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就隨孩子意願,作業這事他們願意什麼時候寫都成”蘇思陽沒想到自已居然說出這樣的話, 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思陽,孩子還小,這不得給他們養成習慣嗎?”蘇父還是一如當初對她那樣。
“爸,我躺了五年,也想明白了一些,很多東西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人嘛,順著自已的心活著才舒服,孩子小,我們大人多引導引導就行,不要什麼都規規矩矩的”蘇思陽說著。
兩個孩子似乎在這氣氛覺察了異常。
立馬乖乖地去洗手,拿出作業出來。
他們笑的可燦爛了。
可蘇思陽一眼就看出孩子是在假笑。
他們一定是察覺到了大人們之間緊張的氛圍,所以選擇了乖巧地去完成作業,希望能緩和這種緊張感。
孩子們的笑容雖然燦爛,但其中卻帶著一絲勉強和不安。他們可能並不理解為什麼大人們會突然變得如此嚴肅,也不知道自已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然而,作為父母,蘇思陽明白孩子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她意識到,儘管孩子們表面上表現出順從,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感到困惑和無助。
看著孩子們努力做出乖巧的樣子,蘇思陽心中湧起一股無奈。她知道,孩子們需要一個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來成長。而現在,這種緊張的氣氛讓孩子們感到壓抑和不自在。
她決定放下與父親的爭論,先關注孩子們的情緒。她走到孩子們身邊,輕輕地撫摸著他們的頭,告訴他們不必過於緊張,可以按照自已的節奏完成作業。
同時,蘇思陽也意識到,作為家長,她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已的情緒,避免將壓力傳遞給孩子們。她決定以後要更加註意與家人溝通的方式,以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
“圓圓,小段,吃點水果再寫”蘇母端著蘋果過來。
坐在輪椅上的蘇思陽看著這一幕,她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小時候,她也是在那裡寫作業,媽媽也會這樣端著水果過來,然後她會傻傻地吃著,眼睛卻還是盯著書。
好像歷史又一次重演。
人生孩子,孩子又生孩子,重複著一幕又一幕,經歷上一輩又經歷的事情。
蘇思陽忍不住笑了。
她推著輪椅進了房間。
大概,人就是不斷在吃苦與享福中重複。
“媽媽,這題我不會做”
“拿給我看看”
蘇思陽看了半天,她也沒有頭緒。小學的題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難了,看來她真的是跟時代脫節太久了。
“這題媽媽也不會,留著,等明天問老師吧”
“不行,這是作業,一定得做”
蘇思陽本想說,一個作業而已,何必這麼較真,這只不過是件小事而已。但看到圓圓認真的模樣,她跟一個十歲的孩子說,也是對牛彈琴,畢竟在他們眼裡,權威不值得冒犯。
“那媽媽從網上給你找找答案吧”
“好啊,謝謝媽媽”
蘇思陽感覺自已像變了一個人,是不是自已躺太久了,身體裡有另一個人住了進來。
她腦海裡不停地浮現,孩子如果是天才,那自已傾盡全力去培養,如果不是,那就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就行,至於其他的事情,就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