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9章 選拔人才

江北講武學堂,一間間改造後的課堂中,學員們正熱情高漲的學習著。

在擺放著沙盤的課堂中,一群身穿青色制服的學員,正圍繞著沙盤進行戰略推演。

在學堂外的校場上,大隊身著棉甲,手持著木盾木刀的學員,正在鏖戰搏殺。

還有一些課堂中傳出了郎朗的讀書聲,許多新入學的將官班正在抓緊時間學習知識文化。

當初朱由榘建立江北講武學堂,自然也是為了培養既能上馬管軍,又能下馬管民的人才。

剛獲得任命的清河縣知縣張傑在江北講武學堂一名副院長的陪同下,正在江北講武學堂內緩緩而行。

“殿下當真是深謀遠慮啊,籌辦了江北講武學堂,不僅僅籠絡了人才,還讓許多家族也成為了殿下的擁護者。”

江北講武學堂中第一期中有七成學員那都是大戶人家或者官紳子弟。

他們看到朱由榘籌辦這個講武學堂,也是想要將自己的子弟送過來鍍鍍金的。

只是他們不曾想到,他們送過來的那些年輕子弟,現在已經被徹底的回爐重造了。

經過江北講武學堂的引導教育,這些以往的紈絝子弟,一個個都擁了宏偉的夢想。

他們覺得以前過的都是一些渾渾噩噩的生活,完全就是荒廢了人生。

在江北講武學堂的思想教育下,他們有的人渴望成為為民造福的一方父母官,以改革積弊。

還有一些人則是渴望征戰沙場,建功立業,將大明的戰旗插到五湖四海去!

在江北講武學堂的薰染教育下,這些年輕的學員,已經被徹底的改造了。

他們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家族,他們利用休假,或者親屬探望的機會,積極的宣傳朱由榘的思想主張。

許多豪門大族將自己的兒子送來,只是想要鍍鍍金,或者順勢抱朱由榘的大腿。

當他們看到以往扶不上牆的兒子,驟然成為了知書達理,擁有鴻鵠之志的熱血年輕人,自然是高興。

況且隨著朱由榘在江北的威勢越來越強,他們自然也是不由自主的站在了朱由榘這邊。

以往張傑等人不理解朱由榘籌辦江北講武學堂的目的。

現在他們站在了更高的位置,自然明白了朱由榘的良苦用心和深謀遠慮。

不由的對朱由榘更加的敬佩了。

如此的高瞻遠矚,如此的深謀遠慮,不愧是最英明的王爺!

張傑這一次前往江北講武學堂,也是為了挑選人才而來。

野戰第三兵團對清河縣來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大粛清,近三千顆腦袋落地,無數家族被查抄。

從縣令張文山到最底層的那些保長,甲長,要麼涉嫌各種罪責被殺,要麼被解除職務,去勞動改造去了。

可是清河縣管著二十七個鄉鎮,又是大運河畔一個較為重要的地區。

現在軍隊暫時的管著,可也不是長久之計。

為此,朱由榘任命了參軍張傑為清河縣縣令,由他從江北講武學堂挑選二十名學員搭建班子,接管清河縣。

在江北講武學堂那名副院長的帶領下,張傑這位新的縣令,到了學院後方的一個新開闢的學堂。

相對於前邊那金戈鐵馬的氣息,後邊的這些學堂則是充斥著筆墨氣息。

這些都是一些不喜歡舞槍弄棒,而是喜歡走治民道路的年輕人。

他們自然也是經過江北講武學堂思想改造的,此刻在這裡進修。

按照正常的發展路徑,他們要想去參軍司以及各兵團擔任一段時間的參軍。

在他們磨練一番,或許會成為一名軍中負責文字思想工作的優秀參軍。

只是現在隨著張傑這位縣令大人的到來,一些年輕人的命運也將發生改變。

“起立!”

看到副院長到來,正在授課的一名教員當即停下了授課。

聽到他的話聲後,三十多名學員齊刷刷的起立,動作整齊劃一。

副院長和縣令張傑則是邁步進入了課堂。

“諸位,我介紹一下,這位是新任的清河縣縣令,張傑張大人。”

副院長面向眾學員,介紹了張傑的身份。

張傑也是對著眾學員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

“這一次張縣令要去清河縣赴任,需要二十名有才幹的人輔佐處理各項事務。”

“穎王殿下已經發話了,誰願意跟隨張縣令去清河縣的,可舉手報名。”

“此去清河縣為期一年,只要表現優秀,下一次提拔優先考慮.......”

副院長也是當眾的宣佈了朱由榘的一些話,讓這些學員們也是竊竊私語,許多人頗為意動。

他們能夠坐在這個課堂內,那是因為他們不喜歡舞槍弄棒,不願意成為一名馳騁沙場的將軍。

為此,江北講武學堂特意的將他們集中了起來,開設另外的課程,希望培養他們成為優秀的參軍,負責思想教育等工作。

現在要去地方上鍛鍊,或許有機會成為一方父母官,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自然覺得是一個機會。

“學生肖文伯不才,願意追隨張大人赴任清河縣,以盡綿薄之力。”

一名長得頗為清瘦的年輕學員主動的站了出來,成為第一個自薦的人。

肖文伯本就是清河縣境內一個地主家庭出身的人,可是屢試不第,讓他頗為難受。

江北講武學堂成立後,他家裡花費了幾乎近半的家財,這才將他送入這裡學習,希望能夠抱上朱由榘的大腿。

他在這裡經過了一系列的思想改造後,也是萌生了要匡扶天下,拯救萬民的理想抱負。

他覺得光待在學堂內紙上談兵不行,要去真正的為民做事。

這一次他覺得可是一個極大的實踐機會,所以他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肖文伯本就是清河縣人氏,他對清河縣倒也熟悉。”

站在一旁的教員自然對每一名學員瞭如指掌,所以當即也在一旁幫腔,說好話。

畢竟肖文伯在學堂表現優異,他也比較看好他的。

他們這些學員一直在這裡學習,沒有真正當地方任職的機會。

這一次清河縣掃出來了許多的職位,縱使是去當一個主薄之類的。

只要得到了鍛鍊,以後還怕沒機會?

所以教員也是希望肖文伯能夠被看重,以後有更好的前途。

“行。”

縣令張傑打量了一番肖文伯,看到他目光清明,不卑不亢,旋即點了點頭。

“學生也願往——”

“學生願意去清河縣。”

......

陸陸續續的有年輕的學員站起身,願意去清河縣協助縣令張傑。

僅僅片刻的功夫,張傑就挑選了二十名年輕的學員。

這些學員將會是他接管清河縣的一個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