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凡心道:牛鼻子老道難不成想借刀殺人?我秉持仁義之心待你,你居然屢屢相逼,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大風容上下打量著秦凡,一臉地不可思議。
據說,秦凡武力通神,可是他們靺鞨的大救星。
如果秦凡是那一類虎背熊腰的猛士,那固然讓人深信,但大風容自忖可以輕而易舉戰勝這個俊朗的年輕人。
莫非當中有詐?
李淳風又是慢條斯理道:“諸位,你們萬萬不能小看秦主薄,他擅長敗中取勝,創造奇蹟,明天的賽事,秦主薄壓軸出場,其他人上場無法佔據優勢,那麼可請秦主薄出手,必然馬到功成!”
秦凡心道:我什麼本事,自然知道,牛鼻子老道吹捧我太過了,但仔細一想,也不算是坑他,明天與大唐、高句麗的勇者賽事中,他並非充當先鋒。大唐有那麼多厲害的武者勇士,只要他們煞一煞高句麗勇者的銳氣,還真不一定輪到自己上場。
李承乾道:“大家的聚會就到此結束,我現在去立政殿和父皇奏明此事,風容閣下,你且跟我來。”
大風容自然點頭應允。
稱心送秦凡、李淳風出宮。
稱心離別時,拍了拍秦凡的胳膊,鼓勁道:“秦主薄,我主對你頗有期望,你可萬萬不要令他失望!”
“在下將盡力而為!”
秦凡忍不住嘟囔,道:“淳風老先生,我似乎又上了你的當了,你之前明白說了,我和你去看風水,尋太上皇新宮址,走上那麼一遭,必然有好處的,結果我不得又當苦力了,任由你擺佈了。”
李淳風捋著長鬚,笑道:“秦小友,我還是喚回你作秦主薄吧!”
要知道跟前這個傢伙,明白說自己來自未來,“奪舍”功成,說不定他是一個幾百歲,甚至上千歲老怪物,可不能喚他小友了。
李淳風道,“秦主薄此言差矣,有一句老話: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我觀明日一戰,我大唐賽者多半會中那乙支富安的陰謀詭計而收場慘淡,也只有你秦主薄可以力挽狂瀾,屆我主龍心大悅,試問你會沒有好處?”
“你又給我戴高帽了?”
李淳風笑道:“我的預言,必然應驗,你要好生地作準備!”
“告辭,告辭!”
李淳風大袖飄然,揚長而去。
秦凡心道:我明天偏不入宮,我就不相信你李淳風,每一次都能夠拿捏我。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第二天秦凡剛想從官署退衙,準備回翼國公府邸,但東宮十率府中,遣來了幾位左右內率,他們說奉命而來,接他入宮。
秦凡心道:誒喲,看來我這個壓軸者,是必須要到現場啊!
莊新等人不明究竟,見狀那是豔羨不已:
“我們的秦主薄深得皇家榮恩,我能夠得到了殿下如此器重,我父親也不至於天天說我一事無成了。”
“你這也是好,我家小娘子一直都看不起我,我有秦凡三成本事,家裡那臭婆娘怎麼會看我不起?”
“……”
秦凡苦笑不已:伴君如伴虎,你們羨慕我,但我又何嘗不是羨慕平凡的你們?
在皇城的東北方可是有一塊草原,那也是專供小二坊的馴獸師,訓導皇家鷹犬之地。今天情況特殊,禁衛可是將這一塊草原清空,早早就佈局,劃地十八里。
在龍攆之下,太宗皇帝也是興致高昂。
他昨天聽到了太子李承乾的稟告,聽聞高句麗的使者非得以挑戰大唐勇士作局,明白這是小題大做,但他原本就是文武兼備的馬上天子,為了推行王道,自然是站在了大風容一向,在朝散之後,率領文武近臣一起來觀賽。
太宗問:“無忌啊,你覺得我們有誰,能與高麗猛士相抗?”
長孫無忌是當今長孫皇后的兄長,李世民得到皇位,治理天下,一直髮揮積極作用,助益甚大。
長孫無忌笑道:“我大唐人才濟濟,在年輕的武將中隨便挑揀一人,足能讓高句麗人知難而退。”
此時,侯君集也道:“可惜我侄兒君集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不在此處,不然何愁高句麗人?”
話說,侯長方讓侯君集作保,讓他跟隨西行出使隊去鍍金,以待官復原職,侄兒去而不復還,他的得力僕從李僵也作辭別,整一支隊伍的成員都是說他的壞話。
足見侯長方,平時多麼地惹人討厭!
然而侯君集就是一意要提及,希望可以讓皇上幫忙插手此事。
但太宗皇帝自然知曉情況。
太宗一直都很注重秦凡、程處弼、侯長方等帝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培養,尤其是侯長方、李闊,他們跟隨李靖、侯君集打過東突厥,得到了鐵與血的歷練,屬於未來的將才。
如果可以未來,讓他們成為都督。
侯長方就是敗在性格太剛,性子也壞,在京城中和一幫膏粱子弟嫖賭專門欺負良善,專愛挑事情。
這樣的人,安民無術,擾民在行,怎麼可能得以委用?
相較之下,太宗皇帝倒是十分欣賞秦凡,隨著日益接觸,對於秦凡越發地欣賞。
太宗明白清楚,侯君集現下是暗示自己,要為自己侄兒主持公道時,所以裝作沒有看見。
此時,左衛將領蘇定方目視侯君集,搖了搖頭。
侯君集立馬明白了,現下的秦凡可是深得聖心,沒有必要一再提及侯長方,讓陛下不爽。
眼見氛圍沉默,李績上前道:“陛下,我建議從年青一代的將領中,挑選能力超凡的武者,從弱冠之年之後,都不要出賽了。”
這話也是在理,年輕人是未來的國之根本。
但李績的建議便顯得太過嚴苛了,弱冠之年的男子,指的是二十歲左右。
李績的意思就是挑揀一批十幾歲的年輕人參賽。
事實上,按照今人思想而言,排除早熟者,十幾歲的人不就是心智未曾成熟的小孩子……
不過在場像李世民、李靖等人十幾歲時便是飽讀兵書,弓馬嫻熟,萬里挑一的人物,在他們看來,李績的建議,那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於是大家相薦,有程處弼、尉遲循毓這等一批年輕將領,只不過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勳貴之後,在父親的封地處,或者在各州郡的軍府效力,即便差人告急,讓他們火速趕至長安來,來去怕也得十天半月,這太耗時了。
當然了,長安城中也有年輕的將領,實在不成,那便在宮廷禁衛中挑揀,一定可以找出滿意的人選為止。
魏徵道:“陛下,大夥們別廢話了,儘早開賽。”
他覺得比賽一事純粹是大驚小怪了,直接揮使打發高句麗的使者回去就好,但想到可不能讓他們對己方大唐人等閒視之,也不覲諫,權且君臣同樂,到野外玩……
李承乾面有難色,吶吶道:“咱們不如再等等吧,秦主薄沒有來……”
魏徵忍不住道:“怎麼又是秦凡啊,我就不相信我們大唐人,沒有他這一位年輕人,就不能濟事。”
李二鳳也點了點頭,心道:現在秦凡這小子,越來越多的人都推崇,連我家的好大兒還也不例外……
李二鳳:“高明啊!”
李承乾欠身道:“在,父皇有何吩咐。”
“你過去讓高麗人出來闡明賽事狀況,然後開賽得了。”
“明白。”
李承乾看了李淳風一眼,早前自己已經派人去請秦凡了,也不是說,沒有秦凡就不成,純粹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少了一個同伴看劇,在感覺上就是顯得不太爽。
乙支富安出列,先言明何為騎射的規矩。
安排一條長達百丈的賽道。
唐將先起步,乙支富安從後追趕,雙方同時在跑道上飛馳。
直至終點時,唐將一箭射出,必須正中一百二十步外的靶心!
條件有二:
乙支富安抵達終點之時,唐將不能比乙支富安慢,哪怕慢上一拍,都算是輸;而且必須將手中弓弩的箭瞄準射出,箭中靶心。
這個條件看似苛刻,那也不算是。
畢竟跑馬射箭,不都是為將者應為的嘛!
於是在李承乾、侯君集等人的點名下,有一批年輕的戰士還真的出馬,想施展胸中所學的本事,保護靺鞨弱小,維護正義。
乙支富安為了讓唐人輸得心服口服,大方允許十名唐將上場,畢竟唐將一個個來,這不得活生生地把他給累壞麼?
這一些年輕的小夥子,結果還真的將情況想得太美好了。
因為乙支富安騎的坐騎,鬃毛等毛髮紅豔,細頸腿高,精神抖擻,神駿得很,那可是千里挑一的良駒,高句麗的國主高建武知道靺鞨人遣使入唐,為了不讓靺鞨人得逞,特意安排乙支富安,攜帶禮品,火速趕去,只要能說服大唐人中立,不出兵助靺鞨人,乙支富安可以將此良駒相贈,而像這樣的良駒,高建武答應可以在殲滅靺鞨人後,再獻五百騎。
只不過乙支富安既自忖有能力折服大唐人,那麼又何許將禮品贈送出去?
在眾目睽睽之下,千丈的跑道上,一騎如同一抹紅雲那樣,在一眾唐人騎者中後者先至,脫穎而出,讓眾人感到了訝異!
第一批的年輕戰士嫩了一點,輕敵之餘,坐騎速度比及不上乙支富安的棗紅馬,更遑論一百二十步的箭術,有三名年輕人心中不忿,還射箭了,也許是心態不穩,結果都脫靶了。
這把太宗給看得目瞪口呆,事實上,他本意讓大唐的年輕人展現威風,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李承乾開解道:“父皇,我們的參賽者普遍都是侍衛,歲數很輕,日常少有騎射,難免生疏,再加上乙支富安手段不凡,輸了也不出奇。”
真正的猛者一直未能出手,而參賽者本領未臻至巔峰,首輪賽事失利,情有可原。
乙支富安露出了得意的微笑,非常地淡定,表示可以再給大唐人兩輪的機會。
與此同時,秦凡飛騎抵達了現場。
東宮東宮十率府的禁衛,並沒有急著引領秦凡來見殿下,而是讓秦凡回翼國公府一趟,將慣熟的坐騎,以及射器帶將出來。
話說,秦凡之前出行吐谷渾,也不是一無所得,得到了一匹能日行千里,被喻為天馬的青海驄;這還不算,還練就百發百中的弩技。雖然他清楚大唐勇士,必然能力挫高句麗的銳氣,但為了安全計,還是將一切能捎裝備都給帶上。
李承乾見到了秦凡,趕緊揮手讓他靠近,並且和秦凡分享著一切。
秦凡忍不住嘟囔:“對了,處弼呢?”
他左顧右盼,希望能尋知好兄弟的身姿,然而始終未見。
現下,在太宗、諸臣的面前表現,機會難得!
關鍵之時,程處弼不在,那可就太過可惜了。
李承乾笑道:“我沒有喚到處弼,再說了,那乙支富安的坐騎不凡,縱然處弼箭術高超,武功高強,但軀體頗重,速度上就比不上了。”
太宗道:“我看這樣吧,將歲數放開一點,但凡今天有得勝者,力挫乙支富安者,我賞賜綢緞五百匹。”
太宗皇帝已經放開了歲數上的限制了,而且還有物資賞賜部屬。
既然之前,李淳風有言在先,秦凡作為壓軸之人,可以留在最後一輪上場。
在李承乾的眼神示意下,鄭重化這位東官衛率參與第二輪賽事。
也不知道李泰怎麼想的,道:“父皇,青雀覺得,我看不如讓我三哥李恪,也一併下場吧!”
在太宗皇帝的諸位皇子當中,李恪最為英武雄偉,文武雙全,也曾參與對抗突厥的戰事。
秦凡心道:李恪在騎射、技擊方面,都能夠勝乙支富安等高句麗人一籌便是最好,但萬一不敵,李恪不得出盡洋相了。
更何況,李恪可是天潢貴胄,親自下場和眾多衛士爭賞賜,這多少令人覺得李泰的提議太不恰當了。
太宗還在遲疑,李恪卻上前抱拳道:“父皇,兒臣願意一試,如果我能僥倖得勝,五百匹綢緞可以分賞給與兒臣一同得勝的勇士。”
李恪還真的蠻懂得做人。
秦凡嘆息一聲,心道:李恪文武雙全,類似李世民,人品也蠻不錯,只不過是並非嫡長子,而且還有前朝血脈,這讓新唐的臣子頗是忌憚,擔心舊隋人的復辟,那可是一場腥風血雨,自是死死地摁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