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墨傾芸踏入山洞之中,所見所感只有兩個字能形容:極冷!用她前世的話來說:冷的打擺子。
童淵瞥了一眼墨傾芸微顫的身形,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那並不是因嘲笑或無奈而笑,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笑容,一種我見猶憐的情懷。
“只有在這極寒之地,方能磨鍊出強大的內心。”
童淵率先進入了山洞,墨傾芸隨即很跟上,待兩人均已進入山洞後,洞口忽然落下沉沉的石門,伴隨著一陣轟隆隆的響聲,石門落地撲騰起一層層氣浪,整個山洞也為之一顫。
進入山洞最深處,四周如冰室一般,童淵隨即尋了一處就地盤坐,口中喃喃自語道:“身似磐石,心如止水,萬物皆為靜。”
頃刻間,一股來自於體內源源不斷的強大氣浪迸發而出,四散而開,似仙氣一般縈繞其身,這股氣浪使墨傾芸感覺既暖心又畏懼。暖心的是這股氣浪暖如朝陽,畏懼的是這股氣浪氣勢磅礴且令人心生敬畏。
墨傾芸目不轉睛的盯著童淵,不敢上前打擾,只得靜靜地依葫蘆畫瓢,盤膝而坐在一旁,腦中盤旋著童淵的聲音,感受四周萬籟寂靜。
“萬物由心生,心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墨傾芸黛眉微蹙,似懂非懂的瞥了瞥童淵,見其雙目微閉,心神似達到了一個玄妙之境,一股磅礴之氣愈加濃郁的肆意而出,整個山洞都瀰漫在“仙氣”縈繞之中。童淵絲毫不為所動,口中仍舊喃喃自語,不由得使墨傾芸心生驚詫。
“守一、吐納、導引、行氣、存神、坐忘、心齋、還精、辟穀、踵息、胎息、內丹…”
這些陌生的字眼見縫插針一般滲入墨傾芸的腦海,雖然不清楚其中寓意,但從字眼上來看,能看出這與道家修煉的內功心法有諸多雷同之處。
墨傾芸被這股濃郁之氣包裹,漸漸的覺得四周嚴寒不再,暖流由心而生,繼而慢慢微閉上鳳眼,吐納自若,靜心沉神。
守一:意守一處,反觀內省,調和形神。
吐納:吸入清炁,撥出濁氣。
導引:導行肢體,以通經絡。
行氣:呼吸吐納,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之法。
存神:亦為冥想,思人體之中、天地之間各種“神靈”。
坐忘:靜坐忘身。
還精:服丹守一,與天相畢,還精胎息,延壽無極。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虛寧靜。
辟穀:不食五穀雜糧,不食人間煙火,不食油鹽。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炁。服用藥物,代替食物。其目的一是為了清潔內臟,從而達到淨化內炁的效果。一是為了休息腸胃,從而達到治癒身體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為了解決住山修煉之時,避免斷糧之後造成困境。
踵息:內呼吸功深,而達於踵。
胎息:即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
外丹:指用爐鼎等器具,燒煉金石草木,煉成神丹,以為修煉之用。
內丹:指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成丹。
而內丹之修為四:
築基:即練好身體,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境界,為煉丹創造必要條件。
煉精化氣:即將精與氣合煉而成氣,達到“三歸二”。
煉氣化神:即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神,達到“二歸一”。
煉神還虛:即“練一還無”達到與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傳說內丹術練到此境界,能在體內產生形狀“大如雞蛋”光輝燦爛的金丹。
一時間,墨傾芸記憶中的道家內功心法一股腦兒浮現而出,即使閉著眼睛彷彿也能看見這些字眼,就像復讀機一樣反反覆覆,直至字字深深刻入腦海之中。
極度寒冷的山洞中,墨傾芸與童淵二人皆微閉著雙眸,神色自若,絲毫不畏嚴寒,似與天地融為一體。
時間如沙漏,一點一滴悄然流逝,轉眼間五個時辰過去了。山洞外依舊下著鵝毛大雪,本是夜幕降臨之際,卻被這白雪皚皚照耀得宛如白晝。
“芸兒,再試試揮動磐龍破魔槍看看。”過了好半晌,童淵方才緩緩撐開雙眼,頓時一縷犀利的精芒從眸子裡四射而出。
墨傾芸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言驚醒,旋即從一個奇妙的心境中回過神來,遲疑了片刻,方才伸手抓起不知何時棄置一旁的磐龍破魔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