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內鬥不休,皇帝朱由崧誰也不敢得罪,只能勉強的維持不撕破臉的平衡局面。
當江北清河縣境內,幾千人腦袋落地的訊息傳回南京後,惹得滿朝文武,一片譁然。
那些與士紳關係盤根錯節的東林黨人彷彿是被踩了尾巴一般,當即就怒氣沖天的跳了出來。
要知道,他們這些人大多數出身江南士紳家庭,在這裡的勢力也是根深蒂固的。
朱由榘在江北清河縣境內大開殺戒,可是觸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又怎麼會善罷甘休呢。
數以百計的朝廷官員紛紛的上奏,要彈劾朱由榘,要將其革職拿問,為死去的人討回一個公道。
那些利益受到觸犯的勳貴更是火冒三丈,五軍都督府的那些武將們,更是揚言要率軍平叛。
看到東林黨人和勳貴的利益被觸碰,史可法這位閣老,心裡卻是高興得很。
眼看著自己在朝堂的敵人吃癟,他巴不得朱由榘再狠狠的打擊他們呢。
為此,他非但不幫這些人說話,反而是落井下石,藉助朱由榘送到南京的那些貪贓枉法的罪證,趁機的汙衊打擊這些人。
一時間,原本沒消停兩日的南京城,再次變得熱鬧了起來,幾派勢力再次陷入了攻訐彈劾中,甚至許多地方上演了全武行。
他們恨不得將自己的對手弄死,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江北的事情。
皇帝朱由崧原本是想懲戒一番自己那位胞弟的,覺得他太過分了。
近三千腦袋啊,說砍就砍了。
而且砍的都是當地的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影響極壞。
可是當他看到那些罪證,諸如清河縣縣令一個人,就擁有近千畝良田,金銀珠寶無數的時候,他也是怒了。
他原以為清河縣縣令張文山是清官,沒有想到卻是裝出來的!
在看到那一條條罪證後,皇帝朱由崧也是氣憤不已。
正是這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他們中飽私囊,富可敵國,朝廷的府庫卻是空空如也。
他頓時覺得自己的胞弟朱由榘殺的好,殺得對!
他非但沒有懲罰朱由榘,反而是下了一道聖旨,著朱由榘徹查江北的貪官汙吏,順便將拖欠朝廷多年的各種賦稅收上來。
當朱由榘收到朝廷的聖旨的時候,臉上也是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徹查貪官汙吏不重要,給朝廷送銀子分贓,這才是這一份聖旨的重中之重啊。
只要銀子送到位,自己的那位皇帝哥哥高興了,很多事情都可以網開一面的嘛。
畢竟能夠從官紳手裡拿銀子維持朝廷的運轉,維持自己的開銷,可不是誰都有這個能力。
那幫廷臣指望不上,只能指望自己的胞弟了。
要是將自己的胞弟給弄下去了,以後誰給自己送銀子,誰又在外邊為自己的奧援?
所以朱由崧還是腦袋很精明的,他的位子要想坐得穩,朱由榘這位至親胞弟那就不能倒下。
朱由榘自然看懂了聖旨的意思,旋即派新上任的總鎮方國安,押送白銀三百萬兩,前往南京。
方國安這位接替劉澤清的總鎮到了淮安有幾日了,而後就遇到朱由榘在清河縣大開殺戒的事情。
看到幾千顆腦袋滾滾落地,他也是嚇得不輕。
現在有機會離開恐怖的江北,他自然巴不得了,所以欣然領命,押解著所謂追收的賦稅銀子,回南京了。
當方國安押送銀兩去南京的時候,在淮安府這邊,大明野戰第二兵團劉子遠所部,則是鬧了一出“譁變”。
“譁變”的軍隊包圍了淮安城,大聲嚷嚷的要提高待遇,發放賞銀等等。
面對一個野戰兵團一萬多兵馬的“譁變”,朱由榘自然是親自出面的安撫。
事情雖然很快就平息了,可是訊息卻是很快的傳到了桃源縣縣令楚雄安的耳朵裡。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當得知朱由榘麾下的軍隊竟然有不穩的跡象,他也是高興不已。
在他看來,朱由榘對麾下的兵馬掌控力並不是傳言的那般有力。
否則的話,也不會鬧出譁變的事情。
“速速的派人聯絡野戰第二兵團提督總兵官劉子遠。”
“只要他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我們可以湊一百萬兩白銀慰勞他們。”
“而且以後我們也可以向朝廷舉薦,讓他擔任江北督師......”
桃源縣縣令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拉攏對方的機會,迅速的派人聯絡剛剛譁變的提督總兵官劉子遠。
很快,劉子遠就給了回應,要兩百萬兩白銀,他們野戰第二兵團選擇中立。
這個結果雖然不如預期,可是也嚷桃源縣縣令楚雄安覺得可用接受。
所以他迅速的與幾位縣令,衛所軍將商議,答應了野戰第二兵團劉子遠的條件。
畢竟劉子遠的野戰第二兵團就在淮安府旁駐紮,只要他們保持中立,他們足以攻陷淮安,滅了朱由榘。
只要滅了朱由榘,那麼就可以讓很多人能睡安穩覺。
再由朝廷的那些廷臣在從中斡旋,這個事情就很容易擺平的。
到時候隨便拉出幾個替罪羊出來,這個事情就算了,而他們也解除了危機。
得到了野戰第二兵團劉子遠的承諾後,他們感覺自己信心更足了,幾乎是勝券在握。
先前有許多觀望計程車紳豪強,在得到這一訊息後,也覺得朱由榘這一次敗亡不遠了。
畢竟外有他們這些衛所,家丁兵馬組成的隊伍突襲,還有劉良佐的大軍協助,內有劉子遠所部中立。
到時候他們需要解決的只是朱由榘的親衛部隊而已,這麼多軍隊,那必定是馬到成功。
為此,以前觀望的那些人,也都是紛紛的入夥。
畢竟這次只要幹成了,他們依然可以坐擁良田無數,享受榮華富貴。
倘若是他們不剷除朱由榘的話,他們以後會寢食難安,他們的家業也會丟掉。
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家業被掠奪,所以,他們要反擊,狠狠的反擊!
在桃源縣縣令楚雄安,安東縣縣令趙毅,鹽城縣縣令吳凡三人的牽頭下,組織了一支多達三萬餘人的隊伍。
這三萬人既有那些衛所兵士,也有各個家族的家丁,還有一些花錢招募的小股山匪水寇。
這些人穿著五花八門,戰鬥力也是層次不齊,可是人多勢眾,倒也頗有威勢。
他們秘密的集結在了金城地區,而後在幾位衛所指揮使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直撲淮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