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在六十年代有一個工分制度,這是一種記工的方式,男女老幼依據精力區劃成不一樣的勞動力,一個壯勞力幹一天是10個工分,女性的工分依據農事輕和重,分別為給與5到7個工分。
那個時候,大家都希望自己家有男孩,因為男孩長大了就是壯勞力,一天就能拿滿十個工分,女孩就不行,工分拿不滿。
那些成年人多,壯勞力多的家庭,分配東西的時候,高高一大堆,令人羨慕。孩子多、勞動力少的,矮矮的一小堆東西,大人往往唉聲嘆氣。
因此,那時村人的口頭禪就是:分、分、分,老百姓的命根!
基本上每天的早上天剛矇矇亮的時候。
村子裡面的村長就會用自己的特殊的方式,將一個村子的人給叫醒,有吹哨的,有敲鐘的,有挨家挨戶喊的,反正各個人都有各個的辦法。
等村子裡面的人到底,村長就會站立街中央,大聲咳嗽兩聲,說上一句“別說話了”便開始派活。
“某某某,你們十個人去割麥,某某某你們八個人去拉麥,剩下的其他人和幾個學生,全部去西坡小荒地裡,到那再分配拾麥的、散芋頭秧子的。”
村長一一點著名,凡長輩,名字後面加上大老爺、二大叔的稱呼,是平輩、晚輩的就直呼其名。
派完活計,隊長再就工作重點、具體要求進行強調。
小孩子也要掙工分!在孩子多的家庭反覆爭取下,週日或放假的時候,村子裡面就安排孩子們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為家裡掙點工分,以便儘可能多地領到小麥、玉米等。
趕上星期天、假期,恰巧有摟豆葉、拾莊稼、散芋頭秧等輕巧的活,村長才允許孩子們去掙點工分。
有的孩子年齡實在小,村長不樂意安排活,其家長便纏著隊長照顧照顧。
村長日裡萬機,被纏得動了心思,便不耐煩地說:行、行!去散芋頭秧吧,幹不好,下回可不能再來了。
領受任務後,大家回家準備勞動工具,三三兩兩向幹活的地點出發。
但是孩子能幹的村子裡面的農活也就那幾樣:割麥、炸豆時節,跟在割麥子、割豆子大部隊後面,要麼檢拾散落的莊稼,要麼將豆葉摟成一堆。
耕地前將土雜肥砸碎、摟細,以便均勻撒在待耕的土地上,在芋頭壟裡散芋頭秧苗,摘辣椒,上化肥,上氨水,割草...!
這些孩子確實也能拿到工分,但是這些工分的價值連買醬油的錢都不夠。
秦曉雅和自己的兩個弟弟夏天的時候,就跟著自己的父母去給半人高的玉米去上化肥。
割完麥子的地裡種了玉米,滿地都是刨起來橫七豎八的麥茬,尖尖的就等著扎你刺你,必須小心翼翼躲開。
一行行玉米,手指粗的秸稈、嫩綠的葉子,渴望營養的化肥成長。
天氣乾燥炎熱,穿行在棵棵玉米間,弟弟們嬌嫩的面板一次次碰到玉米葉子,喇來喇去,火辣辣的。不一會,臉上、手上就喇起了一道道印痕。
秦曉雅帶著弟弟們挎著盛有沉重化肥的籃子,大人用撅頭每刨開一個埯子(小坑),秦曉雅和弟弟們就往埯子裡仍一把化肥,大人放下撅頭上的土塊,埋上埯子,再踏上腳踩實鬆土。
如此配合,亦步亦趨。
走了二三十步遠,籃子挎不動了,腳挪不動了,大人就先刨開七八個埯子,再回過頭上化肥。漸漸地,二人轉的搭檔,就成了一人轉獨角戲。
倒揹著手、跟在後邊監工的村長看見,板著臉生氣地熊道:小孩子太小,不能幹,明天別來了!
秦曉雅的父母立即拉懶惰的孩子繼續幹活,陪著笑臉畢恭畢敬地說:“小孩子得歇歇,能幹活、能幹活!”
村長不高興地走開了。一對一對搭檔很熟練的上化肥,走在前面把我們甩得老遠。
怎麼辦,只好走捷徑偷工減料:有的刨開埯子,少放點化肥;有的把化肥往幾個埯子裡多放一點。
反正玉米多吃點化肥、少吃點化肥,不會提意見。一小把一小把用,籃子裡的化肥消耗太慢,時間稍長實在挎不動。
糊糊弄弄大半天,人家幹完了,秦曉雅一家也算幹完了。
記分員拿著本子說:你們家不行呀,所以今天的工分是大人6分,小孩子2分。
你能怎麼辦...那個時候一工分大概值兩分錢(當然各地情況不一樣,只是參考一下),如果普通勞動,一個壯勞動力一天可以賺2毛錢。
但是秦曉雅家一天只有十八工分,就是三毛六分錢,這三毛六分錢要養五口人,說真的,太難了,搞不好,等到了年底,還要倒欠村子裡面的錢,這不是沒有出現過的。
一年辛辛苦苦幹到頭,本來以為今年可以得到點錢給家裡的娃娃買點布料扯一件小棉襖,布票都準備好了,拿了錢就去鎮子上的供銷社扯布回來做新襖。
但是誰知道,去了村部一看,自己家還倒欠村子裡面十塊錢,一切美好的希望全部都破滅了,那種絕望真的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秦曉雅從四五歲開始,就會幫助家裡做事,如掃地、抽風箱、燒火煮飯、洗紅苕,稍大一點就會餵豬、外出撿柴、打豬草,再稍大一點就會推磨、舂米,撿狗糞、拾牛糞掙學費等。
為了掙錢,秦曉雅去撿狗糞、拾牛糞,賣給村子裡面做肥料。
當時狗糞一分錢一斤,牛糞兩厘錢一斤。為多撿野糞,除下雨天和必須要做其他的事以外,幾乎上學時都要挑著糞撮箕,從沿途的土地裡、農院外撿到學校,到學校後將糞撮箕放到校外竹林裡,放學後又挑著糞撮箕沿途撿回家。
村子是每晚集中收秤一次,一季度結賬一回。由於撿野糞的人很多,所以在撿野糞時眼睛要亮、腿要跑得快,這樣才有機會撿到大粑的野糞。
經過努力,每年還是要掙八九塊錢的。這些錢除了繳納秦曉雅和弟弟們的學費外,剩餘的就交給媽媽買針、線、火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