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上聽天意,下體民情!天下苦魔君久矣!今朝共邀四海之內,能者、力者、智者,共伐魔君!”
嬴政站在高臺之上,聲音洪亮而堅定,他拔出腰間的長劍,直指蒼穹。周圍百姓們聽到這振奮人心的號召,無不熱血沸騰,歡呼雀躍,有人甚至激動得喜極而泣。然而,在場的文官們臉色卻陰沉了下來,他們覺得嬴政此舉太過冒進,無異於浪費國家的錢糧。
“請,封叱碑!”嬴政一聲令下,聲音中充滿了威嚴。
封叱碑,作為秦國的鎮國神器之一,其外形是一塊巨大的石碑,傳說中擁有辯才認賢的能力,即,能夠測試一個人的資質。每當國家有大事需要人才時,封說碑都會被請出來,選拔那些擁有傑出才能與根骨的勇士和智者。
隨著嬴政的命令,場下的八名黑龍衛紛紛將自已的兵器擲向空中。這些兵器在空中迅速靠攏,最終彙整合一把巨大的劍形,但仔細看去,它更像是一塊石碑。這把由兵器組成的石碑從空中緩緩落下,穩穩地嵌入會場地面上的凹槽處。
石碑的表面逐漸亮起了文字,那是秦小篆,古老而神秘。胡亥站在一旁,雖然不太認識這些文字,但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威嚴和莊重。石碑上的文字彷彿在訴說著一段段古老的歷史和傳說。
這確實可以被視為嬴政的“金手指”之一,透過封說碑這一神奇的工具來選拔人才,展現了嬴政作為帝王的非凡能力和手段。然而,封說碑雖能識才,卻無法洞察人心,這也是其侷限性所在。如果它真的能夠判斷一個人的忠誠和邪惡,那麼趙高可能真的無法活到今日。
不過,君子論跡不論心,如今的趙高的確什麼都還沒有做。
“朕……不,寡人今日決定,咸陽城內大擺七天流水席,犒賞天下民眾。”
嬴政放下手中的長劍,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民眾的關懷和犒賞之意。他向身旁的黑龍衛示意,黑龍衛大手一揮,如魔術戲法一般,會場之上轉眼間擺上了上千桌的美食。這些美食都是難得的靈物,讓民眾們感到震驚和感激。他們紛紛匍匐在地,表達對嬴政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李斯、馮去疾等文官們看到此景,臉色都綠了。他們雖然不滿嬴政的決定,但也只能與民同樂,不敢有絲毫的違抗。這時候跳出來,不是找死嗎?而武將們則沒有那麼多顧忌,他們奔向屬於自已的餐檯,大快朵頤地享受著美食。
在封叱碑周圍的一百步範圍內,卻沒有人敢上前。這是因為封叱碑的選拔即將開始,那些被選中的勇夫們將肩負起攻打魔君巴薩克的重任。這是一項危險而艱鉅的任務,幾乎等同於死路一條。因此,儘管民眾們對嬴政的犒賞心存感激,但在封叱碑周圍,他們還是保持了距離。
嬴政坐在祭壇之後,彷彿這些靈物都是為了供奉他一般,掃視人群,嬴政明白,自已雖然一統多年,還是有不少六國餘孽在暗地裡搞鬼,但這個國家才穩定不久,不能使自已的所作所為功虧一簣,今日也可利用好此次契機,一舉拿下那些六國餘孽的殘留力量。他坐在龍椅上,沉思良久,輕輕的說了一句。
“趙高。”伴隨著一聲輕呼,一道黑色身影如鬼魅般瞬間出現在嬴政面前,並迅速跪地行禮:“奴婢在。”
嬴政負手而立,眼神深邃地注視著遠方,聲音低沉而威嚴地說道:“把胡亥請來......另外,叮囑你手下的人務必盯緊些。”說完,他揮了揮手示意趙高退下。
得到命令後的趙高不敢有絲毫耽擱,身形一閃便來到了胡亥身旁。胡亥正專注於眼前的事物,突然察覺到身旁的趙高毫無徵兆地消失無蹤,但緊接著又突兀地出現在原地。他心中明白定是父皇召見了趙高,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之色。
片刻之後,趙高輕聲對胡亥說道:“公子,陛下有請,命您一同審視天下局勢。”
胡亥聽聞此言,看著廣大的會場,心中有些乏累。儘管自身修為尚淺,還無法像那些高手一般自由翱翔天地之間,只能老老實實的走去。想到此處,胡亥微微頷首,表示已知曉,然後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會場中心的祭壇走去。
趙高靜靜地跟在胡亥身後,目光始終落在胡亥的後腳跟上,不知在想些什麼。
當胡亥終於抵達祭壇時,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嬴政面前,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兒臣拜見父皇!”嬴政居高臨下地看著胡亥,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以胡亥如今的年齡,竟然已修煉至接近引靈四重的境界,如此天賦著實令人驚歎。不愧是寡人的子嗣,將來必能成就一番霸業。
嬴政緩緩開口問道:“起來吧,吾兒。你可知道,父皇今日為何要召你前來?”
胡亥起身答道:“恕父皇怪罪,兒臣愚笨,只知其一。”
“哦?吾兒有何高見?”
“兒臣勢單力薄,身邊只有趙高相護,比不得其他皇哥皇姐高手如雲。六國餘孽仍存,他們若是不等父皇決斷,想必七日內兒臣多有不測。因此,兒臣斗膽推斷,父皇此舉意在保護兒臣。”胡亥說完。
此言一出,不僅趙高,連黑龍衛的臉上都浮現出震驚之色。他們未曾料到,胡亥會如此直白地表達自已的處境,並敢於猜測嬴政的意圖。就連嬴政本人,也不禁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哈哈哈,好!吾兒胡亥有大帝之資!”嬴政大笑起來,聲音中充滿了讚賞。
此言一出,趙高、胡亥和黑龍衛三人的表情頓時變得精彩紛呈。
趙高心中狂喜,嬴政的這番話語,無疑是對他極大的鼓舞和讚許。這讓他心中的奪嫡之心更加堅定,彷彿看到了自已未來登上九五之尊的希望。
黑龍衛們則面面相覷,他們原本以為扶蘇公子將會是未來的守成之君,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可如今,嬴政的這番話卻打破了他們的認知。他們意識到,朝局即將迎來鉅變,太子之位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太子之位,真是讓人眼熱。
“兒臣多謝父皇。”
“賜座。”
趙高解下掛在腰間的錦囊,從裡頭翻出一張凳子。
胡亥老實地坐在案桌旁,嬴政默默凝視著場中正享受美食的百姓們,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遠,彷彿能夠穿透時間的壁壘,看到那些百姓心中的喜怒哀樂。胡亥跟隨他的目光望去,只見百姓們歡聲笑語,一派祥和的景象。
“這便是其二。”嬴政突然緩緩開口,打破了沉默。
“大秦,是寡人的大秦,是朝堂的大秦,更是百姓的大秦。這瑰麗江山,皆由天地所賜,統一寰宇,皆順朕心。”他的聲音雖然平靜,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和自信。
胡亥靜靜地聆聽著,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明白,父皇的話不僅僅是對大秦的讚美,更是對一種理念的堅持和傳承。
就在這時,卻見一人從人群中走出,身形高大,氣宇軒昂,徑直走向封叱碑。趙高瞬間閃現在碑旁,目光警惕地打量著這位來客。
“爾是何人?報上名來。”趙高的聲音冷冽而威嚴。
那人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渾厚的氣息瞬間瀰漫開來,連趙高都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封叱碑似乎也有所感應,上面的文字開始散發出淡淡的金光。
“在下項籍!”那人朗聲說道,聲音洪亮而有力。
趙高看著身邊散發金光的封叱碑,上面的文字讓其心中不免震驚,此人根骨極佳,乃極品靈根,實力更是深不可測,已有廣靈八重的實力。
他仔細打量項籍,只見此人身材魁梧,肌肉虯結,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英武之氣。他心中暗自驚歎,民間竟還有這等高手?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和根骨,卻不在朝堂上謀取高位,反而在此時出現。
胡亥也看到了碑前的英武壯漢,心中暗自驚訝。他聽說過項羽的威名,知道他是楚國的一位豪傑。如今親眼見到,更是感受到了他的不凡之處。他心中暗想:項籍?項羽?果然名不虛傳,難怪後世稱他為霸王。如此頭鐵之人,在這大秦的疆域上公然露面,真是有足夠的傲氣和資本。
“眾愛卿觀此人勇乎?”嬴政的目光掃過殿中文武百官,期待他們的評價。
然而,文臣武將們此刻都默不作聲,心中暗自震驚。廣靈八重,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難以企及的高度,即便是李信、蒙恬這樣的名將,也只在廣靈五六層徘徊。眼前這個年輕人,實力之強,簡直令人咋舌。
見眾人沉默,項籍站在封叱碑前,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但這份尷尬只是他故意展現給眾人看的,他的內心卻充滿了自信和堅定。
胡亥見狀,立刻接過話題,開始誇獎起項籍來:“父皇,項籍之勇,碑已見證。百官無言,乃是默許。項籍自力更生,得此殊榮,實乃水到渠成之理。”
“胡亥說的不錯,既然各位愛卿,都無異議,項籍當封勇……”
嬴政點了點頭,正要宣佈對項籍的封賞,卻被李斯打斷:“陛下!臣斗膽進言……”
嬴政被打斷話語,眉頭微皺,但還是示意李斯繼續說下去。
李斯深深一禮,然後緩緩道:“陛下,雖說如今四海皆定,但仍有不少宵小之輩在朝局鞭長莫及之地興風作浪。臣認為,陛下應當徹查此人的來歷,再做定奪。”
李斯的話在殿內迴盪,讓胡亥也不禁陷入沉思。他理解李斯的擔憂,如果自已是始皇,也會考慮六國餘孽的問題。但此刻,嬴政卻有不同的看法。
“李愛卿,你的話雖有道理,但寡人認為,大典之初,寡人便說過:四海之內,能者居上。即使六國餘孽來此,寡人也不會在此地落罪於他。更何況,此時此刻,魔衛兵還在我大秦的長城外叫陣!吾等作為人族,豈能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嬴政的聲音越來越洪亮,最後一句話更是振聾發聵,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流水席的歡聲笑語在嬴政的話語之後變得沉寂,原本美味佳餚和珍貴靈物在民眾眼中彷彿失去了色彩,變得索然無味。他們被嬴政的胸懷和氣度所震撼,心中充滿了對這位偉大君主的敬畏。
項籍倒是有些佩服於嬴政的胸懷。
李斯聽到嬴政的話後,臉色大變,他深知自已剛剛的話可能觸怒了嬴政。他急忙跪倒在地,心中忐忑不安。
“還請陛下賜罪。”李斯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嬴政看著李斯,臉上浮現出自信的笑容,他用靈氣扶起李斯,輕聲說道:“起來吧,李愛卿。你的擔憂寡人理解,但此時非彼時,寡人需要用人之際,不會因小失大。你的老成謀國之言,寡人恕你無罪。”
李斯感激涕零,連連道謝。
胡亥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猜測起嬴政和李斯的真實意圖。他心想,這兩人不會是在以大義之名,暗中設計坑殺六國餘孽吧?他看著項籍接受封賞,心中有些擔憂。這位未來的西楚霸王,難道要被自已的父皇玩弄於股掌之間嗎?
“既如此,寡人封項籍勇夫之職,眾愛卿可還有異議?”
“我等不無異議。”文武百官齊聲回應,他們的聲音中充滿了對嬴政決策的認同和尊敬。
趙高回頭看看嬴政,嬴政點點頭,他隨即開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項籍趕忙半跪接旨。
“賜項籍,為秦國勇夫之職,官居特品,賞萬金、寶劍良馬,隨從百人,望君七日後出發,繼凱旋而歸。”
“臣,領旨,多謝陛下隆恩。”
一名小太監隨後領走項籍,接賞。
接下來的七天裡,胡亥都在嬴政的宮中度過。嬴政對他的態度依然溺愛有加,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愛。然而,胡亥卻越來越感到不安,他不知道自已在這場宮廷鬥爭中究竟應該站在哪一邊。
咸陽城內的百姓經過連續七天的盛宴,確實都顯得精神煥發,體態豐盈。那些擁有靈根的人,藉助這難得的機會,將食物中的靈氣轉化為自身的實力,修為得到了顯著提升。而對於那些沒有靈根的人來說,這七日的美食盛宴則讓他們身體得到了充分的滋養,長了些膘肉,增強了體力和抵抗力。
趙高在這七天裡忙得不可開交,他負責會場的事宜,確保一切井然有序。嬴政對他的信任讓胡亥感到驚訝,但他也明白,這份信任背後必然有著趙高的過人之處。
一份奏摺被呈遞上來,上面列出了這七天內符合封叱碑認可的勇夫人才名單。胡亥看著奏摺上的名字,心中不禁感嘆。蕭何也在其中,這讓他有些遺憾,因為他知道蕭何是一位難得的謀士。此去兇險萬分,若蕭何能活著回來,自已無論如何都得拉他一把,為自已所用。
而張學良這個名字則讓他感到疑惑,這個時代還有張作霖嗎?他猜測這可能是張良用的假名。
怎滴不見韓信,劉邦?
想來韓信的智謀過人,很可能已經洞悉了嬴政的用意。然而,張良選擇以身入局,這背後可能有他自已的考慮。
張良作為一位傑出的謀士,他對局勢有著深刻的洞察。也許他看到了入局的機會,認為這是一個能夠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舞臺。即便有風險,但巨大的機遇也可能吸引著他。畢竟,對於智謀過人的人物來說,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
此外,張良可能與項籍、蕭何等人有深厚的交情或者共同的志向,因此他願意與他們並肩作戰,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這種戰友情誼和個人志向也可能促使他做出這樣的決定。
當然,這些都只是胡亥的猜測。張良真正的動機和考慮,可能只有他自已最清楚。或許,只有等到他們一行人真正踏上北邊的戰場,經歷一系列挑戰和考驗後,才能真正揭曉張良的選擇和他們的命運。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測和未知。
而劉邦,胡亥認為他依舊在藏拙,裝懶。
你是黑龍生的,給我爹拉車的才黑龍而已。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