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9章 大力發展

監國朱由榘先前僅僅是一名藩王,做許多事情都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以至於束手束腳。

可是如今他麾下有無數的精兵猛將,有了強大的軍隊作為後盾,他又是大明監國,做事自然也就變得底氣十足。

他靠著強力的手腕清洗了南直隸各府縣計程車紳豪強,將大量的土地分給百姓,迅速的贏得了民心。

而後靠著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新政,迅速的讓江西,湖廣,福建,浙江等地也迅速的被他所實際掌握。

先前大明朝廷中央冗官冗員眾多,死氣沉沉,沒有了絲毫的權威。

地方上官紳貪腐嚴重,軍頭擁兵自重,大明實際上已經是四分五裂的狀態。

如今監國朱由榘上位後,自然也是要集大權於南京,以整頓地方,整頓軍備,整合各方的資源,以革新圖強。

奉天殿,周圍都是披堅執銳的大明禁衛軍團兵士守衛。

大明禁衛軍團乃是新成立的一支新軍,他們取代了原本的京營,成為了戍衛南京,拱衛皇宮的一支重要力量。

禁衛軍團計程車兵多數都是從各野戰軍團中抽調組成的,他們作戰勇猛,富有戰鬥經驗。

如今他們也是朱由榘這位監國直接掌握的一支重要力量,兵力高達五萬餘人。

有了這麼一支禁衛軍團,他也能壓制各野戰軍團,防止野戰軍團的將領擁兵自重,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頭。

殿外戒備森嚴,大殿內卻是人聲鼎沸,顯得頗為熱鬧。

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的時候,他大多數時候都在後宮與美人尋歡作樂,以至於奉天殿也是冷冷清清的。

可是如今監國朱由榘主持大政,他也是格外的勤勉。

內閣七位大學士以及各部的尚書,凡有要事,均是到奉天殿向朱由榘這位監國請示彙報。

在奉天殿內,這些大明的高層重臣們,已經沒了往日的沮喪頹廢,一個個紅光滿臉,神采飛揚。

就連首席大學士路振飛,也沒了往日憔悴的模樣,反而是顯得精神奕奕。

畢竟先前朝廷搖搖欲墜,大小事務那都是他一人操持著。

朝廷的東林黨和勳貴們非但不幫忙,反而是經常爭權奪利,搞得他相當疲憊。

可是如今東林黨已經宣告瓦解,勳貴集團也沒了。

現在朝堂上的一眾大臣那都是朱由榘提拔起來的,他們不再誇誇其談,反而是頗為幹練,都是一些做實事的人。

更何況監國朱由榘有意的分權,內閣大學士們如今權勢大大的被削弱了。

他們大多數的時候僅僅是充當顧問,幫著草擬詔書等事情。

朱由榘這幾個月制定了大小几百項章程,具體的事務則是直接由各部的尚書直接按照章程拍板決策即可,並且實行尚書負責制。

章程裡沒有的,各部實在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這才會上報請示。

監國朱由榘如今實行的,不再是人管事,而是透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實行制度優先的策略。

要各級官員做事都是有章可循,而不是隨意做決定或者事事請示。

只要在制度允許的範圍內,不必事事請示,極大的提高了效率不說,也避免了許多人陽奉陰違。

今日監國朱由榘將內閣大學士以及各部的尚書召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聽彙報,協調各部解決一些問題。

“如今太平府境內已經開設了煤礦三座,每日可產煤一萬多斤。”

工業部的尚書林元智也是率先的向朱由榘這位監國彙報他們最近的一些工作的進展情況。

“我們工業部擬在太平府境內籌建鍊鐵廠五座,同時準備在淮安,海州和鎮江府設立造船廠各一座。”

“常州府,松江府,蘇州府將小型的紡織廠集中起來,準備設立由工業部掌控的大型紡織廠......”

“除此之外,我們已經在應天府設立了被服廠一座,我們準備再設立五座被服廠,不僅僅向我大明軍中供應被服,也向各府縣供應被服。”

林元智原是軍中的幕僚,如今被調任工業部的尚書後,在短短的時間內,也是做出了許多的成績。

內閣大學士們和各部尚書聽了林元智的彙報後,也都是滿臉的興奮。

特別是內閣大學士路振飛等人,感覺就像是做夢一般。

先前他們為了維持大明朝廷,四處的籌措錢糧都已經讓他們心力憔悴了,更別說去建立各類的工廠,去開礦了。

可是如今監國朱由榘上任,大刀闊斧的一番改革,直接讓大明自上而下,煥然一新。

朝廷設立了大明錢莊後,擁有了源源不斷的銀子,可以去幹各種事情。

地方上的百姓分到了土地,一個個也都是挽起袖子搞糧食生產,那熱火朝天的景象,讓他們都是無比的詫異。

他們這才發現,他們先前修修補補,那都是徒勞無功的事情。

要想大明重新的崛起,還得要監國朱由榘這般,殺伐果斷,敢於不破不立。

如今他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先前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如今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恢復,在變得強大起來。

“煤礦,鋼鐵,造船廠這是重中之重,必須要再投入一些銀子,多招募人手。”

朱由榘對工業部的林元智道:“多招募一些年輕人去,那些老工匠們也要提高他們的待遇。”

“不僅僅要確保他們吃好喝好,也要確保他們的妻兒老小不會挨凍捱餓,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對於那些工匠們,凡是做出成績的,也要不吝賞賜。”

“與此同時,工業部新成立的礦業司,造船司的各級官員,也要嚴加約束,防止他們中飽私囊......”

監國朱由榘聽了林元智的彙報後,也是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見。

“殿下,江北器械總局如今已經升為大明器械總局。”

在林元智彙報完畢後,兵部尚書鄭飛也是開始了兵部的相關彙報。

“如今規模擴大了,地位提升了,槍彈等的製造,臣也懇請單獨的設立工廠增加生產......”

先前朱由榘在江北設立的江北器械總局,為的就是研究和製造各類火器。

當時他們財力物力有限,所以許多都是合併在一起做的。

如今升格為大明器械總局,歸屬兵部管轄,鄭飛也是覺得隨著產量的擴大,希望能分設各廠,不然完不成任務。

“手雷廠,火藥廠,鑄炮廠,火槍廠,研究院等都單獨的設立工廠吧,依然歸屬大明器械總局統領。”朱由榘想了想後,也是同意了兵部尚書鄭飛的懇請。

畢竟以前他們都是小作坊型別的生產,可是如今要裝備大明的軍隊,小規模的作坊自然是難以滿足需要的。

既然規格提升上來了,那分設各廠,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整軍的事情如何了?”

朱由榘準允了鄭飛對大明器械總局的懇請後,也是問起了整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