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2章 問不出什麼因由

御醫得到了十貫錢賞賜,第一個離開。

孔穎達緊接著離開,李承乾也舒了一口氣。

孔穎達此行,是為了督導太子殿下唸書,現下大家都拉洩得手足疲軟,即便唸書寫作做學問,也不是今時。

“阿彌陀福!”

恩慈沙彌笑道:“既然殿下安然無事,我且告退。”

李承乾急道:“大師,這一段時日,有勞你敲經唸佛,為我祈福去禍,我均是有感在心,勞煩你將禮帛帶回興善寺,代我問候波頗禪師。”

於是著人,準備一小盤金錠,外加十匹綾緞。

恩慈一直拜佛唸經,誰能想到今日之事,那麼驚險?

萬一,李承乾吃的毒物中含有致命的鶴頂紅、孔雀膽等,那麼他就是死路一條了!

總之,這一些禮物,恩慈收下,那是理所當然。

秦凡也希望可以離開。

李承乾卻喊住了他,道:“秦典薄,慢著,你無需擔心什麼,我知道你是受冤枉的,勿要驚惶……”

秦凡苦笑應道:“謝謝殿下的寬慰,真相不明不白,我受牽連始終感到遺憾,而難以釋懷,事實上,我總覺得,鄭重化一直都針對我,但我毫無記憶,之前哪裡曾得開罪過他。

李承乾佯笑道:“世上本就有許多的事情,難以揣測。”

稱心卻搖頭:“殿下如此地英明,又怎麼會不知道是鄭重化是侯宰輔委用,以致惹起事端?”

宰輔,又被稱為宰相,具備朝聖議事的權利。

當今宰輔姓侯的,能有幾人。

秦凡仔細一想,不難知道是誰,十有八九就是侯君集了。

侯君集的侄兒侯長方,在前一些日子出的這一趟遠征,結果人卻沒有帶回來。

秦凡卻是不損分毫而回,這叫侯君集哪裡可以輕易原諒得了秦凡呢?

既是明白了事情的癥結,秦凡也當明白,鄭重化為何要對付他。

秦凡越發羨慕李勣、侯君集二人。

前者有李景泰這等武功高強計程車兵,為了可以一報君恩,甘願犧牲自我。

後者居然也可以網羅得到像鄭重化這樣的顛倒黑白的愣頭青,為己所用。

秦凡並不曾預料到的是,他自個兒的人脈狀況,也不差……

像程處弼、許喁喁,以及姜家兄弟,何嘗不是甘願護他周全?

稱心似乎想到了什麼,隨即跪伏在地,乞求道:“殿下勿要震怒,小人多嘴,不該亂說,我願意聽罪。”

李承乾最為寵溺之人,正是稱心,哪裡可能真會怪罪於他?

“起來吧!”

李承乾長嘆一聲,低頭默然,只是將碗裡藥渣湯藥,用調羹給一併撈起,送入他的嘴裡咀嚼。

良久之後,李承乾道:“秦典薄有所不知,鄭重化是有侯宰輔的舉薦,在我東宮十率任職,但沒有明確證據,他的所作所為,證實是侯宰輔所指使的……”

“想侯君集乃我大唐擎天之柱,如果本宮追究下去,徹查此事,恐開罪於他。”

侯君集那可是不簡單,出將入相,據說兵法有李靖親傳,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秦凡心中覺得,如果以玄武門之變,作為唐軍將領事業的起點,那麼侯君集的功勞,也漸漸地可以開始追上自己的纏綿病榻前的秦公。

侯君集征討高昌時,不貪贓枉法,不縱容士兵燒殺搶掠,甚至後來,不捲入幫李承乾奪位謀反之爭,背正順逆,縱然後來,文不能比肩長孫無忌,武不可湮沒李績的將星光華,但能像尉遲恭、程知節等名將青史留名,斷是沒有一點問題。

只不過人生很多時候,就是充滿變數……

甭提是侯君集,便是李承乾的皇位,也存在變數。

秦凡搖頭苦笑,李承乾很是看得起侯君集,據說這位倍受恩寵的皇太子,也有聽從侯君集的教唆,最後踏上謀反之路。

秦凡想至此處,也是長嘆一聲,他理解李承乾的意思,隨即道:“殿下,我明白了,目前殿下主持朝堂事,務必要求穩,關於鄭重化一事,我不會再提,我將一如既往,當好典薄一職。”

李承乾肯保持中立的位置,那麼對於秦凡而言,也算幫助。

縱然侯君集這一位當朝宰輔,兵部尚書影響力巨大,但也不可能隻手遮天,無視翼國公府的勢力,將魔爪伸來光祿寺的珍饈署,來對付他吧?

如果真的到了這個地步,那麼再魚死網破得了!

秦凡道:“殿下,我和鄭重化的矛盾,可以押後化解。但我有理由相信,往殿下水缸投入黃色藥粉,是殿下寢宮的人。”

說著,他嘆息一聲,道:“那人似乎有意想加害殿下,但並不致命,只是化作夢魘,希望控制殿下的健康。”

古時人,非常地迷信,遠不如今人開明。

只要李承乾頻頻生病,但御醫察覺不得因由,馬上就跳將一個像劉大亮這等道人,說可以祈鑲作法保殿下平安,結果一番施為,李承乾不藥而癒,這不得是儲君的救命恩人,妥妥的國師人選嗎?

那人心思縝密得很,懂得利用人在生病,身心亟需旁人照顧時,挺身而出,好算計!

李承乾道:“的確,如果不是我宮中之人,不可能輕易接觸得著我的日常日食,我將嚴查膳房裡的每一個人。”

秦凡又道:“其實除卻膳房裡的庖廚之外,侍衛等人也有懸疑,總之殿下不可掉以輕心。”

他記得之前聽周元凱形容過,有一個光頭漢子仗著自己出色泳技,透過複雜的排水渠道,成功地潛入深宮裡頭。

那個光頭漢子的形象,忒像鄭重化。

當然了,世上的禿頂者數量那麼多,潛伏那人未必是鄭重化。

更何況鄭重化是吃皇糧,他對付自己情有可原,但下毒來坑害殿下,那多半是不可能。

那潛將入宮者,興許有二人。

所以,秦凡可不敢表述,免得李承乾,認為他心胸狹隘,恩將仇報。

稱心點頭道:“像鄭重化這等左右清道率,表現也太過低劣了,他們是怎麼當禁軍的,是白吃糧餉的麼?在禁衛方面居然存有著那麼大的漏洞,殿下,你可不要太善良了,要知道你的仁善,並不一定能感化他們的……”

秦凡心道:瞧稱心的話,是怎麼責罰鄭重化等人咯?

“成了,我也累了,想午休躺一陣子,你們都下去罷。”

李承乾也許真的疲乏了,不急著處理這一些繁瑣的人際關係;又或者想示弱於敵,暫不追究,留待他日,那敢給自己下藥的奸佞之徒露出狐狸尾巴,再行決斷。

稱心也不好多說什麼。

“殿下,我……”

然而,秦凡還想講明皇宮的渠道問題。

李承乾卻道:“稱心,待我送送秦凡一程,記得要將他送平安送出宮去。”

“嗯,小的明白。”

“……”

李承乾既下逐客令了,秦凡也不好多說什麼,轉念一想,溝渠問題不算大。

皇宮終歸是守護森嚴,一般人還是有所忌憚的。

更何況他是看過“大唐的人生劇本”的,真有刺客而來,李承乾必然可以全身而退,畢竟後來是他可是和侯君集,漢王李元昌等人,合謀作反,劇情槓得很。

二人走在綠蔭小徑上,秦凡倒是在琢磨未來,又該飾演什麼樣的角色……

他是當李承乾的部屬,輔助這一位皇太子,奪得天下;

還是袖手旁觀,看著李家父子相殘?

大唐天下,都是李世民和一大幫文臣武將,奪取回來的,這一位皇帝弓馬嫻熟,善掌兵機,李承乾一方以下犯上,終究是情理有虧損的一方,而且勢力有限,即便他想幫李承乾登上皇位,自問也是力有未逮。

就目前而言,李承乾一直待自己不錯,但如果讓秦凡眼睜睜看著李承乾,就這般錯將下去,自問又做不出這般沒有義氣的事情,一時之間意躊躇……

總之,留給李承乾的好日子,似乎不足十年了。

稱心看著秦凡心思重重的樣子,苦笑地開解:“秦典薄,你的運氣似乎不大好,但你可千萬不要氣餒,陛下、殿下都很看好你的!

秦凡點了點頭,笑道:“謝謝你安慰,人生道路上總會起伏跌宕,我已經看得很開了。”

事實上,秦凡穿越回來,倒是覺得鴻運當頭。

畢竟他能魂穿在秦凡身上,那可是翼國公的後裔,本身先天條件,就羨慕死人了。

雖然說,這一路走來是有幾分阻滯,但相較之下,比他慘的人大有人在,譬如:侯長方、李闊,以及來自吐蕃的噶爾茹……

秦凡覺得,目前雖然有幾許浮雲遮蔽雙眸,但在他努力斡旋之下,守得雲開見月明,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就在此時,一個鞠皮球咻地一聲飛來,砸在了秦凡的胳膊之處!

“欸唷!”

秦凡大驚失色,腦海中第一時間,就是想到鄭重化在朗朗乾坤下,還來招惹他。

又或者是像鄭重化等,曾經和侯君集,或是侯長方有過情誼的人,要對自己下手。

秦凡氣憤得很,雖然說他個性隨和,平易近人,但不代表別人可以隨意拿捏他……

稱心也受驚了,他得到李承乾的指令,讓他一路送秦凡出宮,就是擔心宮裡當差的人要對他不利,即便要動秦凡,看在稱心的份上,可以網開一面。

結果只是走出半途,秦凡便讓人給做了,那麼他和陛下將難辭其咎!

稱心喊道:“有刺客,有刺……”

那一個鞠皮球打將在自己身上,然後彈飛,緊接著也就滴溜溜地在青草叢裡滾動,秦凡見狀,心下了然。

秦凡笑道:“別喊了,那不是刺客……”

畢竟有哪一個刺客,會以皮球去殺人?

縱然沒有箭矢飛刀,在地上搬起磚頭狠狠擊打之,也是簡單實際。

只不過秦凡的安危,成了稱心的心裡最為惦念之事,關心則亂。

此時一個名男童從樹叢邊上,大步走了過來,道:“阿朗,阿姊,不好意思……”

阿郎,顯然是在喚他秦凡,而男童眼見稱心一身盛女服,以為他是一個姑娘,所以喚他作阿姊。

秦凡仔細地看來,那一男童眉目清秀,氣質舒朗,聲音清亮,如碎玉落在銅盤聲響,心中對男童的身份暗暗稱奇。

“參見殿下!”

稱心趕緊盈盈施禮,秦凡也叉手一禮。

秦凡大致上可以猜測得到這個男童的身份了,這多半是李世民的兒子之一。

畢竟現在李承乾目前還沒有成婚,並無子嗣。

只不過李世民據說有14個兒子,秦凡一時還真的猜不到這個男童是姓甚名誰。

男童禮貌地笑道:“阿朗,阿姊,你們免禮。”

說著,他又去玩球了。

“秦典薄,你可知道先前那孩童是誰麼?”

稱心抒了一口氣,似乎覺得虛驚一場。

秦凡笑道,“伶官既然喚他為殿下,那必然是太宗皇帝之子,殿下天真散漫,待人和氣,並沒有驕縱的性子,蠻不錯的,只是不清楚那是誰……”

“當今陛下的第九子,晉王李治。”

秦凡一愕,看著那男童逐漸消失的背影,喃喃道:天啊,按照歷史的走向,先前那一位鞠皮球打將在我身上的男童,才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正兒八經的天命之子,後世的唐高宗。

雖然說他魂穿回唐,成為翼國公之子,是運氣好到爆炸,但相較之下,就目前而言,能成為李治才是真正的好運氣。

李治一出生,李世民直接封他晉王了,起跑線上,世間九成九上的人都追之不及。

話說,除卻父母兄長,誰人也壓不不到他的頭上來,可不像秦凡,敢當面懟他的人,單單是長安城,那是一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李治命好得好,子憑母貴,是長孫皇后的第三子。

即便其他的妃子生出皇子,縱然英武偉岸如李恪,在血統方面,也及不上李治。

在貞觀初年,百廢待舉,李承乾這個繼承人既要代父親管理政務,又得去唸書,更是被李恪、李泰這等有能力的弟弟給急起直追,皇位岌岌可危,結果精神壓力過大,身心俱殘,最後昏招迭出,導致皇位丟失,自己一條性命也沒了,李恪、李泰也是沒有好果子吃。

待李治上位之後,有李勣、蘇定方、薛仁貴等人輔助於他,人才濟濟……

為您推薦