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章 處理問題的十大方法

第五十一節、處理問題的十大方法

考核結束了,我們得到了一個讓每個人都稱讚的成績,這種感覺太美好了。

就像是期末考試拿到了獎狀回家過年一般。

考核結束,對於新生而言可以說整個軍訓可以畫一個句號了。

所以下午的訓練場上有著更多的人在原地休息,為什麼說是更多的人,而不是所有人?那是因為我們班依然在自行組織訓練,即使考核成績已經出來了,我們班依然在提升自己。我想我們以後一定會有更加優秀的成績。因為慎獨,因為自我要求,因為那種追求卓越的心態。

嚴格訓練的學生在這個操場上是那麼的顯眼,不需要監督,也不需要去指正。

班級自行組織的訓練,我是沒有機會參加了,因為我要參加正步方陣的訓練。

而這次的正步訓練非常的不同,因為我關注的人就在邊上,今天下午,不知道他們是透過什麼方法,竟然讓我們四排長來組織正步方陣了。

說不驚喜那是不可能的,簡直就是驚喜給驚喜開門,驚喜到家了。

“你們這些人吶,看把你們連長給累的。”

“哎呦,累死我了,拿著擴音器都沒用,四排長你帶一會。”

“收到。”

“看你們的樣子,狀態好了不少啊,是不是考核結束中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怎麼,怎麼?怎麼有人耷拉臉呢?不應該呀,你們都是從各個班級挑選出來的,不會有人濫竽充數吧?”

“看來確實有人沒有得到好成績,先不說考核成績的事。”

“我們先來說說訓練的情況,你們連長是老士官了,向來對自己要求嚴格,想來對大家也是嚴格的,你們連長可是帶過很多兵的,突然帶著你們這群大學生,這要求,這標準,一時間還真是讓人難受,看慣了似玉,陡然看見如花,確實有點倒胃口。”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動作統一,拿出精氣神,保持好狀態就行。”

四排長的三言兩語好像是幽默,又好像是提出了嚴格要求。

“你們只是訓練了那麼幾天,怎麼可能和軍人相比呢?是吧,大家說說是不是這個道理,但話又說回來,你們又不是普通的大學生,你們是各個班級裡精挑細選的,所以你們不能表現的太差,是這個道理不?”

“考核結束了,軍訓還沒有結束,我希望這個最後的閱兵能夠給大家的軍訓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我想這也是大家所希望的。”

“在這裡問個小問題,文班亞馬知道嗎?”

“報告教官,我知道他是一名籃球運動員。”

“我側重點不是聊籃球運動員,我的側重點是在聊他經歷的特訓。”

“體育需要運動醫學,生理學,解剖學,運動人體科學,等等多種學科才能與時俱進。文班亞馬的橫空出世,有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或許有人會問,這和我們的訓練有什麼關係?”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模仿是一個很快的成長方式。”

“算了,不提點你們了,就你們的思維模式,大部分人還保持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某些人自己去思考簡直就是為難人。”

“簡單來說,我們軍訓練習的正步,不僅僅是磨合,高強度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不是說任何時候都合適的,就比如你們這群人,一味的磨合訓練,只會讓每個人疲憊,至於效果,很多人都很僵硬,呆板,沒有精氣神,缺乏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你們不是軍人,也不是戰爭機器,你們是大學生,是有志青年,你們處在一個人生最美好的年紀,你們要展示你們的活力,展示你們的精神狀態,別隻在意自己的手臂是不是擺到位了,自己的步伐是不是和其他人一致。”

“不至於,若是你們的精氣神全部綻放出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減少別人對動作細微處的注意。”

“客觀的舉個例子,每次的國慶閱兵,動作都是一樣的,服飾只是有少許的變化,但為什麼八四閱兵最為經典?”

“就是因為展示出來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這是時代特色,是別的時代所不具備的。而你們的青春活力也是其他年紀所不具有的。”

“所以,我們在練習踢正步的時候為什麼不帶上呢?”

“踢正步的水準,基本差不多了,要求你們再怎麼怎麼樣,也不太現實,總共練習沒有幾天,能夠到達這個水準很不錯了,接下來我們把內在的精氣神外放出來。”

“不要拘束,要自然。是自然,不是放鬆,很難理解嗎?坦然面對,傲然而立,伴君此程,定共襄四載,玉汝於成。日月我心,山河我口,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你們是天之驕子,是國之棟樑,我言雖無形,擲地有聲焉,與君相惜,當撫劍談笑,慷慨賦歌。”

短短几句話,說的我熱血沸騰,好像有一股風從胸中升騰而上。

“對嘛,就是這個狀態。每個人都幻想一下自己達到人生的巔峰,完成了所有的夢想,站在山巔,仰望星空。眾山俯首,風雲排空。”

這些話也就對我們這些人有作用,若是換個地點,換個人群,估計不會有人搭理教官。

“我算是看出來了,你們當中真的有個別人在渾水摸魚,不對,也不是渾水摸魚,而是不知道自己做的不到位,都有,注意,聽口令,按照口令前後散開,以我面前這一排為基準,前面往前走,後面往後走,按照口令一二一停依次停止。”

“齊步走。”

“一二一,停。”

“一二一,停。”

“……”

“按照立正的最標準姿勢定好,我來給大家調整。”

“沒有想到,到這個時候還在調整大家的立正動作要領。”

“雙目目視前方,視線越過前面人的頭頂。別賊眉鼠眼的,要浩然正氣。”

“向右~看!”

“眼神的方向,頭顱的轉角,不得隨著站位的變化而有任何變化。此時鎖骨以上的方位不得有任何變化,保持著這種姿態,我們加上行進練習一遍。”

“向前看,以第一排為基準,呈閱兵隊形,向右看齊。”

“閱兵是從主席臺東邊到主席臺西邊,將近五十米的距離,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在什麼時間點做哪些準確的事情,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別稀裡糊塗隨大流,即使隨大流,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準則。”

從四排長接手正步方陣訓練的時候,四排長似乎就成為了這個方陣的總教官。在四排長的指揮下,似乎每個人都很興奮,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狀態。

這種變化是能夠感受到的,這是一種不同的感覺,在其他教官的身上感受到的是強制,是軍人的那種雷厲風行,而在教官身上感受到的是睿智,蕩氣迴腸。

“聽音樂,找節奏,準備開始。”

“起步~走!”

“一”

“二”

“三”

“四”

“團結一致!”

“奮力拼搏!”

“上進有為!”

“上進有為!”

“注意位置,到了這個位置,就要轉換步伐了,一二一,一二一,向右~看!”

由齊步走變成正步走,氣勢瞬間抖出來!

這是我們的氣勢,睥睨天下的氣勢,揮斥方遒的氣勢。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

“繼續保持,還有幾步就結束了。”

“一二一,向前~看!”

變換步伐,由正步轉變成齊步。

我們還在行進的路上,掌聲卻已經到了。

走到指定地點,班導和教官們都圍了過來。

“太完美了,要是每次都這樣,絕對能拿第一名。”楊班導比我們還要有信心。

“這說明什麼?說明大家有這個能力。大家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做好。”

“可是為什麼他們練習的時候總是出問題呢?”楊班導疑惑的問著。

“什麼問題?”教官微微一笑,似乎在等著解答別人的疑惑。

“每次彩排,前半段大家都很好,問題就出在了後半段。凌亂不整齊都是在後半段。”

“還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嗎?”

“沒有其他的問題,主要就是這個問題。”

“你的意思是不是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沒有問題了?”

“嗯,主要就是這個問題,其他的還真不算問題。”

“那你們為什麼不想著解決這個問題呢?”

“想了呀。”楊班導很是委屈的說著。

“只是想了?有沒有怎麼做呢?”

“我們一直在訓練呀,一開始就告訴大家要集中注意力,可是總有人樂感不太好,總是走錯步伐。”

“嗯。”聽著楊班導的話,教官只回復了一個嗯,這讓我們感覺,是不是有點敷衍了?畢竟跟你說話的人是高冷女神哎,教官你能不能稍微上點心?

“繼續說呀。”教官打破了短暫的冷場。

“後來,我們想著既然不是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到樂點,那就讓教官控制節奏,可是隊伍有點長,後面的人會受到其他方陣的影響聽不清口令,同時教官的口令喊著喊著聲音就小了,再然後我們給教官裝了擴音器,可是不管怎麼搞,總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有沒有想過其他的主意?”

“我們也想過,讓走在隊伍中間的同學下達口令,可是即使我們想這麼安排,也沒有同學能夠接住這個事情,沒有人能做到一邊按照樂點前進,一邊下達口令。”

“停停停,不想聽了,都是什麼餿主意。”

“可是教官你在邊上下達口令的時候,就能走的很好呀。最前面領隊的教官下達口令,後面的人聽不見。在邊上的下達口令,大家能夠聽見。但是閱兵的時候,邊上肯定沒有人,總不能在閱兵的時候,教官拿著擴音器在邊上喊著一二……”楊班導的聲音越說越小。

雖然教官沒有說話,但眼神已經代表了一切。四排長已經說了是餿主意,楊班導還在想著解釋什麼。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一步錯,步步錯。看來在說這件事之前,我得和你們探討一下了。”

“探討什麼?”楊班導聽到教官的話似乎有點不高興。

“處理問題的十大步驟。作為領導者,決策者不應該不知道。”

這又是我們的盲區,我們是物理資訊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側重點在於技術,關於管理方式方法只能說是接觸,至於理解的層次,運用的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一,調整心態,遇事不怕事,不急慌,沉住氣。”

“第二步,明確問題,瞭解清楚怎麼回事,明確問題型別。”

“三,確定目標,制定出解決問題,說要達到的目標。”

“羅列資源,列出解決問題所需資源,如人,財,物。”

“拆解問題,把問題拆解細分,找到問題的具體細節。”

“方法方案,探討商量方法,提出解方案。”

“行動執行,方案一出,立馬執行。”

“反饋改進,執行中要根據情況進行修正得到最有效方法。”

“總結經驗,總結方法和經驗,儲存下來。”

“反思教訓,統計損失吸取教訓避免再範。”

“處理問題的十大步驟,你做到了幾個?也就調整心態,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盲目執行。”

“我們也是有制定方案的,行動執行的。”

“打住,問題分析清楚了嗎?需要怎麼做清楚了嗎?執行方案清楚嗎?你不過是在用大家的時間來驗證自己是不是正確的而已。正確了是你的功勞,錯了,是大家沒有做好。”

聽到這個話,不僅僅楊班導,還有其他幾位班導瞬間有點不高興了。

“不是嗎?後半段走不齊,就說部分人樂點不好,你們有懷疑過自己嗎?”

臥槽,這是舌戰群儒呀。在現實生活中,竟然讓我遇到了這樣的場景。

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是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43回,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歷史只記載諸葛亮面見孫權,東吳主戰派、主和派相爭日盛。諸葛亮只是節使。

而現在竟然是所有人站在教官的對立面,被教官一人實力碾壓。

精彩!我覺得精彩的原因或許還有一點,那就是教官是在維護我們這些新生。

彩排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不僅僅只有我們這些人有問題,班導教官們也有責任,責任是等同的。

“這樣啊,我們不要這麼針尖對麥芒的,我們都是為了能夠出彩,共同出謀劃策,一起出力,大家有沒有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前半段都能走好,而只是後半段有問題?”

“前半段剛開始,大家都能集中注意力,後半段個別人走神了。”

“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想當然,總共五十米的路程,一步七十五公分,算起來也就六七十步而已,這麼點路程就是想要走神,也走不到哪裡去。況且走了一大半都沒有問題,出問題的也就後面二三十步,頂多了。為什麼?思考一下。”

對呀,為什麼?我極力的思考著,但仍然想不到任何原因,除了個別人樂點不好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原因,這個時候要再說個別人樂點不好這個因素估計能被懟吐血。

“再提點一下,為什麼我下達口令的時候,每個人都能走到一起去?”

“因為教官的聲音有穿透力呀,每個人都能聽見。”

“那之前的教官呢?他們聲音不大?拆解問題,把問題拆解細分,找到問題的具體細節。天時地利人和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