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別緊張,你即使有萬貫家財,那也是你的,本王又不會索取。”
看到緊張兮兮的鹽商董承業,朱由榘也是擺了擺手。
朱由榘雖這麼說,可是董承業的心裡卻有些打鼓。
誰知道這位王爺怎麼想的?
就算是強行的索取錢財,自己敢不給?
“坐吧。”
朱由榘給了他一番下馬威後,這才示意董承業坐下說話。
“草民惶恐,不敢......”
董承業走南闖北,見到過的各地官吏多了去了,也算是見多識廣。
可是面對三言兩語就讓自己進退失據的朱由榘,他現在不敢有絲毫的輕視之心。
“殿下讓你坐就坐。”
董承業不知道朱由榘的性子,可是貼身太監曹洪文卻一清二楚。
現在自家的這位爺的性子可與往日大不相同了,不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的禮儀形式。
但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誰要是敢違逆了他的意,那就等著吃苦頭吧。
“草民謝過殿下恩典。”
鹽商董承業那也是心思靈巧的人物。
得到曹洪文的一番提點後,當即不敢再推辭,當即謝過朱由榘後,坐了下來。
只是為了表示對朱由榘的尊敬,可不敢真的大馬金刀的坐實,只敢半個屁股挨著椅子而已。
看到恭敬坐在那裡隨時準備聆聽訓示的鹽商董承業,朱由榘也是微微的點頭。
能夠成為揚州府有名氣的鹽商,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至少不是愚蠢的人。
鹽畢竟生活在必不可少的物資,要是長期不吃鹽的話,身體可是吃不消。
大明朝的鹽廠主要集中在兩淮,兩浙地區,所以這一地區的鹽商最多。
能夠成為家財萬貫的鹽商,背後也是有著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彼此的盤根錯節。
要是能夠將這一股勢力納入自己的麾下,那麼自己這位一窮二白的郡王,也就能夠有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負了。
“現在你在何處售鹽?”
朱由榘聽過貼身太監曹洪文簡略的說了一些鹽商董承業的事情,可是不詳細。
所以他還要親自的考察詢問一番,看此人的背景關係如何,能否為自己所用。
“回稟殿下,草民現在汝寧府售鹽。”
董承業不敢隱瞞,恭敬地回答。
大明朝的買鹽和售鹽那都是壟斷的。
鹽商花費巨大的價錢從朝廷的手裡取得了鹽引這個憑證後。
他們只能到指定的鹽場去買鹽,然後運輸到指定的地區售賣,而且有多少鹽引,只能售賣多少鹽。
大明朝按照地區將鹽分為十個綱,每一個綱二十萬鹽引,每一個鹽引三百斤鹽。
誰要是膽敢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勢必會遭遇重懲的。
售賣有地區和數量的限制,但是卻沒有價格的限制。
誰要是獲得了一個地區的售賣權,就是獲得了搖錢樹,就算是賣很高的價錢,那也沒有人管。
畢竟這個地區只能這個鹽商售賣,除此之外,就是私鹽,無論賣的人,還是買的人,那是會被嚴厲打擊的。
抓住輕則下獄,重則掉腦袋。
縱使是鹽價高昂,百姓也只敢去有鹽引的鹽商這種正規渠道購買......
所以長此以往,鹽商就對某一個地區的鹽實行了壟斷。
畢竟為了取得鹽引需要向朝廷繳納許多的銀子,鹽稅也成為了朝廷重要的錢財來源。
萬曆年間的時候,鹽稅就佔據了朝廷財政收入的一半,足見其暴利。
董承業家族長期把持著汝寧府的鹽的售賣壟斷權,自然也是富可敵國的存在。
“那你不在汝寧府販鹽,卻來拜會本王,是所為何事?”
朱由榘目光投向了鹽商董承業,直接開門見山的詢問起來。
“汝寧府近半地區已經被闖賊所據,草民心懷朝廷,自然不願意將鹽賣給闖賊,所以懇請穎王殿下以後幫著說說,能否重新的給草民換一下鹽引......”
董承業自然也是擺出了一幅忠於朝廷,不願意從賊的姿態。
表達的意思卻是想要換一換售鹽的地區。
畢竟現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現在幾乎都是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所佔據了。
李自成打出的口號又是“迎闖王,不納糧。”
這一口號是為了贏取最為廣大的窮苦百姓的支援而喊出來的。
可是那麼多大順軍不納糧,吃什麼?
那自然是要有錢的富戶官紳捐錢捐糧了,名義上叫追贓助餉。
誰要是敢不捐錢捐糧的話,那就等著挨刀子吧。
作為鹽商,那也算是有錢的官紳富戶了,自然要成為捐錢納糧的物件。
所以別人可以投靠大順軍,作為有不少家財的鹽商董承業等人,卻對大順軍相當的反感。
畢竟這也都是人之常情。
大順軍搞出的追贓助餉,就是要將他們的萬貫家財無償的捐出去。
他豈能願意?
可是汝寧府等人已經被大順軍佔領不少了,他不僅僅收入減少,還要面臨捐錢捐糧。
面對這樣的情況,自然要另謀出路了。
“那你想換到什麼地方去?”
朱由榘也瞭解到了董承業的小心思,開口問道。
“殿下,要是草民的鹽引能夠換到南邊的嶽州府,九江府就好了。”
董承業在說這話的時候,也是在偷偷觀察著朱由榘的面部表情。
“這兩個府倒是不錯,水路便利,人丁興旺。”
朱由榘點了點頭,表示他知曉這兩個地方。
這下反而是讓鹽商董承業心裡不淡定了。
據他所知,朱由榘不學無術,對大明朝各府縣沒有絲毫的概念,估計在什麼位置都搞不清楚。
他說的這兩個府就在長江邊上,那可是富庶的地區。
現在北面的生意不好做,換到南邊的富庶地區,他依然可以每年賺得盆滿缽滿。
現在郡王知道這個地區的情況,識破了他的小算盤的話,那就不好辦了。
鹽商董承業和大明朝的那些官宦現在的心思都差不多,還是對形勢比較樂觀的。
他們覺得,李自成的闖賊雖然在北邊折騰的厲害,可是大明朝也並不弱。
京師丟了,還有南邊的留都和百萬大軍。
最差的結果就是與宋朝一樣,與李自成的大順軍劃江而治,偏居江南而已。
他們壓根就想不到,他們的對手壓根就不是李自成的大順軍。
而是已經入關的滿清鐵騎。
等滿清的軍隊收拾完了李自成,再回過頭來收拾南明的時候,他們這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要亡國了......
董承業要把鹽引換到南邊的九江府或者嶽州府,也是存了這個樂觀的心思。
大明朝還有百萬大軍,李自成的大順軍怎麼著也打不過長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