走之前,順走了趙清虎十罈子好酒。

送走了南王,趙清虎也忙了起來。

宋天賜這一次,可是送了一個天大的恩情過來。

總不能讓他空手回去,所以他帶著顧凌軒,在登州府逛了起來。

登州府是江北道的首府,又靠近運河,十分繁華。

趙清虎甚至還抽空去自家的香皂店看了一眼。

香皂店的貨品雖然單一,但是生意不錯。

“族長!”

“趙叔!”

店裡面掌櫃跟賬房,都是他們綠竹村的人。

一個是趙姓族人,一個是王家後生。

兩人見顧凌軒來了,連忙見禮喊了一聲老師。

顧凌軒可是他們的授業恩師。

翻看了店裡面的賬本,生意不錯,這個月已經賣出去上千兩銀子。

“拿十塊香皂,二十塊肥皂,打包我帶走。”

趙清虎不願意亂了賬本,畢竟,不管是掌櫃的還是賬房先生,都是半桶水。

直接按照價格付了銀子,免了後續麻煩。

又去買了些布匹,擺件,南北乾貨,總共一馬車三箱東西。

王員外也準備了一馬車禮物,兩人親自把宋天賜送上船的。

鄉試的時間是五月中旬,一樣的,開考之前,有祭祀孔廟的活動。

這一次,可是京城來的欽差親自主持。

趙清虎這一次沒有躲避,在接到帖子後,穿上官袍,參加了這一次的祭孔大典。

不得不說,科舉對於大淵朝來說,是選才大典,朝廷十分重視。

光是主持考試的,不僅有欽差,更有巡撫、學政,教俞,幾十個頭戴官帽的官員。

八佾舞於庭的帝王禮節趙清虎沒看到,但是,也有四排學子們起舞,可稱呼一聲,四佾舞於庭。

鄉試一共有三場,每一場三天兩夜。

第一場考核四書五經的經義,就是傳聞中的微言大義。

這一點,大淵朝的發展,跟華夏曆史有點不同。

沒有八股文這種固定格式,反而是博採眾長,各抒己見。

第二場考核的是算術、公文寫作能力,算是實用考核。

最後一場是策論,也是最重要的,對朝廷大政方針的褒貶。

而策論,也是擋住大部分寒門學子的一道門檻。

畢竟,對於這些學子來說,接觸朝廷政策的機會很少。

就比如李秀才,他住在李家村,連縣城都很少去,如何瞭解朝廷大政方針?

考試的時候,很容易抓瞎。

宋天賜給他們惡補了三天,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希望能有些用吧。

至少,宋天賜了解自己的老師。

在一些朝廷政策方面,還有經義方面,只要是合乎主考官的想法,能一舉中第的機會不是沒有。

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看得出來,四位秀才公,都很認真,對此次鄉試,也是雄心勃勃。

趙清虎只能是在心中,把漫天神佛都求了一遍!希望他們能把握住這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