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的黑虎軍是以當初朱由榘麾下敢死營一部為基幹組建,為此軍容鼎盛,紀律嚴明。
他們在萊陽大戰後休整了兩日,王朗統帥的第一兵團向西攻掠萊州府,李青統帥的第二兵團向東攻取登州府。
劉鵬這位總鎮則是親率兩千精銳騎兵坐鎮萊陽,居中策應。
僅僅不到一月的時間,黑虎軍就徹底的將登州府和萊州府納入到了他們的勢力範圍。
先前萊州府和登州府各縣都有勢力,既有那些山匪流寇佔據的村鎮府縣,同時也有地方鄉紳,大明滯留山東的官員組織的隊伍。
這些勢力為了擴大地盤,壯大勢力,彼此攻伐不休,導致這兩個府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那些尋常的百姓今日給這個勢力繳納了大量的糧食和銀兩,以希望得到庇佑。
可是僅僅過了數日,另一股勢力又佔領了,他們又得繳納一筆糧食和銀兩。
如此反覆,導致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幾乎難以生存。
現在黑虎軍蕩平了兩府內各路勢力,他們也如同當初在靈山衛那般,迅速的張貼了安民告示,並且宣佈了新的政策。
在黑虎軍的大力宣傳下,新控制的廣袤地區百姓歡欣鼓舞,熱烈的擁護黑虎軍,讓黑虎軍一躍成為了山東境內最大的一股勢力。
“劉鵬他們打得不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們蟄伏這麼久,總算是打了一場精彩漂亮仗!”
當山東的戰報送回到了淮安江北統帥部的時候,穎王朱由榘也是高興的直拍大腿。
他當初派劉鵬到山東去,也是想要以山東為北伐的橋頭堡的。
可是劉鵬去了那麼久,卻遲遲的沒有開啟局面,讓他也是心裡很惱火。
要不是軍情司送回訊息,說劉鵬在積極的練兵備戰,兵力擴充到了兩萬餘人的話,他甚至以為劉鵬無能,想要將其撤換呢。
好在劉鵬並沒有讓他失望,他穩紮穩打,也算是完成了他交辦的任務。
“劉總鎮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現在山東的登州府,萊州府打下來了,局面也算是開啟了,當真是可喜可賀啊。”
“山東境內的民風彪悍,我想黑虎軍的實力,將會很快得到一個快速的增長。”
山東那邊的大捷讓江北統帥府眾核心人物都是格外的興奮。
畢竟劉鵬也算是穎王陣營的人,他在外邊打下了大大的地盤,對於他們而言,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
縱使是穎王和朝廷撕破了臉皮,他們也是大有地方可去,不必在江淮地區和朝廷刀兵相見。
他們現在縱使是聽從穎王殿下的號令,可是朝廷畢竟是朝廷,在他們的心裡還是佔據著正統地位的。
除非是迫不得已,他們是不願意和朝廷刀兵相見的。
“這一次他們打下了兩個州府,也算是立下了大功,以本王的名義,發一封嘉獎文書去,褒獎他們的赫赫戰功。”
朱由榘現在已經逐漸的轉變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非功不賞,甚至是有功也不一定賞了。
當初組建敢死營的時候,他為了收攏人心,可以大方的進行賞賜。
可是現在他麾下兵馬眾多,以後立下戰功的人也將會越來越多。
為此,倘若是每一次都要額外的封賞的話,他也沒有那麼多的位子和錢財。
一旦以後某個將領立下潑天大功,他賞無可賞,就會鬧出很大的麻煩。
因此現在他在減少賞賜的頻率,大多數的時候都是以口頭嘉獎,或者授予戰旗一類的東西。
當然,那些功勞他也並非直接無視,而是細細的記在了功勞簿上,作為以後升遷的一個憑證。
在他的這些潛移默化的規則影響下,他麾下的軍隊已經逐漸的適應了這樣的節奏。
並非每次立下功勞都需要立馬得到賞賜,他們知道功勞在哪兒,誰也搶不走。
以後有升遷的話,他們這些有功之人,則是會優先的得到擢拔。
朱由榘此舉,也是想要一舉扭轉大明現在的很不好的一個風氣。
現在各處駐紮的軍隊,一般要開拔去打仗的話,仗還沒打,就伸手要各種銀子。
特別是開拔銀,打贏了需要賞賜,打敗了需要撫慰,死了的需要撫卹費......
如此一來,會對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
為此,朱由榘在逐漸的減少物質上的賞賜,多以精神鼓勵,升遷獎勵為主。
“現在劉鵬的黑虎軍已經佔據了山東萊州府和登州府,下一步則是需要朝著青州府,兗州府擴張。”
“我們也需要派出一個野戰兵團北上,儘可能的在南邊策應劉鵬他們在山東的行動。”
“特別是青州府,必須在明年開春之前拿下來。”
“只要青州府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那麼我們就能在陸上與山東地區連成一片,屆時能夠更好的互相支援。”
先前劉鵬他們佔領了靈山衛,所有的物資軍械,幾乎都是靠著熊凱的水師運輸。
只要打通了陸上的通道,那麼以後兩個地方的聯絡將會變得更加緊密。
“我們參軍司會立即著手策劃此事。”
參軍司的司長劉同也是點了點頭,當即應承了下來。
畢竟他也知道,打通陸上與山東劉鵬所部聯絡的重要性。
“現在劉鵬他們在山東無論是地盤還是軍隊規模,擴充的速度都很快,我擔心他們一時間難以消化,是否派人去支援一下他們,請殿下示下。”
參軍司司長劉同看了一眼興奮的眾人後,這才開口向穎王朱由榘請示。
“他們那邊可有要求?”
朱由榘微微一愣後,也是明白了劉同這位參軍司司長的意思。
劉鵬以前對穎王朱由榘忠心耿耿,那是因為先前他依靠著朱由榘,現在實力壯大了,心態也肯定發生變化。
為了加強對山東地區的控制,很有必要加派一批文官武將去,以防止劉鵬不聽使喚。
“他們只是請求增派大量管理地方的官吏去,並沒有提及增派軍官的事情。”劉同回答。
“這樣吧,從淮安府各縣抽調兩千名官吏去山東,凡是去山東的,薪俸為淮安的兩倍,以後優先擢拔。”
朱由榘當初也是感慨官吏不足,自己培養速度太慢,為此,在江南地區大肆的招募胥吏等讀書人。
這些胥吏等都是沒有考中秀才舉人的讀書人,他們平日裡當衙門的一些書吏,或者給大戶人家當賬房先生或者私塾先生。
江南地區本就是讀書風氣很盛,為此這一類的胥吏人數眾多。
短短時間,朱由榘麾下就有超過八千餘胥吏,他們都是落榜的讀書人,沒有官身。
現在有了當官的機會,自然是欣喜若狂,紛紛來投。
朱由榘則是將他們安置在淮安府,並且籌辦了好幾個臨時的培訓班,對他們進行思想上,業務上的培訓。
現在雖還沒就業,山東那邊既然缺少人才,朱由榘也只能讓這些胥吏趕鴨子上架,臨時頂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