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原本是想寫主角元宵節去沙市陪女主過,但想想似乎有點不合適,就修改了)
岑河公社。
某縫紉鋪。
喬大江與徐翠花在這裡訂做衣服。
如今,喬家在擇好良辰吉日給女方家報期後,女方家也正式開出了禮單,禮單上面要求兩套衣服,因此今天喬大江便陪著徐翠花一起來縫紉鋪訂做衣服。
在這個年代,結婚女方只要求兩套衣服,那是真的非常良心了,也可以說是最低的要求了。
多數女方都是要求四套衣服或者六套衣服,甚至有要求八套衣服的,這在購買布料需要布票的年代,這些要求是真的讓無數家庭頭痛,不是出不起這個錢,關鍵是布票難得啊!
等縫紉師傅給徐翠花量好各方面的尺寸後,喬大江便開口說道:“師傅,我們要訂做六套衣服,用最好的滌卡布。”
滌卡布料,全名叫滌綸卡其布。
當然了,它還有另外一個盡人皆知的名字,叫做的確良。
該面料20世紀流行於香港,因滌綸英文名Terylene的粵語諧音才被稱為的確良。
這的確良在七八十年代,那真的是流行與高檔的代名詞,誰能擁有一件的確良襯衫,誰就能成為全村最靚的仔。
徐翠花聞言,不由得扯了扯喬大江的衣服,低聲說道:“大江哥,我們不是隻做兩套衣服嗎?”
喬大江想起老二昨晚跟他說的話,結婚是值得女人銘記一生的重要時刻,哪怕是過了幾十年,再提起結婚時的情形,女人們仍然能把當時的彩禮嫁妝什麼的說得清清楚楚。
所以,為了不讓大嫂留下遺憾,為了給大嫂多掙點臉面,老二建議他這個當大哥的適當調整禮單,比如訂做衣服最好能從兩套提升到六套。
這個小小的改變花費不了太多錢,但日後提起這事不管是他們喬家還是大嫂都有面子。
喬大江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便採納了老二的建議,直接給未來老婆訂做了六套衣服。
如今,聽到徐翠花的詢問,喬大江微笑著說道:“我知道岳父母開禮單的時候,是為了照顧我,減輕我的壓力,但岳父母這麼照顧我,我也不能不懂事,這兩套衣服哪夠啊,至少也要做六套才行。”
徐翠花聞言真是甜到了心裡去,這增加的四套衣服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喬大江對她的那份心,她眼睛水汪汪的看著他,問道:“那你帶的布票夠嗎?”
“放心吧,夠的。”
說完,喬大江便去交了錢跟布票,然後約定好過來取衣服的日期,這才和徐翠花一起走出了縫紉鋪。
這次兩人出來訂做衣服,也算得上是兩人第一次約會了。
喬大江看看時間,提議道:“翠花,我們先去吃飯,然後我再送你回去,你順便帶我去定湘寺遺址那裡看看那棵擁有一千七百年曆史的銀杏樹,我聽我家老二說那棵古銀杏樹很漂亮呢!”
徐翠花笑道:“那棵銀杏樹確實很漂亮,尤其是秋天的時候去看,銀杏樹的葉子都變成了金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真的是漂亮到了極點,但現在是冬天,銀杏樹的葉子都掉光了,光禿禿的一點都不好看。”
呃……喬大江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我都忘記銀杏樹冬天會掉光葉子了。”
徐翠花笑道:“你要想看那棵古銀杏樹,等樹葉重新長出來了我再帶你去,或者等到秋天樹葉變成了黃金色,那時候去看才是最漂亮的。”
喬大江道:“那好吧,就先不去定湘寺遺址,等吃過飯後,我們去看電影吧?”
徐翠花點頭道:“好啊,那我們就去看電影。”
……
元宵節,是我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在宋代以前,元宵節多稱“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後的文獻則多見“元宵”一詞。
元宵節的形成經歷了較長的過程,關於它的起源說法很多,較有影響的是源於漢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燈祭祀太一神。
所以,如果從西漢時期算起,它在中國已經綿延存在了兩千多年。
自漢代“太初曆”制定頒行後,就已將正月十五確定為重大節日。
唐代以來,元宵便有觀燈的習俗,所以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隨著時代的發展,燈節是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期也越來越長。
漢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清代縮短為四至五天。
而岑河地區,對於元宵節也是極為重視的。
在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吃元宵(湯元)過元宵節,然後玩龍燈、採蓮船舞、高蹺舞、獅子舞,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各村人山人海,要一直玩到深夜才會結束。
甚至,晚上有的村頭還會請筲箕神或祈嘎子神,以問年成。
同時,媳婦也會回孃家拜年,並可留下來玩一段時間。
後世的2012年,岑河鎮舉辦了一次規模宏大的中國針織名鎮龍年元宵燈會,堪稱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次年岑河鎮再次舉辦了一次“打造鎮級市,共建新岑河燈會”,也吸引了周邊許多縣市的群眾前來觀燈。
這兩屆燈會的遊客來自於周邊十多個縣、市、區,分別有荊州、江陵、石首、監利、洪湖、公安、松滋、宜昌等地,遊客總量高達25萬人次,可謂是人氣爆滿了。
今天就是元宵節,洪山大隊各個自然村的人都會集中到大隊去表演節目,而喬家灣準備的節目就是採蓮船舞。
在岑河地區的各種民間舞蹈中,最普遍且參與人數最多的,其實是玩龍燈,在春節一直到元宵節,幾乎村村都能看到各種色彩的龍燈飛舞。
而採蓮船舞,俗稱玩採蓮船,這個在岑河地區玩的人也不少,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
採蓮船舞的表演者是三個人,一人飾女子,一人飾艄公,一人飾艄婆,而伴奏伴唱的人十餘人不等。
綵船是用竹木製作骨架,下為舟形,長約五、六尺,上為塔亭,樓閣蓋頂,皆用各色彩紙裱糊而成。
在表演的時候,一妙齡女郎立於船中,雙手握著船沿,作盪漾狀。
艄公(撐船的)頭戴斗笠或草帽,一手持竹竿,手牽引綵船,不住地擺動或划動,作撐船狀。艄婆(趕艄的)手持破芭蕉扇,隨船行而作滑稽狀,以逗人笑。
綵船隨著艄公與伴唱者歌聲,盪漾起舞,每唱兩句,艄公便在船邊撐篙數次,綵船隨之旋舞,篙停舞止,唱和繼續。
唱的歌詞多為吉利語,並配以傳統打擊樂器,間或鳴放鞭炮以表謝意,是非常精彩的一種民間舞蹈,只有真正現場觀看才能體驗到這種傳統民間舞蹈的魅力。
只可惜,到了後世,這種表演也是越來越少見了,喬二河在重生之前,已經有十來年沒看到過玩採蓮船了。
因為晚上要去大隊看錶演,所以今天喬家的晚飯吃得比平時還要早不少,吃過晚飯後一家人便輪流開始燒水洗澡,這去大隊看錶演肯定要到大半夜才回來,到時再洗澡肯定就來不及了。
是以得先洗澡了再去觀看各種節目表演。
當然了,如今天氣寒冷,其實村裡很多人都是隔一兩天才洗一次澡,甚至有些不講衛生的隔三四天才洗一次澡也正常,不洗澡的時候都是洗把臉和洗一下腳就算完事。
前世喬二河習慣了天天洗澡,重生回來後他同樣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兄妹也跟著天天洗澡,只有肥老巴沒有改變她的生活習慣,仍然是隔一兩天才洗一次澡。
等兄妹幾個都洗完澡了,喬二河才對家裡那兩頭強壯的土狗說道:“大黃小黃,你們兩個今晚要好好守家,知道沒有?”
“汪汪!”
“汪汪!”
兩條黃色土狗都搖著尾巴,嘴裡發出“汪汪”的喊聲,當作是對喬二河的回應。
有這兩條土狗看家,喬家兄妹便放心的前往大隊。
此時,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村裡的人也成群結隊的朝大隊趕去。
其實不止是喬家灣,整個洪山大隊其他自然村的人也都是如此,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年代,這元宵節只要身體沒毛病的,都會出來看熱鬧。
大隊離喬家灣並不遠,不過幾分鐘的路,就到了。
遠遠的,就看到了大隊的曬穀場熙熙攘攘全是人。
當然了,這個說法其實有點誇張,畢竟洪山大隊在岑河地區的各個大隊中,人數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連一千人都不到。
不像木垸大隊和麻林大隊,人口都高達2500人以上。
尤其是跟公社離得最近的桂花大隊,別看這個大隊的田地是最少的,但人口卻超過了3000之數,是岑河地區名副其實的人口最多的大隊。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幾百人聚集在一起搞活動,那場面也是極為熱鬧的。
“三叔公,我給您老人家拜年了,恭喜您越老越先健。”
“六大爺,我給您老人家拜年了,恭喜您新年大發。”
“姑奶奶,我給您老人家拜年了,恭喜您……”
“……”
都是洪山大隊的,雖然不在一個自然村,但很多人互相之間都是認識的,這年後第一次見面,再加上各種節目表演也還沒有開始,於是見面的熟人都互相拜起年來。
喬二河兄妹也一樣,跟熟人見面,也都互相拱手作揖拜年。
等時間差不多了,各種節目表演也陸續開始了。
這大隊的曬穀場面積還是比較大的,除了用石灰硬化的部分,還有旁邊的草地也算上,容納個幾千人都沒問題。
如今,這裡被分成了好幾個區域,玩龍燈的一個區域,玩獅子的一個區域,玩採蓮船的一個區域,玩高蹺的一個區域,玩蚌殼精的一個區域。
喬二河兄妹率先來到玩採蓮船區域,看他們喬家灣人準備的這個節目表演。
表演過程,之前已經描寫過了,就不再重複,讓久沒看過的喬二河看得是津津有味。
直到採蓮船舞表演了一遍,表演者開始中場休息的時候,喬二河等人才移步到其他區域觀看錶演。
玩龍燈和玩獅子,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喬二河等兄妹就看過了,因此他們來到了玩高蹺的區域。
玩高蹺又被稱為高蹺舞或者踩高蹺,表演者人數不等,表演時飾各種人物形象,雙足綁上二三尺高的大棍,起立作舞,多為扭秧歌,或在進行中按各自的服飾、角色作形態表演。
今晚洪山大隊的高蹺舞,表演者飾演的是傳說中的八仙過海的形象,一個個表演者表演得是否入木三分暫且不說,反正他們的裝扮與各種搞怪的模樣,時不時的就會逗得觀眾們瘋狂大笑。
看了一會高蹺舞,喬二河兄妹又來到了蚌殼精舞區域。
這蚌殼精舞的表演者是兩個人,一人化妝成妙齡女子,身著綵衣,妖嬈多姿,藏身於竹紙製作可以開合的蚌殼內,雙手握著蚌殼兩沿,不斷地一張一翕,作水中自由飄浮狀。
一人飾漁翁(俗稱沙和尚),身背魚簍,手持漁網,作理網、撒網、收網等動作,以示要網住蚌殼精。
然後,蚌殼精以舞姿引誘漁翁,漁翁則設法要捕撈蚌殼精。
雙方以豐富的想象,優美的舞姿,在鑼鼓聲中有節奏地交替進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與神話色彩,是岑河地區比較有特色的一種民間舞蹈。
毫無疑問,後世這個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也快在岑河絕跡了,喬二河同樣是多年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精彩表演了,此時站在這裡同樣看得津津有味的。
同時,喬二河的心中還隱隱有個想法,這是他們岑河地區傳承多年的特色跳舞,他必須要讓這樣的舞蹈繼續傳承下去,不能讓這些特色舞蹈只存在於老一輩的回憶之中。
而想要做成此事並不難,只需要投錢就行。
反正在八十年代,這些傳統的民間舞蹈都會在岑河地區盛行,直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因為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這些傳統的民間舞蹈才逐漸沒落,玩的人是越來越少。
而以喬二河的能耐,到了九十年代,恐怕他早就成為富甲一方的富豪,屆時隨便投資一些錢進去,就能讓這些傳統的民間舞蹈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不知不覺,蚌殼精舞的表演就看完了。
接下來,喬家兄妹又陸續看了玩龍燈,玩獅子等精彩表演。
等所有節目都看了不止一遍,時間也來到了深夜。
那些節目的表演者,連續幾個小時的表演下來,一個個也都精疲力竭了。
已經盡興的村民們,便三五成群的各自離去。
回到家後,喬三朵便直奔廚房,燒火煮湯元。
喬二河看著夜空,不知道今晚蘇錦繡,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
八十年代初,岑河地區的包工頭還處於萌芽階段。
在此之前,村民們建房子的時候,都是喊上親戚朋友或者同村的兄弟叔伯幫忙,基本不費多大功夫,就能把房子建好。
主要是這個年代,岑河地區的村民修建新房子,都是建那種瓦房,沒多大的技術含量,幾乎人人都能幫上忙。
直到八十年代之後,村民們開始修建樓房了,這就有了一定的技術含量,才有了包工頭的出現。
桂花大隊花籃臺的楊明坤,便是整個岑河地區最早成為包工頭的人。
去年桂花大隊分田到戶後,泥水匠出身的楊明坤腦子比較靈活,便集結村裡的泥水匠、瓦匠、木匠等跟建築有關的工匠,組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施工隊,開始承接建房工程。
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們這支施工隊就在村裡承接了兩個建房工程,都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快速完成,在村裡算是打響了名聲,施工隊更是發展到了二十多人,擁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這一天,楊明坤過早後,就準備到其他大隊打聽一下,看看有誰家需要建新房子的,看看能不能把建房工程給接下來。
不過,就在楊明坤把單車推出來,準備出門打聽訊息的時候,一個青年男子騎著單車來到了他家。
青年男子把單車停在楊明坤面前,客氣的問道:“同志你好,請問這裡是楊明坤同志家嗎?”
楊明坤應道:“我就是楊明坤,請問同志你是誰啊?找我有什麼事嗎?”
青年男子笑道:“原來你就是楊明坤同志啊,我是洪山大隊喬家灣的喬二河,聽說楊同志你組建了一個施工隊,我家打算建新房子,所以就過來問問你們施工隊近期有沒有時間,能不能接我這一單生意。”
原來是顧客上門,楊明坤當即把單車停好,笑容滿面的招呼道:“原來是喬老闆啊,我們施工隊當然有時間,天氣冷,你快進來喝杯熱茶,建新房的事屋裡聊。”
“好的。”
喬二河應了一聲,停好單車後,就隨楊明坤一起進屋。
進屋之後,楊明坤就喊道:“老婆,來客人了,快上茶。”
“來了!”
很快,楊夫人就端了兩杯茶過來。
接下來,客套話略過不提,在喝了口茶後,兩人便聊起了正事。
喬二河沒有廢話,直接從口袋裡掏出聯排別墅的設計圖紙,遞過去道:“楊同志,這就是我要建的新房子設計圖,你先看看能不能接?”
楊明坤聞言心中有些驚訝,這農村人建房子,一般來說都是大概跟他們說一說需要建多少間房,每間房的面積大概多大,其他的就讓他們這些泥水匠自由發揮了。
像喬二河這種帶著房子設計圖找上門的,楊明坤還是第一次見。
等接過房子設計圖一看,楊明坤瞬間就瞪大了眼睛,他徹底被這個房子設計圖給震驚到了。
在這個年代,楊明坤能成為包工頭,那自然是懂得看房子設計圖的,因此他第一時間就看出了這聯排別墅的牛逼之處,他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喬二河這個跟他一樣的農村人,竟然會建如此奢侈精妙的房子。
光是粗略看上一眼房子設計圖,楊明坤就知道這房子想要建起來,不僅花費巨大,甚至需要大量的鋼筋水泥,這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東西。
因此,楊明坤回過神後,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喬老闆,你這新房子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只是我要事先跟你說清楚,這房子想要建起來需要用到大量的鋼筋水泥,我可沒有那個能力能幫你購買。”
喬二河笑道:“楊同志,所有建築材料都不用你操心,我自己會解決,你只需要幫我把這房子建起來就行,不知道你和你的施工隊能不能做到?”
楊明坤點頭道:“當然能做到。”
這聯排別墅只是結構精妙奢華,施工難度倒是不高,楊明坤乃是子承父業的泥水匠,在這一行擁有豐富的建築經驗,哪怕從來沒有建過聯排別墅,但有了這設計圖紙,施工對於他們施工隊來說還真沒有太大難度。
“能建就好,那咱們就詳細聊一聊工期與工錢吧!”
“好的,喬老闆你先喝茶,容我估算一下。”
喬二河點了點頭,便一邊喝茶一邊等待楊明坤的估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