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2章 農業

朱由榘視察了鄭森的新建水師營,並且正式的宣佈,野戰第四兵團正式的改名為水師第一艦隊。

熊凱擔任水師第一艦隊的提督總兵官,第一艦隊暫設三個水師營,直接歸屬江北統帥府節制。

鄭森則是成為了第一艦隊第三營的指揮使,執掌他的那一百艘船和幾千兵。

而海州(連雲港)也成為了他們水師第一艦隊的駐地所在。

至此,水師第一艦隊成為了朱由榘麾下獨立的一個建制,將會單獨的獲得撥款。

原來他們屬於野戰第一軍的建制,大多數的經費都用給野戰第一,第二,第三兵團了。

這三個兵團那可是響噹噹的主力部隊,水師的第四兵團獲得的經費數量比較少。

現在熊凱成為了水師第一艦隊提督總兵官,以後單獨獲得經費,他自然是興奮的,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番。

當朱由榘離開了水師兵營的時候,熊凱這位提督總兵官就召集了在海州的將領,宣佈了朱由榘的遠景規劃。

看到朱由榘如此的重視水師,水師的那些將領們,也都是格外的振奮。

他們覺得總算是能夠得到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了,也是躍躍欲試。

朱由榘自然是不管水師第一艦隊如何去幹。

反正他該交代的都已經交代給了提督總兵官熊凱。

熊凱到時候要是幹不好的話,他直接換人就是。

在檢閱了新建水師營,並且對水師進行了改革,也是達到了他此行的一個目的。

只是朱由榘並沒有離開。

這一次好不容易離開了淮安城,到了海州。

他自然也是想要四處轉一轉,看一看,瞭解一番民情。

海州的縣令鄧興自然也是不敢怠慢,親自的陪同朱由榘視察。

“現在田地裡都是耕種的什麼作物?”

朱由榘在鄧興的陪同下,走到了鄉野間,聞著泥土的氣息,也是感覺格外的舒爽。

“回稟殿下,現在我海州大多數都是水田,耕種的都是一些稻穀。”

“除了稻穀外,還種植一些豆子,南瓜。”

鄧興不像是別的那些縣令那般,整日高坐縣衙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在江北講武堂經過了一系列的思想洗禮,他也是經常的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情況。

為此,他並不是那些五穀不分的讀書人,反而是比較務實的。

“現在百姓耕種有什麼困難?”

朱由榘走在田埂上,邊走邊問。

“困難也是有一些的。”

“一則耕牛不足,許多村裡就一兩頭耕牛,其餘的田地均是靠著人力耕種。”

“還有呢?”

“還有則是勞動力不足。”

鄧興說到這裡的時候,也是忍不住的長嘆了一口氣。

“當初賦稅嚴重,所以許多的莊稼人都逃了,不願意耕種了。”

“他們一些人落草為寇,一部分人則是去當了海盜,還有人則是去外鄉乞討了。”

“後來劉澤清又佔據此處,他大肆的招募兵員,許多村裡的壯勞力都被抓走,後來死在了戰場上。”

“現在縣裡的守備營又大量的招募兵士,許多的壯勞力都是去當兵吃糧了,所以耕種的人不少。”

“現在即使許多的土地分了下去,可是還是撂荒了,人手不足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聽到海州的縣令鄧興的講述後,朱由榘也是明白了。

為何一路過來,看到許多上好的田地撂荒,原來是這個原因。

現在各地戰亂不斷,先前又是各種加稅等原因導致人口流失的比較厲害。

現在朱由榘雖然控制了這一地區,並且穩定了地方的秩序,可是面臨的問題卻依然很多。

“你說的這些,倒也是一個問題。”

現在每家每戶的確是分了不少的土地,可是他們沒有能力耕種,依然產不出糧食。

朱由榘可是想淮安地區成為他的一個大糧倉呢,到時候他外出征戰,這裡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糧食以供軍需。

“現在勞動力不足,耕牛也是不足,倒是每家每戶都無力耕種自家的田地。”

“不如這樣,讓各村的保甲長領頭,成立耕種小隊。”

“每一個耕種小隊十餘人到二十人不等,每一個耕種小隊負責一塊區域,負責耕種。”

“這樣就避免了單家獨戶沒有耕牛,沒有幫手,無力耕種的局面。”

“他們種植的糧食,自己留用一些,到時候江北統帥府也可按照市價收購儲存......”

現在各村的勞動力缺乏,又缺少耕牛,朱由榘也是替他們想了一個辦法。

“殿下,您這個法子好!”

“只要幾戶人家一起耕種,互相幫忙的話,那一畝地很快就能夠耕種完畢。”

每家每戶有一頭耕牛不現實,但是一個耕種小隊分到一頭牛,應該不是難事。”

“如此一來,就能確保許多田地不撂荒了,那些只有女人的門戶也不至於餓肚子。”

面對朱由榘的這個提議,縣令鄧興也是眼睛一亮,覺得大有可為。

這樣形成一個互相幫助的耕種小隊,將會極大的提高耕種的面積和效率,形成一個優勢互補。

鄧興也沒想到,高高在上的王爺,竟然還有如此辦法,他對朱由榘也是愈加的敬佩了。

“耕種小隊幾戶人家就可以了,不宜擴大,也不能吃大鍋飯。”

“要是人多了,許多人就想偷奸耍滑,想要偷懶了,反而影響耕種。”

“他們僅僅是耕種在一起,吃飯飲食,依然是各家過各家的。”

朱由榘提醒道。

“殿下洞察秋毫,讓下官慚愧。”

鄧興方才還想琢磨,到時候要不要擴大呢。

經過朱由榘的提點,也是打消了自己的念頭。

“除了這個辦法外,你也可去各處大路招募饑民,只要願意過來耕種的,就可以分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在此安家落戶。”

“同時本王知曉有一種番薯的東西,產量也是極大的,只要大規模的種植,收成很好,你們可以尋一些種耕種。”

朱由榘隱約的記得,番薯似乎已經在福建等地種植了。

那些都是一些貿易的船隊攜帶而來的。

只是現在在大明還沒普及,他則是想讓鄧興主動的去尋找,到時候推廣種植。

“番薯下官倒是有所耳聞,只是聽說那東西吃著味澀難以下肚......”

“你這都是謠傳而已,你儘快的派人去尋一些種下去,到時候自己嘗一嘗就知道了。”

“下官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