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機器人試驗

經歷了近千年的改造,人類終於將火星改造成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在太空中看火星和地球,除了大小,幾乎看不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然而,人類總是貪婪的。隨著人口的大量湧入,僅在幾個地球月之內,火星上的人口就已經接近它可以容納的極限了。如果超出這個極限,火星上微弱的生態平衡就可能會在剎那間被打破。

於是,人類迅速將目光投向太陽系外。

在這個階段,“躍遷技術”已經透過了理論驗證,即將進行試驗驗證。這是一種能使龐大的飛船以超光速跨過任意距離的技術——本質上,這種引擎就是透過製造一個蟲洞讓飛船穿過。如果能透過試驗驗證,那麼人類就能隨意前往系外行星。

當一群雄心勃勃的人打算前往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時,他們意識到一個對於人類本身而言相當嚴重的問題——改造一顆行星的速度太慢了。如果像改造火星一樣要花近一千年的時間去改造一顆星球,那麼就會有超過30代人的一輩子時間全部投入在上面。

這是他們最不希望發生的,實際上也是不允許發生的。

於是,他們寄希望於一個新興產業——一種將機器人與AI相結合的智慧機器人。

這種機器人與過去數百年所發展的機器人截然不同。當機器人與AI相結合,它們就會展現出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甚至還可以透過學習來使自己不斷最佳化。而且,設計部門還在考慮將它們的動力源改成核反應堆——這就意味著,它們可以不依靠外界的能量輸入而連續運作很長一段時間。

人類走出太陽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率先登上那些星球的是人類還是機器人,這完全是兩件對立的事情。

於是,人們生產了幾艘安裝有躍遷引擎的飛船,並讓其搭載數個裝有核反應堆的智慧機器人前往最近的可能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比鄰星b。

飛船在穿過蟲洞時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傷,智慧機器人也沒有受到破壞。在比鄰星b表面降落後,那些機器人便開始自主展開作業。正是因為它們是機器人,不用事先搭建用於居住的建築,甚至可以長時間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這還加快了整體的工作效率。

雖然人類已經解決了在數秒內跨過數光年的問題,但還沒有解決在如此距離下如何通訊的問題——在到達比鄰星b之前,根本沒有必要發展這項技術;在真正有裝置落到那顆星球的表面時,人們才意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

於是,在那艘飛船載著機器人前往比鄰星b時,特地攜帶了一艘小型飛船,專門用於讓機器人不定時地返回地球報告。

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極高。僅在10個地球日內,它們就完成了對整顆星球的包括地形在內的各項物理指標的全部勘探,並執行了第一次返回地球的報告。

不到100個地球日,它們就完成了造水、種植水藻等工作,甚至已經展開從地殼中釋放氣體的工作。

不到5個地球年,比鄰星b已經有一層薄薄的大氣了。這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少量其它氣體構成的;從太空中看,這顆星球就好像被一圈黃色的環包圍著。

約500個地球年後,比鄰星b已經幾乎被改造得能讓人類居住了。而且,從一開始人類就沒有參與其中,這使得這顆星球上的環境幾乎沒有受到多少額外的汙染。

更重要的是,改造這顆星球所花費的時間幾乎僅是改造火星的一半。

這是人類開發系外行星的一次革命性試驗。它的成功意味著人類的腳步已經完全伸到太陽系外了,而且這腳步會越邁越快、越邁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