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章 搶肥肉

農學院的人在安定好後,在不同的研究領域開展工作。

外面白雪皚皚,村裡的溫室大棚中一片綠色,還有十幾天,上萬斤的芹菜就要上市的時候,殷寶山一刻都不能放鬆。媳婦懷孕需要照看,這些菜也不能不管。看到那些人很高興,自己是摸著石頭過河,人家才是專業相關。都是在農業領域幾十年工作的人,熟悉後關係更親切,就學習經歷中事情交談,發現他們曾經在華北某地參加過同一批培訓,關於改變土壤中的鹽鹼。當時有人還說大東北黑土地,農墾種糧食豐收且高產,需要學習什麼改變鹽鹼,結果是省裡不都是黑土地,還有鹽鹼地不能種植的土地分佈。

哪裡有什麼新鮮事都會透過人傳人到很遠,其他村子知道山窩子有一批農科人員,也想要挖過來到自己村子看一看。公社領導說的是一種說法,什麼地方都能輪到。那還有先後順序,實際做到什麼程度,還要看那些人的意願,大家都想多佔便宜搶在先。那是一塊誘人的肥肉,誰都想多咬幾口。

當知道馬定邦號召讓小學以上文化的人跟著專家學習,有親戚在山窩子住的動了腦筋。比如說出嫁女把符合條件的孩子送到姥姥家住順便跟著學,還有旁支四代的親戚已經斷絕來往很多年,都開始主動去走動,就為把家裡符合條件的孩子送過去,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學到手再說。在本地的觀念裡重男輕女一直存在,但女孩出嫁了也是親生的,不能不管父母。男孩不行只有女孩,難道不送去之後便宜其他的人。

這些事情對於王昭陽和李淑芬無關,他們在忙其他的事。不是種地,飼養禽畜等,而是有一些關聯。

李淑芬最近忙著烘焙教育,原本不想,礙於村長的面子,還有的是不想自己困在家裡,只會帶孩子做飯,沒有其他事業。要給孩子們樹立榜樣,女子要能撐起半邊天。

這一切源頭是湯圓拿著媽媽烤制的麵包和那些外來的人顯擺,城裡人為了吃的還要跟著父母不遠百里到村裡混吃的,被馬玉看到回去父母說。馬孝禮和黃小娟負責食堂,想要好好幹,給其他人看一看他們的本事,在食譜上操心,想要開發一些用普通的食材做出不一樣的東西。隊伍裡的隊醫列出運動員不能吃的東西清單,在能吃的東西上動腦筋,做出新鮮的花樣,要那些人不至於吃膩到厭煩。

他們不知道夫妻二人的忙碌和研究開發選單,已經積累不錯的口碑,有市裡還有其他市的人到這裡打著交流的旗號,實際是學習食堂中食譜的經驗。

麵包都吃過,省城的大列巴,還是縣裡食品廠生產,在供銷社售賣,不大的一個就幾分錢。為了節省有限的預算,什麼東西用材料自己做要比買現成便宜。

既然有想法那就開始行動,黃小娟想都第一次去那家是婆婆帶著去,這次也麻煩她出面。

到達後說明緣由,公婆都要去。想著可能更大,結果是把事一說就痛快的同意。想要烤麵包需要爐子,結果從公公得知,這個爐子是爺爺參與做到,總是做燒木炭的爐子,原理差不多。聽不懂只要是搭好能就行。夫妻二人一起請爺爺,在爺爺的指導下,公公還有村子裡的一些人幫忙,兩天時間就在院子裡把爐子搭好。爐子完成的第一件事,烤了一些叫花雞給大夥解饞。

接下來的日子,她就跟著學烘焙。有了一個成品,其他的也陸續出現,使用的麵粉來自對岸,是從蒙古運到國內,比華北平原的面和本地的麵筋度高,高筋什麼的不太懂,人家會,能做的好說的就沒錯。

開始是原味的俄式麵包,接著在那個基礎上進行變化,加入香腸的麵包,加入紅豆沙的麵包,還有土豆麵包,加入玉米麵的麵包等。

王麒每天都會跟著母親身邊,最喜歡做飯,跑前跑後幫忙。原本因自己的顯擺引發的事,就放低姿態,在黃阿姨誇獎中有些飄飄然。阿姨說自己年紀小,學做菜還要再過幾年,可以學如何挑選新鮮食材。看向母親贊同的表態心裡很開心,但父親已經跟著武文爺爺離開多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